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行政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

鲍静

月刊

1006-0863

cpa@mail.gov.cn

010-63099125

100017

北京西安门大街22号(北京中南海1745信箱)

中国行政管理/Journal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研究行政管理的专业刊物,是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目前我国行政(公共)管理学科大型综合性期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RCCSE)、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刊,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享有盛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中国行政管理》编辑部
    5页

    审批链治理嵌入信用链治理:政务服务改革的范式转换

    唐京华陈宏彩
    6-1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走出"重审批、轻监管"的规制困境是政务服务改革的核心议题,信用要素的融入为推动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深化提供了新方向.基于"规制-信用"互动的分析框架,本研究提出了政务服务改革的四种典型模式,其中规制与信用强弱互补的模式具有良好服务效能.然而,长期以来,政务服务供给更多采取了以"强规制"为特征的审批链治理范式,此范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带来了一些显性与隐性成本.审批链治理嵌入信用链治理就是以社会信用为基础,通过动态管理信用信息和合理调适规制措施,推动政府政务服务角色由积极干预向中立赋能转变.义乌市信用治理的创新实践表明,信用链治理的嵌入既契合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与多元化取向,又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构建,是新时期破解政府规制困境、推动政务服务模式转型的可行路径.

    政务服务改革政府规制审批链信用链

    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运行机理与法治保障

    王由海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电子政务到智慧政务,数字化改革构成了行政许可制度创新的来源,"一窗通办"、自动化行政审批、数据驱动的审管联动等数字化改革促进了行政许可职能重组和流程再造.然而,当前行政审批政策试验的科学性和法治化水平尚有不足,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面临扁平化结构对职权法定的挑战、自动化审查扩张对公正裁量的冲击、数字权力扩张对公民权利的侵犯等负外部性难题.面对日益崛起的数字审批形态与传统行政法律制度之间的内在张力,数字法治政府成为回应行政方式和工具变迁的关键制度安排,其要求建立行政审批数字化的组织法保障机制、明确自动化行政审批的边界和作用、强化公共数据处理活动中公民权利的法治保障.

    数字化行政许可自动化行政数字法治政府

    自动化行政许可的制度优势与风险因应

    卢超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秒批""无人审批"等自动化行政许可,成为当前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践的重要创新范式.自动化行政许可除了彰显出效能优势之外,还具有提升许可决策精准度与一致性、减少寻租空间等诸多治理价值.与此同时,自动化行政适用领域的渐次扩张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其对于数据汇聚共享的极高需求增加数据安全的风险系数,其采取的政企合作模式也增加了法律责任的认定难度.从制度完善角度,中央政府需要在自动化行政许可的政策试验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枢纽角色,应坚持类型化思维,对自动化行政许可予以分类治理与扩展评估,努力实现自动化行政许可的数据汇聚共享与安全保障之间的平衡,进一步强化对智能审批系统政企合作模式的风险防控,修订《行政许可法》时应考虑增设专门的智能规范条款.

    自动化行政效能原则数据共享政企合作智能审批行政许可法

    政府监管流程数字化运行的法治建构

    王正鑫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促成监管部门的执法权力呈现智能化和自动化趋势.这主要表现为监管规则的数字化、监督守法情况的数字化以及行使制裁不守法行为的数字化.政府监管流程数字化运行可以有效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同时也伴随着合法性风险,即数字化监管规则逃逸法律约束、数字技术反噬执法人员和监管对象的法律主体地位、技术理性压制规范理性而减损执法质量.为应对监管流程数字化运行所引发的合法性风险,需要落实算法规则与法律规则的契合性、稳固执法人员和监管对象的法律主体地位并保障数字化监管的执法质量.

    数字政府监管流程执法质量合法性控制

    面向执法效能提升的行政执法权下沉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五个试点乡镇(街道)为样本

    方涧刘子琴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背景下,行政执法权下沉(乡镇、街道)是现阶段的改革重心.其本质在于权力的重新配置,从理论上讲,权力下沉能有效破解行政主体碎片化困境,确保事权分配的终局性,有助于优化行政权的配置与运行,浙江省的试点改革印证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然而,实践中依然存在下沉机制缺陷凸显、事权资源难以匹配、条块关系自我羁束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通过从结构上完善组织法,并坚持"整体政府"理念,构建差异化的权力下沉制度,健全执法人员编配管理机制,提升基层执法者专业素质,以数据信息平台整合碎片化治理层级等方式推动执法效能提升.

    执法权下沉行政执法效能综合行政执法基层治理

    双重整合与重心下沉:中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王猛王红莉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解治理问题综合化与执法体制碎片化、执法力量悬浮化之间的结构性张力是中国行政执法改革的核心议题.基于历程演变与当前实践,系统把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有助于提高改革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研究表明,中国行政执法改革经历了从"有限集中"向"深度整合"的转变,并推动部门专业执法迈向全面综合执法.构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蕴含着通过调整横纵向权力关系以实现执法体制条块重构的改革逻辑,呈现出"双重整合"与"重心下沉"的实践特征.对地方改革的追踪调研发现,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存在横向协同乏力、纵向重构失序、承接能力不足和改革衔接不畅等困境,需进一步理顺组织结构、加强条块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善法规体系.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双重整合重心下沉

    营商环境"啄木鸟":面向政企争议的诉源治理

    耿玉基秦文俊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企关系和谐度与营商环境的建设质效呈正相关关系.近年来地方党政机关积极开展的诉源治理犹如森林卫士"啄木鸟",从源头上预防政企纠纷,经由非诉方式化解争议,检视营商环境短板,根治行政失当问题.目前,长三角诉源治理主要呈现为行政复议主渠道型、"府法检"联动治理型、区域协同共治型,具有经验禀赋、治理细化、示范辐射等特性,对营商环境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基层个案实践的诉源治理存在后置化、单一化、形式化倾向,故有待及早规范执法裁量,约束涉营商决策行为,采用多元化的实质治理而定分止争;合理借鉴世界银行最新B-READY营商评估体系的新标准新方法,注重实效导向与数字赋能,释放诉源治理的制度张力,从而改进政府管理与涉企服务,持续提升经营主体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诉源治理营商环境政府管理执法裁量

    "桥梁组织"如何驱动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基于四川某环保类组织的网络分析

    蔡晶晶李德国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传统的公共服务生产理念,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强调公众、社区组织并非公共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价值创造中的公共服务用户.本文以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GB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定性主题编码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方法,讨论社会组织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中所发挥的桥梁性职能,如何通过传播信息、共享知识、价值调适和权力影响等机制来推动"共同生产".在该案例中,"桥梁组织"推动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关键节点包括:作为制度系统嵌入者实施多维赋能,作为"技能代理者"开展制度生产,作为社会网络行动者激发个体动机.桥梁组织推动共同生产的深层机制包括:能力层叠机制、资本转换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社会组织需要融入制度关系系统之中,共同推动公共服务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层叠"式提升;中观层面,社会组织在整个社会网络处于一个独特的生态位,通过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流通来促进制度再生产;微观层面,公共服务共同生产要重视地方性知识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激活社会规范,从社会心理层面上促进价值创造.

    桥梁组织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社会网络生态环境治理

    混合的力量: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服务的多重制度逻辑及行动策略

    倪大钊王浚懿章文光
    97-10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有研究一般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社会资本、关系合同与关系治理等理论视角对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服务的效率机制进行分析,本研究则基于合作社作为混合组织面对的制度复杂性,构建了"制度复杂性—行动策略—组织目标"分析框架,揭示了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服务的合法性机制.研究发现合作社面对内部"社区—市场"竞争制度逻辑、外部场域多重制度逻辑带来的制度复杂性,采取选择性耦合策略、主导型策略、结盟型策略调整内部制度逻辑关系,以一种"混合的力量"赢得场域内相关利益主体的支持并获得组织合法性,从而调动场域中不同制度逻辑驱动的行动主体来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本研究对深入认识混合组织如何结合制度逻辑解决组织边界之外的复杂社会需求以实现组织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政策启示.

    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合法性机制制度复杂性行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