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靳铭

双月刊

1674-0351

xbbjb@celay.org.cn

0911-8226099 8226097

716000

陕西省延安市枣园路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注重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刊登政治理论、党史党建、基本国性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专题述评、学术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逻辑基础、多重意蕴和路径遵循

    李后东周梦琳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其生成是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通的逻辑必然.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多重意蕴愈益彰显:激发"两个结合"的时代效应彰显其方法论意蕴,搭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广阔平台彰显其文化意蕴,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通路彰显其价值意蕴,勾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文明样态彰显其实践意蕴,构思破解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彰显其世界意蕴.这就要求,坚持以中华民族历史文脉为智慧滋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必由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遵循,以开放包容为交流理念,续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彩华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叙事主题的四维建构

    周克书赵朝峰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叙事主题,围绕民族复兴从哪来、是什么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维度阐释并建构了这一叙事主题.历史维度侧重从中华民族史尤其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阐明民族复兴的历史由来;文化维度强调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述民族复兴的文化内涵;政党维度关注从党的初心使命、党的领导优势和党的建设强调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领导力量;国际维度明确从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梦想的联系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国际条件与意义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叙事主题

    中共中央西北局(1941-1954)的历史贡献

    任晓伟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1年5月成立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作为统一领导党在西北地区工作的中央派出机构,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不懈地进行了 13年的艰苦奋斗,一直到1954年12月宣告撤销.在这13年中,西北局走过了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峥嵘岁月,在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成不同时期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任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西北地区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历史作用;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地方实践经验,出色地履行了党中央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为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理论认识提供了试验地和阐发地;创造性开展一系列新的制度探索,成为当代中国许多重要制度的历史先河;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事业输送大量干部,发挥了重要组织作用.

    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毛泽东历史贡献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魏德平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族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不但在执行中共中央政策中承担试验、推广、完善政策任务,更是中共践行"局部执政"最为重要的地区.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后,加强陕甘宁边区政治工作是面对的首要任务,也决定着西北局其他方面工作的成效.西北局通过贯彻落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三三制"原则指导下推进边区政权建设、推行边区精兵简政和组织开展边区防奸锄奸工作等重大举措,把边区的政治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使边区成为当时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模范区域.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后勤工作及体制建设

    王涛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北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西北局既是重要后勤保障工作的参与者与执行者,还是后勤保障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亦是后勤保障体制的领导者和建设者.面对财政危机、自然灾害乃至战争冲击的叠加影响,西北局不仅加强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还通过加强干部配备、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等措施,不仅有效解决后勤工作中各种突出问题,有力地保障了西北解放战争战略任务的达成,而且战胜了各个方面的困难,稳住了陕甘宁边区经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为保障西北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直至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西北局后勤保障体制机制财经工作小河会议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央西北局机关迁址及机构调整考述

    贺永泰
    59-6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9年5月20日西安甫一解放,西北局旋即部署党政军机关由延安南迁西安事宜,5月22日党政军领导启程南下,两三天后抵达西安.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西北政治中心定于西安.为了解放大西北和建设新西北,中共中央对西北局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组织序列进行了调整,从而形成了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和新任务的新的组织体制,开启了党在西北地区城市领导农村的新篇章.

    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驻地机构调整组织体制

    抗战时期《论持久战》英文译本传播研究

    李涛张皓博
    67-7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为向西方社会深度阐释中国胜利的长期性与必然性,加快构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共主动布局《论持久战》的英文翻译与传播工作.在此过程中,中共有组织地利用多种传播渠道与传播媒介,自上海、武汉、香港三地同向发力,并依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传播策略.西方军政媒体对《论持久战》及其主要内容的积极反响,增强了中共的国际话语影响力,进一步树立了中共坚决抗战的积极形象.《论持久战》的英译传播是中共早期对外宣传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实践典范,为新时期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毛泽东《论持久战》英文译本国际传播

    中国共产党"联合政府"主张的源与流——基于党的重要文献的话语分析(1931-1955)

    朱国伟
    7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以"联合政府"为历史主线的政权主张,且历史性地表现为"国防政府""统一战线的政府""联合政府"等话语,以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然而,国民党一直未真正同意建立统一战线的组织,直至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扩大,"联合政府"的主张成为全国各阶级、各党派所接受的方案,而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联合政府"已排除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革命力量.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党采用了联合性质的"人民政府"话语来代表更为广泛的阶级基础.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话语仍然存在,且沿用至1955年底.

    中国共产党联合政府国防政府统一战线的政府人民政府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逻辑、理论基底与体系构架

    吴锋王博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蕴含"三位一体"的历史逻辑,即以对"中华民族"国族概念与其共同体内涵的辨析论证为思想主题,以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为平台基础,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探索为现实路径.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追溯推究中华民族的演化过程与内在结构,剖释缕析中国族际关系的共同体性质,擘肌分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各民族自治的关系机制,同时围绕组织领导、民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思想宣传、关系协调等多维度,形成了互为支撑、有机联系、协调统一的操作系统,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群众生活中有具象载体,在媒介传播中有形象呈现,在民族交往中有意象嵌合.

    延安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工作

    论全面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概念的三个维度

    高凡夫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学界对伟大建党精神概念的理解与定位存在一定分歧,需要我们对这一重要概念作进一步解读与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和党的建设概念,还是一个政党文化概念.因此,我们应当从中共成立、党的建设和政党文化三个维度全面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概念的深刻意涵.伟大建党精神概念的提出,是"向后思考"思维方式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伟大建党精神事实上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应当进一步拓宽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视域,将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伟大建党精神政党精神政党文化精神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