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张卫明

双月刊

1006-9690

yszw2009@163.com,yszy@co-plant.com

025-85472153,025-85281405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4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Journal 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有关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加工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产品,引种栽培,经济介绍等方面的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食品、轻化工、医药等领域科研教学及生产决策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响应面法优化流苏香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糖尿病潜力分析

    李翱翔冯武赵一鹤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复合酶辅助提取流苏香竹叶黄酮工艺条件,评价流苏香竹叶黄酮体外抗糖尿病潜力.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流苏香竹叶黄酮超声协同复合酶提取工艺,以提取物及其萃取组分的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结果:流苏香竹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4 g/mL,复合酶比例(果胶酶∶纤维素酶)为1∶3,酶解温度51℃,pH值为6.0,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8.95%.流苏香竹叶粗提物水相萃取组分的总黄酮含量为1.175 mg/mL.生物活性研究表明,与阿卡波糖相比,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相萃取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更高,分别为阿卡波糖的4.14和9.70倍.同时,二氯甲烷相萃取组分有最强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IC50=0.167 mg/mL),表明该溶剂能更好的从流苏香竹叶中富集这两种酶活性抑制的有效成分.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流苏香竹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与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呈中高度相关.结论:流苏香竹叶黄酮在抗糖尿病药物或保健产品等领域的开发潜力较大.

    流苏香竹黄酮响应面法酶活性抑制

    独一味不同入药部位止血止痛独有成分分析

    徐丽陈海娟张国燕尚军...
    10-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独一味地上部分和根成分的差异性,探究独一味不同入药部位止血止痛的作用.方法:利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快速表征和识别两种不同入药部位的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挖掘不同入药部位独有成分及其与止血止痛功能相关的靶点,探究独一味地上部分和根独有成分止血止痛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分析主要活性成分.结果:独一味地上部分鉴定出193个化合物,根中鉴定出191个化合物,其中地上部分和根部独有成分分别为13和11个.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发挥止血止痛作用的5个核心成分(甘草次酸、熊果酸、左旋千金藤啶碱、α-香附酮、冬凌草甲素)均来自地上部分,这些成分通过作用于177个交集基因并调控多条信号通路达到止血止痛的目的.结论:该研究表明独一味不同部位止血止痛的药效物质基础存在差异,独一味地上部分更适合作为止血止痛的入药部位,此结果可为独一味不同部位的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UHPLC-Q-Exactive-Orbitrap-MS网络药理学独一味化学成分止血止痛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优化提取珊瑚菌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祝晓慧宋健强董伟王克美...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珊瑚菌中的多糖.方法:以Box-Behnken体系为基础,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的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优化珊瑚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珊瑚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大小排序为:醇沉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摩尔比1∶2的氯化胆碱—乙二醇体系作为提取剂,在提取温度60℃、液料比20∶1、超声时间40 min、醇沉时间24 h时的多糖提取率最高为31.76%.结论: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珊瑚菌多糖比传统方法效果显著,可为珊瑚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珊瑚菌低共熔溶剂超声辅助多糖抗氧化活性

    糙叶败酱中獐牙菜苷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王梦凡李彬辛安琪马趣环...
    29-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对糙叶败酱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獐牙菜苷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HSCCC的溶剂体系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5∶2∶5),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正进正转,分离温度25℃、转速850 r/min、流动相流速2.0 mL/min、进样浓度10 mg/mL、进样量15 mL、检测波长240 nm,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糙叶败酱对5种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从糙叶败酱中分离得到了纯度大于92%的獐牙菜苷.獐牙菜苷对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结肠癌细胞SW480、肺癌细胞A549、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和宫颈癌Hela细胞这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为应用 HSCCC 高效分离纯化糙叶败酱中獐牙菜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了思路.

    糙叶败酱高速逆流色谱獐牙菜苷抗肿瘤活性

    构树叶软膏制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马晓莹黄小强张朋波茹国华...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构树叶软膏的制备工艺及其软膏制剂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和野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乳化法制备构树叶软膏制剂,并采用HPLC方法同时测定软膏制剂中绿原酸、隐绿原酸以及野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采用安捷伦ZORBAX SB-C18,柱温设置为40℃,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339 nm.结果:制备所得构树叶软膏制剂易于涂抹,放置不分层,涂布无颗粒感,且所含绿原酸、隐绿原酸和野黄芩苷分别在相应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构树叶软膏中各目标物质的加样回收率在99.81%~103.2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结论:构树叶软膏制备工艺稳定可行,HPLC同时测定其绿原酸、隐绿原酸及野黄芩苷3种成分含量方法可行,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可用于构树叶软膏的质量控制.

    HPLC构树叶软膏含量测定绿原酸隐绿原酸野黄芩苷

    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曹义苗曲子越高聪邓全知...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浙江红山茶(Camelia chekiangoleosa Hu)不同组织(花朵、叶片、籽壳、籽仁)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差异.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法,对浙江红山茶的不同组织进行提取,并通过离心、浓缩、定容得到提取液.进一步对提取液中的总黄酮、总酚和总三萜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法评估其抗氧化性.结果: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中总黄酮含量依次是花朵 ≈ 叶片>籽壳>籽仁;总酚含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仁>籽壳;总三萜含量依次是花朵 ≈ 叶片 ≈ 籽仁>籽壳.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的抗氧化性强弱顺序依次是花朵>叶片>籽壳>籽仁.结论:浙江红山茶的不同组织中,花朵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叶片,而籽壳与籽仁也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浙江红山茶不同组织活性成分抗氧化性

    "九蒸九晒"制何首乌过程中主要指标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宋治荣王耀鹏燕玉奎辛二旦...
    46-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何首乌炮制过程中相关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京帮"黑豆黄酒"九蒸九晒"炮制何首乌,HPLC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随炮制次数增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先降低再升高后降低趋势,二苯乙烯苷含量降低明显,下降6.9倍,没食子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结论:经"京帮"黑豆黄酒法炮制,何首乌各成分含量变化有一定规律,对传统炮制何首乌工艺有指导意义.

    何首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

    山蜡梅不同种源果实与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于宏沈爱民游晓庆吴雪惠...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山蜡梅不同种源果实与种子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促进山蜡梅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浙江等10个种源地的山蜡梅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山蜡梅果实和种子的7个表型性状(果实长度、宽度、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果实长宽比、种子长宽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山蜡梅7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5%~20.76%,其中果实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大(20.76%),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95%).山蜡梅果实与种子的表型性状受地理气候因子影响不明显;利用系统聚类可将10个种源分为4类,第1类为江西广信、浙江龙泉、江西广丰、浙江开化,第2类为江西婺源和江西德兴,第3类为江西弋阳和江西资溪,第4类为江西玉山和江西乐平.结论:本研究明确山蜡梅果实和种子在种源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为山蜡梅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山蜡梅种源果实种子表型变异

    基于瓶内-瓶外结合的濒危药用植物茅苍术组培快繁研究

    杨增财刘梦雪谷巍汤敏...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茅苍术离体培养方法及条件,建立一种茅苍术高效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茅苍术无菌苗为外植体,优化培养条件,筛选最佳增殖培养基,并采用组培瓶内-瓶外结合对茅苍术继代芽苗进行生根诱导,获得组培苗.结果:茅苍术胚轴切割以横切、仅保留下胚轴最佳,平均增殖系数为3.80;光照强度6 000 lx更适于茅苍术不定芽诱导,平均增殖系数达4.36.茅苍术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蔗糖50 g/L,增殖系数为12.96±1.55,单芽最高增殖系数可达15,农艺性状整齐度最高.瓶外生根过程中,育苗周期较瓶内生根方式可缩短14 d左右,最适生根基质为草炭∶珍珠岩∶蛭石=3∶1∶1;瓶外生根平均成活率达95.00%,显著高于瓶内生根.结论:通过结合瓶内培养与瓶外生根技术,建立了一种创新性的茅苍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在缩短育苗周期的同时,提高茅苍术成活率,为濒危药用植物茅苍术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支持.

    茅苍术组培快繁不定芽增殖瓶外生根

    我国特有单种属珍稀资源植物青钱柳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郭春兰柳水香肖仁才苏晓娜...
    64-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乔木及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之一,是极其重要的珍稀木本植物资源.近年来由于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增加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诸多功效,尤其是其具有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作用的特性而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青钱柳种子败育严重并具有深休眠性,有性繁殖系数很低,其野生资源的稀缺和繁殖困难使这一资源的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围绕青钱柳种质资源筛选、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定向培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繁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无性繁殖难生根问题和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褐化、玻璃化等问题,提出了预期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青钱柳进一步的资源培育提供参考.

    青钱柳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组织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