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李锦

双月刊

1006-902X

010-6763367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b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对我国在禁毒、戒毒工作中开展的预防治疗、宣传教育等活动进行报道和交流,是一本既面向医疗,又服务于大众的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太极拳对女性物质依赖者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俞睿峰楼倍华孙庆峰朱东...
    1969-1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太极拳对女性物质依赖者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为运动干预在戒毒领域中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的12名受试者均来自于2023年4月—7月上海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收录的戒毒人员,通过对Stroop范式、Go/Nogo范式和靠墙静蹲测试进行分析,比较受试者在太极拳干预前后自控能力变化。结果:在Go/Nogo范式中,后测正确率高于基线(P<0。05);在Stroop范式中,后测正确率表现要好于基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靠墙静蹲测试中,后测的靠墙静蹲下降比率低于基线(P<0。05)。结论:经过12周太极拳干预后,受试者的认知、行为自控能力测试的结果较基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证明了太极拳训练可以促进女性物质依赖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太极拳值得推荐作为戒毒所的常规治疗康复手段。

    太极拳运动干预物质依赖戒毒自我控制

    从处方信息筛查风险信号的药物滥用主动监测模式研究

    蒋雷王晓骏荣右明黄元...
    1973-1975,1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处方信息中识别风险信号进行药物滥用筛查,建立基于此方法的药物滥用主动监测模式。方法:提取2020—2022年门诊精二药品处方信息,根据"超剂量""超疗程""精二药品联合使用""替代治疗""戒断用药"和"自行加量"六项指标筛查疑似药物滥用患者,并使用标准化访谈提纲进行药物依赖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将疑似人群分为依赖组和非依赖组,分析比较六项风险信号的筛查效果。结果:筛查共发现995名疑似药物滥用患者,其中167人评定为药物滥用。两组间交叉分析结果显示,超剂量、精二联用、替代治疗、戒断用药和自行加量在筛查效果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筛查结果分析比较情况建立药物滥用监测触发词库和排除条件库。结论:从处方信息中提取风险信号作为筛查工具的药物滥用主动监测方法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第二类精神药品标准化访谈提纲药物滥用主动监测

    厦门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HIV感染者治疗与随访情况分析

    马桂林张婉君张建梅柯然...
    1976-1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06—2023年厦门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门诊HIV感染者的治疗与随访情况,为后续更好地开展有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数据信息系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06—2023年厦门市MMT门诊HIV感染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厦门市MMT门诊HIV感染者以男性(76。92%)、汉族(88。46%)为主,年龄集中在40~59岁。HIV感染者平均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仅3。23年,日均服药量高于门诊整体患者(56。66 mg vs 49。17 mg,P<0。05)。艾滋病随访归属厦门本地管理的12例病例中,仅6例(50。00%)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且治疗依从性较差。26例HIV感染者均已退出了美沙酮维持治疗。7例病例已死亡,死亡平均年龄仅40。38岁。结论:MMT门诊HIV感染者治疗与随访管理是本地工作的难点,需加大投入,探索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美沙酮维持治疗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随访

    利培酮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林梅香林永和陈丽娟
    1980-1982,1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氯丙嗪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3年3月—2024年4月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利培酮联合氯丙嗪治疗,42例)和对照组(利培酮治疗,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65。00%)(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脂指标。

    精神分裂症利培酮甲状腺激素氯丙嗪

    镇痛药学服务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效果、睡眠质量和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洪晓丹刘景松余文惠杜洋洋...
    1983-1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镇痛药学服务在骨科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成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骨科术后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干预组予以镇痛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术后1、3、5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睡眠评分及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术后1、3、5 d 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疼痛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药学服务对改善骨科疼痛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睡眠质量和满意度,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镇痛药学服务药师骨科术后疼痛管理

    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中枢痛患者的效果

    李琳吴金栋赖小燕
    1986-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普瑞巴林治疗卒中后中枢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中枢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实施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神经递质指标[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NRS评分、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5-HT、DA、NE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RS疼痛评分、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能进一步改善卒中后中枢痛患者的神经递质,减轻疼痛程度,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普瑞巴林卒中后中枢痛神经递质睡眠结构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郭益群林慧梅苏长生王雅端...
    1989-1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于医院收治的120例拟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ESP阻滞,根据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3组,各40例。A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25%,B组为0。375%,C组为0。50%。比较三组麻醉阻滞情况、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A组,且B组短于A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时,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 h时,C组、B组VAS评分低于A组,且C组活动时VAS评分低于B组(P<0。05);三组T0、T1、T2、T3的平均脉动圧(MAP)、心率(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围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少于A组(P<0。05);三组术后48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75%、0。50%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ESP阻滞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镇痛效果相当,但基于局麻药毒性反应风险考虑,倾向于考虑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ESP阻滞。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竖脊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或不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江金霞张通孙慧
    1993-1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或不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以麻醉方式差异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单纯低浓度罗哌卡因)、B组(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C组(单纯高浓度罗哌卡因)、D组(高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各20例。比较各组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D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其他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长于其他组,肌皮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率高于其他组(P<0。05);D组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高于其他组(P<0。05);D组术后苏醒时、术后1h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评分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高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提高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减轻疼痛感受,麻醉安全性可。

    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依达拉奉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王巧云梁皓楠王蓉蓉王旖旎...
    1996-1999,2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依达拉奉引起的可疑药物不良事件(AE)进行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提供安全用药参考。方法:选取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4季度上报的首要怀疑药物为依达拉奉的A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以及英国药品和医疗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进行信号监测与数据挖掘,对照《监管活动医学词典》中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E报告进行分类和描述。结果:纳入研究报告共2910份,其中消费者主动上报占60。03%,79。66%的报告者来自于美国,经算法计算后挖掘出95个有效信号,包括死亡、疲劳、乏力等;涵盖全身性疾病在内的17个SOC;本研究中依达拉奉较为常见或相关性较高的AE信号胱抑素C升高、插管部位血栓、呼吸机依赖等,还发现未列入药品说明书的新的潜在风险信号6个,包括失语、言语障碍、大脑梗死、精力增加、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梗死。结论:通过对FAERS数据库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挖掘分析,提示在临床使用该药物时一定避免呼吸衰竭致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未提示于说明书中但可能存在的新潜在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药品不良事件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信号挖掘

    降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晓依韩洁陈慧慧杨琤琤...
    2000-2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降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25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降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降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259例患者中有76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比29。34%。76例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最常见的为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又以低血糖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在年龄、饮酒史、伴随消化道疾病、用药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伴随消化道疾病、用药依从性为降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降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饮酒史、伴随消化道疾病及用药依从性,临床可据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

    降糖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