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渔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发展集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渔业经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发展集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学会

杨宁生

双月刊

1009-590X

cafsy@163.com;cafsy@sohu.com

010-68673942

100141

北京市永定路南口青塔村150号

中国渔业经济/Journal Chinese Fisheries Economic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为渔业发展、企民增收、渔业管理、提高渔业经济理论水平服务。主要刊载栏目有:经济理论、发展方略、热点新闻、经济前沿、体验致富、投资指南、科技兴渔、企业风范、环球渔业、多彩短稿、科经时讯、企民呼声。欢迎投稿和订阅,欢迎代理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食物系统构建中的水产养殖产业链:韧性挑战及提升对策

    杨正勇焦硕张迪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大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为国人提供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动物蛋白,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超过猪牛羊肉总产量之和.由于国内水产品主要来源于水产养殖业,且水产养殖业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及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水产养殖业产业链韧性将深刻影响着我国水产品供给保障安全.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和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水产养殖产业链韧性面临抵抗风险能力弱、受冲击后恢复力不够、产业转型力不强等主要挑战.基于此,从加强科技研发与集成、完善渔业保险制度、打造"一条鱼产业链"、加强质量监管、完善资源管理政策等方面提出加强水产养殖产业链韧性的建议.

    大食物观水产养殖产业链韧性

    多国粮食限制出口背景下中国食物安全潜在风险与策略——基于大食物观视角

    刘华楠陈伟洁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和地缘冲突事件频发.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许多国家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限制对外出口,这将对中国食物进口造成不利影响.文章对多国粮食限制出口前后中国食物进口变动进行分析,并用时间序列ARIMAX模型分析中国食物大类、谷物类、畜肉类和水产品类安全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设定的主要因素有国际各类食物贸易动荡程度和中国食物受害风险,分析出当前中国食物安全水平主要受蛋白质类食物供给的影响,多国粮食限制出口对中国谷物类食物和水产品类食物供给影响不大,对畜肉类食物长期供给的影响需警惕.最后,本文基于多国粮食限制出口前后中国食物进口变动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未来在大食物观视角下保障中国食物安全的政策建议.

    粮食限制出口重大突发事件食物安全大食物观ARIMAX模型

    "系统-赋权"视角下退捕渔民的主观幸福感——基于长江安徽段的实证研究

    梁雪杨钊
    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十年禁渔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退捕渔民是长江禁捕安置保障政策的对象.本文以长江安徽段退捕渔民为例,运用扎根编码判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系统-赋权"框架构建退捕渔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退捕渔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具有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从系统作用层面和内部影响层面出发,由社会支持供给系统与感知系统组成.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艰难、复杂的工作,要"内外兼顾、推拉齐下",外部多方系统增援社会支持形成拉力,内部内生性能力提升心理资本形成推力,才能使退捕渔民在追求幸福的大道上顺畅可行.

    退捕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系统-赋权PLS-SEM

    内蒙古渔业发展:基本分期、瓶颈制约与路径选择

    包特力根白乙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渔业作为食物产业以及与水域生态共存产业,其存立和发展意义非凡.内蒙古渔业历经初步发展(1949-1957年)、艰难发展(1958-1965年)、曲折发展(1966-1977年)、高速发展(1978-2002年)、平稳发展(2003-2016年)和高质发展(2017年至今)六个阶段,取得长足发展.进入新时代,全区渔业面临着苗种生产水平较低、养殖品种有待拓展、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和技术推广有待强化等瓶颈问题.对此,论文提出了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增加养殖品种数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发展路径,以期为内蒙古渔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益鉴示.

    内蒙古渔业高质量发展苗种培育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推广

    非法捕捞行为"情节严重"认定因素研究

    郭倩俞潜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法捕捞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因素在立法层面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导致实践中对非法捕捞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因素存在偏差,危害性相近的非法捕捞行为有时被处以截然不同的行政处罚,与比例原则的要求不一致.因此,在立法层面统一非法捕捞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因素十分必要.文章基于我国非法捕捞行为"情节严重"相关的规范条款以及司法案件,总结现行立法规范不完善和司法实践认定因素不统一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法律规范,针对非法捕捞行为"情节严重"列出的认定因素以及司法裁判中包含的认定因素,提出在《<渔业法>实施细则》中统一非法捕捞行为"情节严重"认定因素的相关建议.

    非法捕捞行为情节严重认定因素立法规范

    我国海洋牧场发展现状及典型模式研究

    易卫华李思阳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牧场对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动物蛋白、充实"蓝色粮仓".近年来,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海洋装备水平,海洋牧场建设及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仍存在科技水平难以适应风险管理需求、选址缺乏科学规划、产业融合创新不够等问题.从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形成了"渔业+""生态+""休闲+""新能源+"等多元化的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建议完善海洋牧场管护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与保障,推动海洋牧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强化区域合作抱团发展.

    海洋牧场产业链生态修复海洋装备

    我国沿海渔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浙江岱山渔港经济区为例

    李斌张建侨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渔港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独特基础条件和现实问题,分析浙江岱山渔港经济区发展优势及存在不足,认为当前存在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码头后方可用陆域不够、渔港生产与城镇风貌存在冲突、休闲渔业发展较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阐明岱山县渔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措施,包括开辟新的岸线和陆域建设渔业产业园、传统岸线保留避风系泊功能同时建设美丽渔港发展休闲渔业、结合美丽渔村建设促进渔旅融合发展等.探索提出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水产加工水平、促进交易物流发展、打造地方海鲜特色品牌、传统渔港与城镇和谐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等我国渔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措施的建议.

    渔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渔业设施岱山

    海洋蓝色供应链中异质性创新资本投入对渔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海洋渔业空间资源占有强度的调节作用

    邵业宁凌欧春尧苏玉同...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传统渔业供应链结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逐渐向高质高效、生态健康的渔业蓝色供应链转型.论文运用我国11个沿海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海洋渔业空间资源占有强度变化在创新资本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表达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固定资本投入对海洋渔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当海洋渔业空间资源占有强度指数超过一定门槛值时,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固定资本投入难以支撑渔业经济进一步显著增长,且对创新人力资本投入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完善海洋渔业蓝色供应链的建设不仅要保证创新资本投入力度,更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本投入对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蓝色供应链创新资本投入海洋渔业空间资源渔业经济门槛回归

    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对试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王鹏程朱迎澳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重点议题.本研究利用2006-2020年中国沿海省域下辖112个地级市数据实证考察了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对试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该结果在多种模型设定和考虑内生性的条件下均表现稳健.机制检验显示试点政策可通过科技创新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人才集聚效应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则反映出试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北部海洋经济圈城市、核心城市以及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更有利于提高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为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对试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如何深化海洋强国战略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海洋经济政策试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

    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李福柱王琨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为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可行路径.本文基于2011-2019年沿海11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借助超效率SBM-GML指数法测度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区域层面上,相比东部、北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可以享受到更多数字经济释放的"绿色红利".进一步的中介作用分析发现,环境规制是数字经济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因此,推进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路径.

    数字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海洋经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