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詹洪春

半月刊

2095-0616

zgyykx400@163.com,zgyykx@vip.163.com

010-59694532,59694533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1004室

中国医药科学/Journal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 11-6006/R,国际刊号:ISSN 2095-0616,邮发代号:82-519。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行业学(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两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任编委、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医药科学》立足医药科研、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客观、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新措施、新经验等原创论文,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白琳茹叶梅何欢杨永歆...
    43-4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天津市第二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医院科教科于2022年7-8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就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认知、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缺乏领导层政策支持和医院完善制度保护,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各维度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教育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切实贴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临床需要,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还不够灵活多样。结论 要加快继续教育模式的转变,整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水平,同时加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步伐,不断探索符合二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新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开展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继续医学教育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卫生技术人员问题分析

    标准化病人联合PBL在骨科规培带教中的应用

    王坤文张增山盖利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标准化病人(SP)在骨科规培带教中与问题式学习(PBL)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根据教学方法不同,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67名在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接受教学的规培生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名接受常规教学,观察组34名则接受SP+PBL教学,比较两组在完成4周学习后的出科学习成绩、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考核完成后,观察组出科总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教学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规培带教中,将SP和PBL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规培的出科学习总成绩,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的改善。

    标准化病人问题式学习骨科教学效果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和安全性分析

    罗银龙曾彩芳罗柳金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接受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治疗的情况,了解该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规范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国内外GLP-1RA权威指南、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结合说明书形成GLP-1RA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使用GLP-1RA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已制订的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和安全性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共有261例患者应用GLP-1RA,其中有效病例258例,不合理使用病例共160例,不合理使用率达62。02%,以超适应证用药不合理和用法用量不适宜为主要原因;发生不良反应共3例,发生率为1。16%,主要是低血糖和转氨酶升高;临床使用期间应多关注患者血糖和肝肾功能指标,关注GLP-1RA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和联合用药等方面。结论 GLP-1RA降糖、减重及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备受关注,本研究针对医生使用GLP-1RA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反应,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导建议,以促进GLP-1RA的合理使用。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评价标准不良反应2型糖尿病减重

    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中的效果观察

    黄勇肖远流王大明杨景丽...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凝血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神经丝轻链蛋白、D-二聚体浓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改善凝血功能指标,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凝血功能不良反应

    儿科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耐药性分析

    胡祥英任翼何娜吴奇发...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及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17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76例患儿共分离病原菌1846株,检出多重耐药菌175株。175例患儿中,男102例,女73例,年龄1个月至5岁,<1岁56例,1~3岁107例,>3岁12例。175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氏阳性菌107株,占61。14%,革兰氏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7株(55。43%),其次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类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别为35株(20。00%)和27株(15。43%)。在标本的类型中,以痰液为主,为163株(93。15%),其次为大便9株(5。14%),药敏结果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替加环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耐药率10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敏感率90%以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替加环素耐药率10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敏感率8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头孢他啶耐药率80%及以上,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率7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啉耐药率80%以上,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结论 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主要发生在1~3岁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检测出的多重耐药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管理及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多重耐药菌细菌抗菌药广谱β-内酰胺酶

    CO2激光联合中医药在宫颈LSIL合并HR-HPV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黄艳丽潘琦文李建湘覃小妮...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O2激光联合中医药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LSIL合并HR-HPV感染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激光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三组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随访结束后返院复查,比较三组治疗前、随访结束时的HR-HPV病毒载量、P16和Ki-67阳性率;比较三组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TCT)结果、HPV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结束时,三组HR-HPV病毒载量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激光组和药物组,激光组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宫颈TCT转为正常或炎症占比、HR-HPV转阴率均高于激光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随访结束时,三组P16和Ki-67阳性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激光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LSIL合并HR-HPV感染治愈率、HR-HPV及P16、Ki-67转阴率方面,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危人乳头瘤病毒CO2激光中医药外治

    膝关节骺板-骨干角测量与传统测量在儿童膝关节内外翻检出的对比分析

    唐勇薛志强伏剑李军...
    67-6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膝关节内外翻患儿给予膝关节骺板-骨干角测量,并探索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绵阳市骨科医院小儿骨科因膝关节内外翻就诊患儿200例,研究对象分为<2岁,2~<5岁,5~12岁,共三个年龄段的患儿。所有患儿前后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和膝关节骺板-骨干角测量,其中采用传统测量方法的结果纳入对照组,膝关节骺板-骨干角测量的结果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种测量方法下膝关节内外翻的轻、中、重度诊断率。结果 在200例患儿中,<2岁36例患儿中轻度16例,中度20例,0例重度;2~<5岁84例儿童,其中轻度35例,中度49例,重度0例;5~12岁80例患儿,其中轻度36例,中度44例,重度0例。合计有轻度87例,中度113例,重度0例。膝关节骺板-骨干角测量法在轻、中度的检出率高于传统测量方法(P<0。05)。结论 膝关节骺板-骨干角测量在膝关节内外翻的检出率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膝关节内外翻膝关节骺板-骨干角应用价值小儿

    子痫前期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孙苗苗李霞张晓童
    70-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围产期保健提供参考,预防或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的6247名孕妇临床资料,以孕妇不同特征分组,统计分析各组子痫前期发病率,分析子痫前期可能的影响相关因素。结果 2022年子痫前期患者257例,患病率为4。1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多胎妊娠、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非初产患者子痫前期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人口类型、流产经历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慢性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多胎妊娠、年龄≥35岁、孕前体重指数(BMI)≥24 kg/m2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慢性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多胎妊娠、年龄≥35岁、孕前BMI ≥ 24 kg/m2为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加强监管,对子痫前期患者予以足够重视,加强孕期保健及干预,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子痫前期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

    不同胎龄早产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杨丽华钟丹妮
    73-7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75例不同胎龄早产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7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胎龄分三组:超早产儿组21例、极早产儿组78例、中晚期早产儿组76例。比较三组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结果。结果 超早产儿组的有创机械通气的概率、病前侵入性操作、病前禁食状态、病前使用抗生素发生率高于极早产儿、中晚期早产儿。临床表现中以发热、呼吸困难为表现的中晚期早产儿组与其余两组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早产儿组颅内出血、肺出血发生率低于其余两组,极早产儿组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超早产儿组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早产儿组在治疗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低于其余两组,抗生素平均疗程短于其余两组,超早产儿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其余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胎龄早产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情转归、并发症、治疗情况有差异,熟悉不同的临床特点,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新生儿不同胎龄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特点

    基于实施科学理论干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管理的影响

    宋娜王菊李云霞陈晓玲...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实施科学理论干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泰安八十八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及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基于实施科学理论干预模式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有20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观察组100例,失访率为6。54%;对照组102例,失访率为4。67%。观察组患者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得分及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管理得分、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健康、身体机能、身体疼痛、心理健康、生理总健康、心理总健康及健康状况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实施科学理论干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

    实施科学干预模式血液透析自我管理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