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詹洪春

半月刊

2095-0616

zgyykx400@163.com,zgyykx@vip.163.com

010-59694532,59694533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1004室

中国医药科学/Journal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 11-6006/R,国际刊号:ISSN 2095-0616,邮发代号:82-519。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行业学(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两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任编委、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医药科学》立足医药科研、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客观、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新措施、新经验等原创论文,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工业微生物课程产教融合研究

    惠晶龙苗苗
    83-8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制药技术是我国医药产业实施绿色改造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新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亟需把生物制药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渗透到教学中,促进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本文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产业的特点,以职业院校生物"工业微生物"课程为实例,深度挖掘产教融合结合点,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等方面展示了产教融合实践研究的必要性,并从研究过程阐述了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途径,为其他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思路。

    新工科产教融合职业院校生物制药工业微生物

    基于标准化病人的PBL应用于康复科临床教学中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的影响

    张忠霞于天英杨晴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基于标准化病人(SP)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实习的 88 名实习生,回顾性分析实习生资料,以不同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44 名)与研究组(44 名),两组均由同组带教教师负责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采用基于SP的PBL教学法,对比两组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临床沟通能力。结果 研究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习驱动力、学习目标、控制学习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沟通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P的PBL教学法应用于康复科教学,可促进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有利于临床沟通、思维能力提高。

    标准化病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康复科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对分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胃肠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李方超李敖傅玲刘康...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对分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在胃肠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学习的肿瘤学硕士研究生 75 名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8),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研究组接受MDT模式下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培训 3 个月后,研究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及专业知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 3 个月后,研究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临床诊疗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 3 个月后,研究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文献搜索能力及学生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T模式下对分课堂联合CBL可提升肿瘤学硕士研究生胃肠肿瘤方面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多学科协作诊疗对分课堂案例教学法临床教学

    基于CiteSpace探讨2003-2023年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吴美初邢尧丁珊张富文...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 2003 年 1 月至2023 年 7 月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1945 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关键词分析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文献研究以"脑卒中""镇痛""电针"为高频关键词。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研究关注度逐年上升,但核心作者较少,合作网络显示团队内部合作较多,学者和机构间合作仍需加强交流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镇痛及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围手术期中免疫功能的干预、术后认知功能的保护和在腹腔镜中的应用等方向可能成为经皮穴位电刺激今后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经皮穴位电刺激围手术期可视化分析研究现状CiteSpace

    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汪剑晖冯家琪曾鹏程周光进...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 2023 年 1-8 月收治的 5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轴向图像上C 3~7上终板的浅伸肌面积(SEA)和深伸肌面积(DEA)。测量并分析DEA与相应的颈椎体面积(CBA)之比。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颈后伸肌肌容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后伸肌肌容积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和颈椎功能(JOA)评分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差异显著,C 2~7 SVA和C 7 S明显减小,而C 0~2 Cobb 角和C 2~7 Cobb 角均明显增大。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DEA/CBA比值明显增加,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指标为C 3、C 4、C 5;C 3 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r=-0。380)和C 7 S呈弱负相关(r=-0。322),且C 4 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C 7 S呈中度负相关(r=-0。489,r=-0。477)。SEA/CBA比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呈无或极弱相关。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 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

    颈型颈椎病浮针颈后伸肌肌容积颈椎矢状位参数相关性

    二至丸合丹参饮治疗阴虚血瘀型慢性胃炎合并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胡淑琴郭斯一张雯慧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二至丸合丹参饮治疗阴虚血瘀型慢性胃炎合并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 月至 2024 年 1 月于淄博市中医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合并老年睡眠障碍属"阴虚血瘀"型的患者 90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用"四联疗法"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至丸合丹参饮汤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结果,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中医证候评分的指标,并比较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64。44%,高于对照组的 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率、PSQI睡眠量表评分、ISI失眠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部分项目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各比较项目改善情况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至丸合丹参饮治疗阴虚血瘀型慢性胃炎合并老年睡眠障碍疗效确切,改善患者慢性胃炎情况,提高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二至丸丹参饮阴虚血瘀慢性胃炎老年睡眠障碍

    中药膏剂外敷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周建民刘兰香王帅刘红...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风险评价(IINPR)量表工具,筛选使用静脉留置针的高风险缺血性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使用外用中药疗法,进行静脉炎预防性干预对照研究。方法 建立研究入组标准,选择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6 月潍坊医学院附属高密市人民医院患者 138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9 例。所有患者进行IINPR量表评分。两组患者均给予留置针常规维护方案,对IINPR量表评分≥4 分患者涂敷中药膏剂预防外周静脉导管(PIVC)静脉炎。结果 观察终点观察组IINPR量表评分为(3。13±1。01)分,低于对照组的(4。91±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80%,低于对照组的 1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97。74±6。88)h,长于对照组的(66。38±10。8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西医结合,采用IINPR量表评分,静脉炎高危患者及时采取中药外敷预防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静脉导管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中药膏剂缺血性脑卒中静脉炎静脉炎风险评价量表外周静脉留置针肢体障碍

    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结直肠癌多药耐药患者的临床观察

    吴辉渊李芬芬徐婷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结直肠癌多药耐药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结直肠癌多药耐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瑞戈非尼靶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梅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梅丸可以抑制寒热错杂型结直肠癌多药耐药患者的病情进展,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乌梅丸结直肠癌多药耐药寒热错杂证型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效果及对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影响研究

    杨先炜肖佑尹晖明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效果及对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行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n=40,行常规对症+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血清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 5 d后VIP、SS水平均有降低,胃动素(MTL)水平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VIP、SS水平低于对照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 5 d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卡氏生存质量量表(KPS)评分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5 d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其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大柴胡汤加味胃肠功能障碍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刘鸿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规律

    沈叶静吴彬彬刘鸿
    122-12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鸿主任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耳鸣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丽水市中医院刘鸿主任针灸门诊的耳鸣病历,筛选后得到有效处方 243 份,对病历中的取穴进行处理,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 及SPSS Modeler 18。0 软件分析腧穴的频次、频率、聚类规则及关联规则等。结果 共涉及 59 个腧穴,取穴以风池、中脘、下脘为主,归经多属任脉、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得到 4 类聚类组穴,关联规则 50 条。结论 刘鸿主任治疗耳鸣具有"组穴灵活"的特点,重视任脉、胆经、三焦经经穴,脾肾双补,标本兼顾;根据不同类型的耳鸣调整针刺方案,临床疗效较满意,值得借鉴与推广。

    耳鸣针灸刘鸿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