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李发枝运用经方合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翟梦洋王丹妮郭会军李唱...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病机,李发枝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病机为虚实寒热错杂,即中气虚寒、失于摄血和火热亢盛、迫血妄行同时并见.针对这种复杂的病机,李发枝教授提出合用《金匮要略》经方柏叶汤、黄土汤、泻心汤,三方切中方证病机并将其命名为出血三方.最后佐验案二则予以分享李发枝教授运用出血三方(柏叶汤、黄土汤、泻心汤)合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证经验,希望对中医师临证有所启发.

    经方柏叶汤黄土汤泻心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李发枝

    高树中通关调气法及其临床应用

    孟宁宁杜欣冉闫文丽李笑颜...
    22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阳气机升降出入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脏腑为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核心,气机升降失调为百病之源,燮理阴阳气机升降是治疗疾病的纲要,高树中教授基于对《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旨意的把握,结合阴阳气机升降理论、通关理论、气街四海理论提出通关调气法,包括通颈关法、通膈(膏)关法、通脐(肓)关法,并提出通关调气组穴,即通关七穴十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阳气机升降失常所导致的病症,可畅达三焦、通调气街四海,使脏腑气机循环流通,生命之气周流不息.

    高树中通关调气法气机升降四关气街四海

    郭义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浅析

    田力欣窦报敏李柠岑郭义...
    22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之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郭义教授认为瘀血为各标证之首,治疗时尤重气血,将畅气机、化瘀血贯穿始终,以调理气血为本病治疗之中轴,气血并治,以致调和;将本病辨证分为痰浊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而不同,"和"方而治;并主张以人为本,因人制宜,重视患者的情志调理,是郭义教授同病异治的典范.

    冠心病胸痹名医经验同病异治

    张声生"调态消癥"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创新思路构建及运用

    李丹艳赵鲁卿丁宁王阿玲...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病,深化对CAG及PLGC病因病机的认识既能丰富中医理论研究体系,更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张声生教授临证论治CAG及PLGC经验丰富,总结本病"五态一癥"病机学说,即"虚、浊、滞、瘀、毒、癥".其中脾胃虚弱是根本病机,浊、滞、疲、毒交结是CAG及PLGC重要的病变状态,癥是疾病的靶标.基于此病机,张声生教授系统总结"调态消癥"理论,包括"调虚态、调浊态、调滞态、调瘀态、调毒态、消癥积",以期对本病的辨治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病机五态一癥调态消癥

    董廷瑶验案辨析

    董继业董幼祺
    235-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董廷瑶先生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创新,其"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等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医儿科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列举了董廷瑶先生治疗阻塞性黄疸、中毒性菌痢、复发性肠套叠、咽喉麻痹、下肢抽搐、舞蹈病、眉棱骨痛等疑难病案7则,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病种施治的理、法、方、药,其辨证思路清晰,临床疗效明显,为临床上用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病开拓了思路.

    董廷瑶董氏儿科验案辨析临床经验

    新安王氏医学王乐甸温病学术思想探析

    刘兰林郭锦晨时潇黄辉...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乐甸出生于"新安王氏医学"世家,成长于古徽州钟灵毓秀之地,自幼继承家宗,先后随父亲王季翔、伯父王仲奇、堂兄王广仁学医,且对张仲景、陆九芝、尤在泾、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柳宝诒等各家医学悉心研究,对温病学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临证见解.王老提出伤寒学为根,温病学为叶,学术体系上寒温根叶相连,临证倡导寒温并重并用,诊治温病擅辨明"邪机"所在,注重疏动气机予邪出路,还充分发挥吴鞠通"顾护阴液为第一要义"之论,治温热病时强调护阴泄热,治湿热病时注重分消上下,遣方用药承新安王氏家风,以"慎""轻""巧"见长,至精至专,择效而从.文章梳理总结了王乐甸教授辨治温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启示后学.

    王乐甸温病寒温根叶相连学术思想新安王氏医学

    皮肤血络理论的辨证探讨

    于鸿妲白彦萍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肤络脉可分为皮肤血络、皮肤气络、皮肤津络.皮肤血络是有形的络道,具有渗灌营血的功能.皮肤血络病变是皮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皮肤病的病机核心,分为皮肤血络癥积、皮肤血络失养、皮肤血络外溢三类证候.其中,皮肤血络癥积可细分为瘀阻血络证、湿阻血络证、痰阻血络证,分别对应不同形态的皮损特征.皮肤气络主司皮肤气化,推陈出新,与皮肤感觉功能密切相关.皮肤气络病变为皮肤气络阻滞证、皮肤气络亏虚证,与瘙痒、疼痛密切相关.皮肤津络是布散津液的通道,津络失调,形成皮肤津络亏虚证、皮肤津络湿蕴证.皮肤血络理论的辨证体系,是根据皮损形态和自觉症状推测皮肤络脉的病机,以皮肤血络病变为核心,结合皮肤气络、津络病机,阐述皮肤病的病机特色,为皮肤科中医辨证提供新思路.

    皮肤血络皮肤气络皮肤津络皮肤血络癥积

    怒的中医内涵探讨及辨治思路

    鲁慧琳张永华
    247-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永华教授注重情志,怒的内涵丰富,从病因角度,怒为致病内因;从疾病角度,怒可单独为病;从病证角度,怒为具体证型;从治病角度,怒可胜思胜喜.根据情志辨证的思路,提出怒也可分型论治,可分成暴怒、烦怒、郁怒三型,结合患者平素禀性、言行举止、表情眼神等归纳其情绪特征,并结合其他证候综合辨治.暴怒常系肝火肝风,拟清热泻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烦怒可由痰火内扰或阴虚火旺所致,予以黄连温胆汤或黄连阿胶汤;郁怒多与气郁化火、痰郁化火相关,方选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加减.

    情志病内涵辨证论治名医经验张永华

    "心部于表"理用探析

    王泽超张怡刘虹贾云芳...
    25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中"心部于表"的理论,仅见于现行《内经选读》教材之中,其他中医理论与临床教材中笔者尚未见涉及.搜索文献也仅见少量相关文章.可见此理论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相反,肺主皮毛、足太阳经主表等理论则被广泛应用.对于"心部于表"、肺主皮毛、足太阳经主表等关系的探讨内容更是鲜见.通过临床实践已证实"心部于表"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作用.文章从哲学与脏器角度分析了"心部于表"的含义及物质基础.探析了"心部于表"与肺主皮毛、足太阳经主表、肾主外的内在关系与差异,并通过临床实例佐证了"心部于表"在外感病治疗中的实用价值.另外,创新性地以有无神志异常对心包的表里层次进行了划分,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心部于表肺主皮毛足太阳经主表肾主外外感病

    基于"心部于表"理论治疗黄褐斑经验

    王琳段渠
    25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损美性疾病之一,虽有多种西医治疗手段,但疗效不佳,段渠教授基于"心部于表"理论从"心神-血脉-心阳-心液"4个维度强调了心神主宰、心血濡养、心阳温煦、心液润肤4个方面在黄褐斑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将调心贯穿始终,亦平衡五脏;道术合一,以神养颜;调和营卫,驱邪外出.该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这既是对经典理论的传承与扩展,同时也为临床上治疗黄褐斑提供了新的思路.

    心部于表黄褐斑治疗段渠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