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承气汤类方的演变特点与临床应用探析

    陶凌辉杜菲吕生霞张永生...
    5207-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论》承气汤类方包括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四者皆属泻下剂而有所不同.张仲景为阳明腑实"胃家实"创制大承气汤,据胃气强弱创立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据瘀血创立桃核承气汤.历代医家应用承气汤类方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或原方应用,或增减药物组成,将泻下攻积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调正护中等其他治法相结合,针对各种不同的病证特点创立和发展了诸多承气汤类方.总结承气汤类方的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承气汤类方药物加减规律总结历代变化临床启示

    李东垣五运六气学术思想钩沉

    张阳李军祥陶国水陆曙...
    5212-5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试从李东垣五运六气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思想内容、临床应用、后世影响等方面,研究李东垣五运六气学术思想的特点.发现李东垣五运六气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时代、师徒授受、个人经历有关.李东垣从天地气化悟出脾胃内伤思想,重视"少阳春升""脏气法时""生克制化",其五运六气思想在疫病与杂症中均有所体现.李东垣五运六气学术思想对易水学派后世医家学术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东垣五运六气易水学派《脾胃论》

    构建中医和气功唯象理论

    王浩维克托瑞·道尔可
    5216-5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气论为本体论基础的研究范式是中国范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范式内有机结合,能够产生中国式原创.构建中医和气功唯象理论属于中国式原创.以科学方法论为出发点,遵循钱学森院士对创建中医和气功唯象理论的建议,为把中医和气功建成现代科学学科提出 一个可行的唯象理论建构框架.气功外气对照实验提供的多个经验证据,能够证成气功唯象理论.以此为鉴,若能成功设计并完成中医的微观对照实验,则中医唯象理论能够证成.

    中国式原创中医唯象理论气功唯象理论外气科学实验科学本性气论

    《黄帝内经》意、志内涵探析

    辛静怡贺娟
    5219-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志是《黄帝内经》五脏所藏"五神"——神、魂、魄、意、志的核心组成,"五神"系中医神志的基本内容,对中医学神志理论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对于意、志概念内涵、所涉病证、临床治疗等,皆缺乏明确阐释与解析.文章通过文献梳理,阐明意、志的概念内涵:意、志是心神接收外界信息而产生的抽象思维活动,二者皆为高级认知功能活动,意则属于相对短期形成的认知与记忆,志则属于深层、稳定的认知与长期记忆.作为高级认知活动的志意对各种神志活动皆有统帅、调控作用,也对形体产生主宰,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黄帝内经》"志"的概念与现代"精神"的概念基本等同.

    《黄帝内经》五神神志精神内涵概念

    基于"主客交-络病"理论探析糖尿病微血管区域免疫调节稳态

    陈彦旭金智生
    5224-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络脉既是血气汇集之所,也是疾病传变的中心环节.因其聚、流、通、化的特殊生理特性,衍生出虚、瘀、痰、毒的致病机制.糖尿病微血管区域免疫调节失衡隶属中医"络病"范畴,乃脏腑受制,正虚邪聚,结滞酿毒,积毒不化,毒蕴络脉,终至络损."主客交"泛指机体正虚不受(气血精津亏耗),邪毒胶结,而致主客交浑血络.免疫调节是现代医学概念,可分为机体自稳、防御、监视3种状态,共同起到维系、恢复机体内外微环境免疫稳态的作用.免疫调控失衡与主客交致病机理类似,异常的免疫反应是正虚不受、邪毒胶结的微观表现;络损是毒蕴结滞、侵注血络的生物学基础.而主胜客又能从整体角度呈现免疫调节功能,最终使糖尿病微血管区域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免疫衡稳状态.从"主客交-络病"理论探析糖尿病微血管区域免疫调节稳态的生物学内涵并诠释病机内涵,以期为糖尿病微血管区域病变的发病机制、诊疗策略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主客交络病吴又可糖尿病微血管免疫调节

    基于"五脏应时"理论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

    刘华任献青苏杭李盼盼...
    5228-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外合邪为儿童过敏性紫癜主要病因,四时之气不同,应时之脏不同,时令之邪不同,其病因病机也不同.春季,其病机或为伏邪遇外邪诱发,或为外邪与肝之相火相合,或为风邪犯络,治疗应顺应气之升发之性,引伏邪外出,不用寒凉之品遏制肝气,同时兼顾祛风散邪;夏季,其病机或为阳气过亢损伤络脉,或为热入血分,或为气不摄血,治疗应清热降气,凉血养阴,兼顾活血化瘀;秋季,其病机或为湿热之邪被肃降之气所遏,或为外邪犯卫,或为燥邪伤津,瘀血伤络,治宜清宣伏邪,益气养阴,兼顾润燥;冬季,其病机或为腠理郁闭,热无以散,或为外邪犯肾,或为寒邪客络,治疗应顺应冬之封藏之性,避免他邪干肾,恢复肾中阴阳平衡,兼顾发散风寒之邪;脾应长夏,主运化,主四时,四季均应顾护脾胃.基于"五脏应时"理论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进行辨治,既考虑了人的因素,又考虑了天的因素,体现了《素问·气交变大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思想.

    儿童过敏性紫癜五脏应时天人相应病因病机因时而治

    基于"脾为之卫"理论靶向肠道菌群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

    刘源姜萍
    523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较长,致残率高.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RA发病的促进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RA发病的核心病机.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与"脾为之卫"功能具有相似性.因此文章基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脾、肠道菌群、RA三者的相关性,为靶向肠道菌群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并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丰富从脾论治RA的科学内涵.

    脾为之卫脾失之卫肠道菌群类风湿关节炎中草药

    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学术观点探析

    郑志攀叶放周学平
    5238-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和总结了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外感热病的主要学术观点,主要分为5个方面:第一,外感热病有伤寒、温热病和瘟病之分;第二,外感热病主要分为肺系和胃系两方面;第三,温、热、火的联系和区别;第四,寒温统一,多元辨证;第五,外感热病五大证——热、痉、厥、闭、脱.为进一步总结和发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外感热病理论提供思路.

    外感热病国医大师周仲瑛寒温统一多元辨证

    国医大师廖品正应用麝香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

    朱可吟宋姗姗史媚榕路雪婧...
    5242-5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神经萎缩是眼科常见的疑难性眼病之一,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病程长、致盲率高等特点.文章总结了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应用麝香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经验.廖教授认为其病因病机关键在于瘀阻窍道,玄府不通,目系痿闭,而不见三光,治疗上主张以"开玄活血"法贯穿始终.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少量麝香研散内服,同时把握好祛瘀和扶正的关系,复其通光脉道.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麝香可开通目窍,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为中医眼科在临床上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国医大师廖品正视神经萎缩麝香玄府验案

    国医大师徐景藩运用黄连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张廷陆为民查安生
    5245-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化系统疾病作为临床多发疾病,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深耕医学6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擅于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根据徐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得出,临证论治消化系统疾病,应强调消化道的升降消运之能,重视湿热之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倡以苦燥湿、以寒除热的治疗方法,临床用药尤注重黄连苦寒相依之性,据证善用黄连,并善将黄连与各种药物灵活配伍,使其在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疗效.

    黄连消化系统疾病湿热徐景藩国医大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