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象思维视角下基于脂肪代谢异常刍议"痰生百病"的科学内涵

    于子璇张书萌张湘卓陈杏...
    597-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古以来痰邪便被认为具有广泛的致病性,基于这一特点而形成的"痰生百病"理论对探析痰邪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家从脂肪病理性改变的角度对该理论展开了全新的诠释.文章在象思维的视角下,论述了脂肪代谢异常与痰邪致病机制的高度重合性,提出过度堆积的脂肪具有黏滞性与有形之痰相似,而紊乱的脂肪因子因具有流动性可归类为无形之痰,二者的出现将导致"百病"的发生,并通过以方测证佐证了脂肪代谢异常与痰邪之间的关联性.藉此通过脂肪代谢异常概念为"痰生百病"理论注入新的科学内涵,为痰邪致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痰生百病脂肪代谢异常脂肪堆积脂肪因子象思维内涵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求衡复运"理论体系的实践与创新

    李奕王桂彬刘福栋姜晓晨...
    604-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是全球重大疑难疾病的典型代表,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延缓肿瘤高发态势,控制肿瘤进展的根本出路.基于对肿瘤核心病机演变与全周期防治的认识,本课题组从传统哲学思维的平衡理论出发,创新运用"求衡于五脏,复运于脾胃"理念剖析肿瘤证治方案,凝练提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求衡复运"理论体系,即锚定"求衡复中-持中复运-乘运复健"三大干预阶段,总结形成平衡五法(调衡升降、守衡脏腑、权衡邪正、复衡阴阳、顺衡形神)五大诊疗策略,系统整合中医平衡观与恒动观,秉承持中州以运四旁,重视恢复枢机运转与机体稳态的肿瘤防治模式,突显中医药在预防肿瘤发生、延缓肿瘤进展、延长远期生存方面的价值优势.

    恶性肿瘤求衡复运平衡五法防治策略中医药

    基于学科特点探讨方剂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安黎谭峰李梦雯闫秋莹...
    609-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剂学是关于中医遣药制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方剂学科特点,从发展中医学理论知识体系,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效能,助力中医药成果转化3个方面阐述了方剂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与任务,进而分析当前方剂学科在理论、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尝试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方剂学学科建设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或借鉴.

    方剂学学科科学研究问题建议

    从经方病传理论探讨中风病传规律及其证治方药

    郑茗泽李湛董阜挺曹灵勇...
    612-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金匮要略》为基础,博采《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中藏经》等晋唐古籍,探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病传规律及其证治方药.笔者认为中风病的核心病机为正虚而风邪客入,发现其具有伤寒、中风两条病传路径,并进一步总结了相应的病传规律.其中,伤寒病传由表至里有着风痹、偏枯、风痱、风懿之传变过程.中风病传据阴经、阳经受邪之不同,有风狂、风癫之分.两种病传的表现、病机均有殊异,故其证治有别.伤寒病传之证治可参考《千金》三黄汤、入顶散、《古今录验》续命汤、大续命汤、独活汤.中风病传之证治可参照防己地黄汤、侯氏黑散.

    经方中风病病传规律《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诸病源候论》《中藏经》证治方药

    四妙勇安汤在消渴病脱疽中的应用探析

    蔡祎晴王晨璐刘雪寒金信妍...
    618-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属于中医"消渴病脱疽"的范畴,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可导致残疾和死亡,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四妙勇安汤是治疗脱疽的经典方剂,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四药组成,临床疗效显著.文章浅析了消渴病脱疽的源流,探析了四妙勇安汤的方解,总结了现代临床研究中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循证证据及机制,为临床上四妙勇安汤在消渴病脱疽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四妙勇安汤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证据述评消渴病脱疽

    西学东渐视角下中医传承的当代反思

    王赛周亚东王鹏
    622-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回溯近代医学思潮.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考察,提取其中的"二元"医学观.依此医学观点为逻辑基础,回归中医学自身的文化背景与学术源流,依次从中医的"文化特质"和"学术体系"两个视角,反思当代中医传承问题.从"文化特质"反思中医传承可知:"以德统术"的文化形态决定了医德传承是中医传承的基础与正道之保障;从"学术体系"反思中医传承可知:"以道统术"的学术形态决定了医道传承是中医传承的核心与生命力所在.

    西学东渐中医传承医德医道文化特质学术体系"二元"医学观

    基于临床定位构建中药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雷翔商洪才高春升崔天红...
    626-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如何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是业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虽业内对现有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多有诟病,但又迟迟难以形成新的评价体系.文章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研发中药的理念,提出基于临床定位构建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和标准的思路,并对中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行业学会、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旨在促进中药疗效评价体系的发展.

    中医药临床定位疗效评价临床研究评价体系

    整体观视角下代谢紊乱相关慢性病防治

    杨依萌薛惠中张华张文征...
    63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紊乱相关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文章基于整体观,从人体"整体-局部"联动以及时间、空间的动态发展角度,重新思考代谢紊乱相关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提出"单组分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代谢紊乱相关慢性病"的疾病顺序发展链条.并针对代谢紊乱早期筛查缺失等临床问题,探讨代谢紊乱相关慢性病的早期防治策略.提出如将红外热成像等新型检测技术与智慧医学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代谢紊乱早期筛查新工具,为我国的慢性病防治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

    中医学整体观代谢紊乱慢性病早期防治策略

    试论中医诊疗中病、证、症的离合关系及其应用

    尹笑玉陈明
    636-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临床中,病名、证型与主症的确立对于理法方药的裁定具有各自不同的指导意义,三者合而相参则能够相互补充,从时空序列中较为精确地定位当前的疾病状态与预后转归发展,从而指导处方用药;三者相离则各彰所长,只要把握其不同的临床适用范围即可高效准确地掌握病情之机要,从而确立治法选定方药.文章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类论述临证中定病名、辨病证与抓主症的内涵与外延及其间的相互联系,阐明了三者在不同的离合作用下的应用方法及意义,并例举验案验方为佐,力图说明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临床诊疗应用的方法与思路.

    诊疗思路辨证论治抓主症方证相对专病专方离合关系

    河图洛书原型文化对中医藏象知识组织的影响

    周胜男申俊龙李洁
    64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图洛书文化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探究存在于中医藏象理论中河图洛书原型文化的基因,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藏象知识组织的本质特征和演化规律.文章运用道金斯的文化模因理论,从河图洛书的文化思维原型特征、认知方式和演化规律方面研究对中医藏象知识组织的影响,以文化模因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医藏象知识对河图洛书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河图洛书原型文化的基因内核为"象、数、理"的认知模式,作为可复制和传播的文化模因,自河图洛书文化产生以来,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影响着传统中医知识组织及藏象知识组织方式.

    河图洛书文化模因理论原型文化藏象知识组织中医文化取类比象"象数理"认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