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中医舌诊研究进展

    付洪媛屠立平李勇枝许家佗...
    1405-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舌质、舌苔颜色、舌形的量化判断,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依据.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模型对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分析的方法,具有分析精度高、重现性好、实时分析的优点.近红外光谱的舌诊客观化研究,将光谱分析技术与中医舌诊相结合,从近红外波段范围探索舌体反映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为中医舌诊客观化提供更新的方法学研究途径.文章简要介绍近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并从光谱数据分析方法以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归纳舌诊近红外光谱法相关研究与应用进展,系统梳理了光谱技术在病、证分类,血液成分定量预测,舌象特征提取以及舌下络脉研究取得的进展,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方向及展望.

    舌诊近红外光谱反射光谱光谱预处理特征波长筛选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舌象特征研究进展分析

    郑天乐张语诺钟心怡王旭...
    1410-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疾病,并可能进展为胃癌.舌诊对中医辨证论治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意义,在脾胃病中应用甚广.文章综述CAG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现状,以期为进一步辅助诊断和治疗CAG提供思路.综述各研究发现:CAG患者舌象多见红舌、淡红舌、胖大和(或)齿痕舌、齿痕舌、白苔、薄黄苔.在病情加重过程中,舌色从淡向红、紫、暗发展,舌苔从白向黄、黑,从薄向厚、腻发展.CAG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病理改变程度、胃镜下胃黏膜状态均与舌象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些结果为CAG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慢性萎缩性胃炎舌象舌诊病情发展幽门螺杆菌胃镜病理

    中药促进多发性硬化髓鞘再生的研究进展

    潘小龙樊飞燕应春苗刘飞祥...
    1414-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性硬化是年轻人最常见的非创伤性残疾原因之一,但目前的临床治疗措施并不能阻止病情进展且不良反应较多,急需开发新的有效临床治疗措施以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髓鞘再生可以为多发性硬化整个病程提供益处,促进髓鞘再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多发性硬化治疗措施.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和多靶点的特点,在多发性硬化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促髓鞘再生作用.笔者首次综述中药促进多发性硬化髓鞘再生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中药多发性硬化髓鞘再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神经干细胞机制

    中国膏摩疗法与膏摩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钟伟兴谌祖江李义凯
    1419-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膏摩疗法是最古老的医疗实践技术之一,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五十二病方》中.后世历代医家对膏摩疗法的膏摩方及主治病症不断发展和扩大.作为体表刺激疗法中的一种,膏摩疗法具备中药与按摩的双重功效,曾与针灸、导引、吐纳等疗法并列,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近现代中逐渐淡出医生与科研工作者的视野,临床上少见应用,也鲜见有相关重要研究,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推广,只留下大量的经验膏摩方.文章试从膏摩疗法的起源、历史发展、现代研究进展和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探索膏摩疗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应用可能性,引起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兴趣,促进相关研究,为膏摩疗法的现代转型和发展提供基础.

    膏摩疗法医学史体表刺激疗法膏摩文化膏摩方

    民族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外治法概述

    罗礼仪陈普
    1423-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生性瘢痕的发病率高,几乎是外伤、烧伤、手术后的普遍结果.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一般使用激光、压力、硅胶制剂、表皮移植以及联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民族医药治疗增生性瘢痕特色鲜明、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相较于内服药物、激素、激光等疗法,民众对传统医药外治法的接受度较高.因此,笔者通过查阅近30年藏、蒙、维、傣及其他少数民族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出少数民族治疗此病的特色外治法,以期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促进民族医药特色外治法的发展.

    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外治法

    基于中西医临床特点的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分析与展望

    陈科旭王志荣苗明三
    1427-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干燥综合征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及症状特点等,分析探讨常用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明确其优缺点.目前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对疾病的各阶段都进行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其中佐剂诱导型和自发型动物模型应用最为广泛且临床吻合度也最高,但与中医的临床证候吻合度则普遍偏低.这些动物模型只能部分展示干燥综合征的免疫学和临床特征,而不能涵盖疾病的全部表现.模型评价中,以颌下腺病理变化为主要评价标准,与临床唇腺活检的病理诊断标准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索高度吻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以促进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西医中医病症结合

    中医辨证论治肺结节研究现状与思考

    杨丽惠李靖华周天胡凯文...
    1431-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癌症早筛和体检的普及,肺结节检出率日益增多,现有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或定期随访为主.其机制不明,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手段,特别是针对临床无手术指征患者,定期随访观察会增加部分患者焦虑恐惧,而此阶段可能会成为中医药介入的绝佳时期,同时现有临床证据也表明中医药防治肺结节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如促进结节消失或缩小,或防止结节恶变,或缓解临床症状等.文章通过检索近20年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等方面归纳总结,并对中医诊疗肺结节现状予以思考展望,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肺结节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为肺结节防治提供中医智慧.

    肺结节辨证论治中医药经验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脑-肠轴生理功能和病理

    郝琳瑶李双阳王饶琼唐红梅...
    1437-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肠轴理论提出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双向通讯,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在机体生理病理机制中均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玄府"是中医理论对人体结构最微观的结构认识,相较于传统中医学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等宏观学说,可从微观层面解析人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机理.文章基于脑、肠结构和功能的共同之处,从玄府理论认识脑-肠轴生理特性、病理变化,拓展玄府理论内涵,可为中医药防治脑病提供新思路.

    玄府理论脑肠相通脑-肠轴

    中医病势的概念研究

    詹杰吴凡汪四海周雪梅...
    1441-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势为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然古今医家对其认识及使用不大统一.因此,文章以古籍今著、教材共识等为基石,融古铄今,辨章分歧,一方面从文字学层面考察病与势的字形、字义、字源等,另一方面参照中医术语定义原则,试将病势的概念界定为:病势,指病变的趋势,包括疾病的发展趋势(如"病势顺逆")与疾病邪正斗争时所表现出的运动趋势(如"中气下陷")两大方面.

    病势中医概念内涵字义文字学术语规范

    失音病名考略

    王梓禾孙岩吴承艳
    1445-1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音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其称谓众多,命名混乱,导致临床认识不清.为了厘清相似病名间的异同,探究失音病名的发展过程,文章选取"瘖""哑""嘶""嗄"等常见失音相关名词,考证诠释其字义内涵;并梳理相关医籍文献,再现失音病名的源流演变.先秦两汉时期失音病名初现,多以症候特点命名;晋唐时期,命名上开始与病因病机、病证结合;宋金元时期,失音命名继承发展前朝之法,趋于丰富;明清时期,失音涉及广泛,出现了诸多特殊的病名,尤其是"喉瘖"的出现,从病位上将舌强不语与失音完全区分.

    失音病名失音相关名词古医籍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