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马劲

月刊

1672-2124

pharmacy_bj@163.com

010-64813551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C座511室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Journ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卫生部新闻处批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医药类学术刊物。本刊刊号为CN 11-4975/R,ISSN 1672-2124,双月刊,大16开,64页,每期拟发行1.5万册。本刊以提高医院合理、科学用药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资源浪费为办刊方针,重在指导;以报道临床用药现状和用药趋势预测为已任,重在实用;以从事医院临床、药剂科(药房)工作的工程师、药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药研制、生产、经营及医药、卫生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万古霉素使用研究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范淑盼谢文敏陈美琪丁楠...
    513-518,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万古霉素使用研究领域的现况和趋势。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对2007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0 月 11 日发表的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万古霉素使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涉及发表趋势、地理分布特征、作者及机构、期刊分布特征和关键词信息等。结果:共纳入 747 篇文献。2007 年以来,相关领域发文量波动上升,美国(264 篇)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澳大利亚(76 篇)和中国(71 篇)。昆士兰大学(49 篇)出版物最多。Jason A Roberts(24 篇)、David W Johnson(19 篇)和Jeffrey Lipman(19 篇)是发文量居前3 位的作者。《Peritoneal Dialysis International》(47 篇)是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期刊。近年来的关键词聚焦于急性肾损伤、给药方案、治疗药物监测、群体药动学以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主题。结论: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万古霉素的最佳使用剂量尚不清楚。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及群体药动学建模等方法,给予患者合适的给药方案,从而达到抗感染疗效并规避不良反应是该领域的热点和趋势。我国的研究机构与国际间缺乏紧密的合作交流。

    肾脏替代治疗万古霉素文献计量学给药剂量治疗药物监测

    从痰湿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

    张燕洁曹思琦李晓玲李柄邑...
    519-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从痰湿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核心处方药物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搜集从痰湿论治NAFLD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处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系统聚类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从痰湿论治NAFLD的核心处方后,检索数据库获取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疾病靶点,二者取交集后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并在Cytoscape中对所有交集靶点进行评分以获取核心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结果:筛选后共得到119 首方药,涉及 153 味药物,多为甘味、温性,以归肝、脾经多见。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山楂、茯苓、泽泻、白术、丹参、半夏和陈皮是治疗NAFLD的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核心处方组合"山楂、决明子、泽泻、丹参、柴胡、郁金",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处方与NAFLD交集靶点有 248 个,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3 和细胞外基质致癌基因是从痰湿论治NAFLD最核心的靶点。叉头框O、肿瘤坏死因子和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等是从痰湿论治NAFLD的主要信号通路。甲基庚烯酮、槲皮素及山柰酚等是核心处方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从痰湿论治NAFLD以甘味、温性药物为主,离不开对肝、脾的调理,山楂、茯苓、泽泻、白术、丹参、半夏和陈皮是从痰湿论治NAFLD的常用药物;从痰湿论治NAFLD的核心处方主要通过参与调节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发挥对NAFLD的治疗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金藤清痹颗粒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

    李嘉琪金政森翟弋焱陈美琳...
    526-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金藤清痹颗粒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文献检索,收集金藤清痹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痛风的相关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9。0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预测靶点网络、痛风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R软件R Studio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Pathway Builder Tool软件绘制部分关键通路图。应用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得到构成金藤清痹颗粒的 11 味药材共 153 个活性成分、873 个预测靶点,得到痛风的潜在交集靶点 148 个。GO功能富集分析过程涉及 2 378 条生物过程、118 条细胞组分和 159 条分子功能,共 2 655 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癌症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 162 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相关靶点之间结合能较低,亲和力较好。结论:本研究验证和预测了金藤清痹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能通过作用多个靶点、调控多条通路实现对痛风的治疗,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思路。

    金藤清痹颗粒痛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分析

    谢云雪李修齐赵晋稷王睦天...
    53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预测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探究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以网络药理学策略,筛选高频药物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药物对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以期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共纳入 448 项研究,包含 459 首处方、210 味中药;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占 28。70%,1 413 次/4 924 次)和补虚药(占 21。83%,1 075 次/4 924 次)应用较多,以温性(占 49。31%,2 483 次/5 035 次)、辛味(占 29。75%,2 295 次/7 713 次)为主,归经以入肺经(占 29。08%,3 608 次/12 408 次)最多;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对与高频角药各 10 组。麻黄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药物,其与支气管哮喘共有 147 个交集靶点,主要有白天竺葵苷元、草本菌素和无色矢车菊素等 23 种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为热休克蛋白90AA1、肿瘤蛋白p53 和JUN等,主要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糖尿病并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注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及健脾益肾,兼顾解表与清热类药物的应用;高频药物麻黄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药物的反应、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发挥治疗作用。

    支气管哮喘用药规律麻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自拟中药外洗方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进程的影响研究

    陈丽娜刘满君逯萌齐雪...
    537-540,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外洗方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该院肛周脓肿术后患者 100 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自拟中药外洗方,均治疗 2 周。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创面康复情况(肛门疼痛程度、创面出血情况和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创面上皮出现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8(IL-8)]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肛周肿痛、口干便秘、恶寒发热、夜寐不安和小便困难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7/50,94。00%)高于对照组(40/5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肛门疼痛程度、创面出血情况和创面愈合情况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腐肉脱落时间、创面上皮出现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8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降低;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自拟中药外洗方干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创面愈合情况,下调炎症因子水平,上调TGF-β1、VEGF水平,利于提高疾病整体干预效果。

    肛周脓肿自拟中药外洗方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研究

    卓婷婷肖丽马超向睿...
    54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 132 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 66 例。麻醉诱导前 10 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联合组患者双通道泵入氟比洛芬酯1。0 mg/kg+利多卡因1。0 mg/kg,术中持续输注利多卡因1。0 mg/(kg·h)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用药剂量、脑电双频指数,术后(4、6 和 12 h)镇痛质量,术后 12 h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水平及术后 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插管前 1 min、插管后 1 min及插管后 5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 4、6和12 h,联合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 12 h,两组患者E、NE及Co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联合组患者的E、NE及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内,联合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 4。55%(3/66)、7。58%(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预防性镇痛可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镇痛质量,减轻机体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且使用安全。

    氟比洛芬酯利多卡因腹腔镜手术预防性镇痛镇痛质量应激反应

    万古霉素联合骨搬移术治疗MRSA感染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及对血清TLR4、TNF-α和PCT水平的影响

    陈立喜陈元良卓泽铭王和杰...
    545-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骨搬移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 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MRSA感染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 120 例,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一组患者采用骨搬移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采用万古霉素联合骨搬移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血清 TLR4、TNF-α 和 PCT 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MRSA 清除率、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 6(IL-6)]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结果:治疗 2 周后,观察二组患者TLR4、TNF-α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 周后,观察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MRSA清除率分别为 92。50%(37/40)、90。00%(36/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75。00%(30/40)]和观察一组[85。00%(34/40)、80。00%(3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观察二组患者WBC、CRP和IL-6水平,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一组,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对照组和观察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骨搬移术治疗MRSA感染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抑制患者血清TLR4、TNF-α和PCT水平的升高。

    万古霉素骨搬移术创伤性骨髓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研究

    董杨李燕张伟刘秀荣...
    549-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至2023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 9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和联合组,每组 30 例。中药灌肠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柏薏灌肠液,中药颗粒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丹白颗粒,联合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柏薏灌肠液+丹白颗粒。治疗 3 个月经周期后,评估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3。33%(28/30),高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的 70。00%(21/30)、66。67%(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腰骶胀痛、经行不畅、带下增多和舌红苔黄积分)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子宫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最大流速和搏动指数高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阻力指数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8、前列腺素E2 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平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药灌肠组和中药颗粒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33%(4/30)、10。00%(3/30)和 6。67%(2/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盆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良好。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柏薏灌肠液丹白颗粒湿热瘀结证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

    依洛尤单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治疗效果

    卢玲燕袁月敏李夫周薛才广...
    553-55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0-2022 年该院就诊的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 150 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各 75 例。基础组患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组的基础上给予依洛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血流分级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进行为期 6 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基础组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础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分级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基础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6 个月内血管再闭塞率为 1。33%(1/75),较基础组的 10。67%(8/75)更低;观察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为 2。67%(2/75),较基础组的 12。00%(9/75)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冠状动脉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管再闭塞率和MACE发生率,疗效显著。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依洛尤单抗双联抗血小板炎症因子

    扶正升白汤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影响

    陈晶晶王振强王洪亮张庆江...
    556-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升白汤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计数、卡诺夫斯凯计分(KP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河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需进行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20 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 例,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扶正升白汤)和对照组(60 例,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8。33%(53/60),高于对照组的 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KP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升白汤能显著提高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KPS评分。

    扶正升白汤化疗小细胞肺癌白细胞减少症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