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本质上都是鼻部慢性炎性疾病,其炎症过程涉及一系列免疫细胞的活化和趋化,多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细胞及炎性介质在三类疾病中的差异并不十分清楚.目的 比较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以下简称sNP)、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以下简称wNP)、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炎症细胞和血清总IgE的差异.方法 纳入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 61 例(sNP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 63 例(wNP组),变应性鼻炎患者 60 例(AR组),并纳入健康对照 50 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血清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吸入物变应原特异性IgE和血清总IgE.按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与否进一步将sNP组和wNP组分为阳性组(sNP+、wNP+),和阴性组(sNP-、wNP-),分别分组比较AR组和sNP+、wNP+组,以及 sNP-、wNP-组及对照组的总IgE水平及各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和百分比.结果 ①sNP组变应原呈阳性 9 例(sNP+组),阴性 52 例(sNP-组);wNP组变应原呈阳性 16 例(wNP+组),阴性 47 例(wNP-组).②sNP-组、wNP-组、AR组和对照相比仅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总IgE在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AR组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最低,wNP-组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最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组均升高(P<0.01),而sNP-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清总IgE水平在AR组最高,wNP-介于AR组和sNP-组之间(P<0.01).③AR组、sNP+组、wNP+组和对照相比,仅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IgE在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R组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最低,sNP+、wNP+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AR组、sNP+组、wNP+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AR组最高.血清总IgE在AR、sNP+组、wNP+组较之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AR组血清IgE水平最高,wNP+组次之,sNP+组水平最低.④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血清总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清总IgE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均发挥了作用,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清总IgE均呈升高趋势,可能作为鼻息肉发生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