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规划引领 理念创新 以高水平大赛助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分析

    曾天山唐以志陈宏辉刘晓辉...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全面总结15年办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理念主动求变应变,积极应对产业变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大赛提出的新要求,顺利举办132个赛项。通过科学编制大赛五年规划,全面优化赛项设置,完善规程和赛题,立足新专业、对接新产业、设置新赛项,设计新规程、比试新技能,扩大大赛覆盖面,不断提升大赛专业水平,完善大赛体制机制规范赛事组织,充分发挥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作用,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面向一线生产实际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和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点,以高水平一流大赛助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探析

    许远
    16-2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与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定义的辨析和梳理,以及将其和类似的教育信息化产品进行比较,厘清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概念和内涵,指出其应当具备特殊出版物特性、职业教育特点、数字化特征。进而,在回顾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发展与演进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应当具备的三个层次功能。在刻画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生态体系应具备的创作、审核、发布(发行)、应用的完整闭环,并涵盖作者服务、读者服务、管理者服务、出版者内部流程和线上编审校服务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普惠性标准化的数字教材出版平台,开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数字化教材产品的工作要点。之后,辨析了其与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不同点与整合创新的意义。梳理总结了此类教材的开发基本原则和主要策略。最后,从内容彰显职教特点、数字资源规范化开发、建立开发流程标准、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标准和规范化的开发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产品形态基本功能开发模式标准建设

    AIGC赋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服务的愿景、挑战与路径

    宋永磊罗江华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智能地生成满足职业教育师生需求的数字资源,AIGC可以辅助学生在职业场景下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AIGC赋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服务的目标愿景为:重塑资源服务新形态、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以及推进数智化教学场景建设。然而,其仍面临资源生成可用性问题、内容结构偏差以及人机交互难等挑战。为此,需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和训练职业教育领域模型,确保资源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设计以适应性服务为核心的数字资源服务模式,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通过增强人机协作,重构教学关系和过程,提升教学效果,以此推进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

    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服务AIGC人机交互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结构维度与量表开发

    王晓军赵文平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成为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构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初始结构维度。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开发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正式测量量表,具体包括数字化观念与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与评价、数字化安全与责任、数字化专业发展5个维度,共33个具体题项。为数字化转型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实用工具。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数字素养扎根理论因子分析法

    "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实践样态与行动逻辑——基于多案例的比较

    程欣潘海生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满足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更高期待,高职院校近年来开展了一场由关注"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向关注"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转变的行动。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功能结构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呈现出"群体单一化、施教同一化""群体分级化、施教分级化"以及"群体分类化、施教分类化"的特征。这些异质的功能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群选择性简化外部环境的自我生产的结果。政府、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可以通过持续引导、聚势蓄能、分类发展和衔接融通等举措推进专业群功能结构渐进演化。

    高职院校专业群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行动逻辑

    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

    徐巧云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高"建设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推动了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为专业群与学科建设的协同与融合提供了可能。建设一流职业本科的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职业本科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本质上是相互依存、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关系,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反哺学科建设。梳理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发现由于思想认识偏差、建设目标错位、组织管理脱节等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为实现"双高"建设战略目标,职业本科应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融合内生动力、成立统筹管理部门,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以推动学科专业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双高"建设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管理体制

    职业院校核心能力课程:时代价值与教学策略

    崔发周张晶晶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大量程序性工作被机器替代,对职业人员可迁移性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核心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协作交流等方面,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专业能力发挥和就业竞争力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人工智能时代生产过程自动化范围扩张、产业数字化转型后生产组织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和职业结构改变、学习型社会建设对社会成员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的要求,都彰显出职业院校核心能力课程的时代价值。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内部生态也产生了重大冲击,教师与学生直接交互的教学方式作用减弱,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下,需要对核心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全面改革。

    职业院校核心能力项目化学习基础课程教学策略中国特色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原则与路径

    邓德艾王频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由"三嵌套式"目标体系、"金字塔型"内容体系和"全场景化"过程体系组成,需要遵循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传承性和创新性相融合、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构建原则,通过培养好"大先生",建设好"大教材",组织好"大教学"的多元路径推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的有效施行。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邢菲陈凯戎成卢红霞...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载体,通过对122位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团队成员的调查发现,教师在课程思政本质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设计能力上稍显不足,提出通过增强思政知识学习意识、推动教改科研成果转化、开展跨专业交流与合作及参与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来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通过发挥团队资源共享优势、加强团队共同体沟通交流、完善团队协作与决策机制及激发团队负责人领导力来提升团队协作;通过更新管理理念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及完善评估与激励制度提升学校组织管理;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建设、推动制度创新与教师团队建设及加大社会支持与多维资源整合提升教育改革与政策制度环境,从而提升创新团队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意识能力提升

    高职思政课厚植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探索及启示

    夏天添黄东王慧阙明坤...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目标,思政课逐步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厚植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以我国高职院校的医药卫生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经过访谈、质性编码分析和案例研究构建了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厚植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实现框架。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国之大者"为思政课引领,指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然性,并贯彻以"自我成长"为思政课主体,形成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动力源。

    高职思政课大学生工匠精神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