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当前职业教育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张春生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这一术语是综合、复杂甚至含混不清的,需要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展开分析,使之更加容易理解。要将职业教育放在社会利益互动格局中,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观察,系统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地方政府、学生(及其家长)。职业教育要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更要让利益相关者直接感受到这些价值,一要培养更多决心到企业工作的学生,以增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二要将本地生源与本地企业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使地方政府得到经济发展回报;三要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既有好的就业,又有升学渠道的培养项目。作为实证,研究了河北省的一个案例,并建议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改革、推进适应职业教育的高考改革、落实职业教育质量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问题对策职教高考

    职业教育境外办学服务海外中资企业属地化人才需求的研究与实践

    宗诚张晓蕾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资企业陆续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对属地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在于海外中资企业属地化用工能够降低人力成本、融入当地市场、提高企业国际形象。然而,由于企业对属地文化、政策等方面不熟悉,属地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精等原因,致使出海企业在属地化用工方面面临种种挑战。职业教育境外办学作为服务海外中资企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短期培训、创建海外分校等形式,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满足企业属地化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如何发挥"政行企校"力量为中资企业提供属地化人才储备,为未来职业教育开展境外办学服务出海中资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教育海外中资企业境外办学职教出海

    "双高"语境下高职专业群同质化的风险审视与应对策略

    唐立娟车延年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高计划"对专业群建设进行了项目化的整体设计,树立了专业群建设的国家"范本"。在项目制治理模式下,国家一方面通过合法性机制确保专业群建设的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让渡一定的建设自主权彰显专业群的异质性。"双高"语境下专业群的同质化引发了诸多困境:项目资金的分类配置与专业群建设的低质量内卷;国家规划、地方需要与专业群建设实际协调不够;专业群建设成果水土不服,实践创新动力不足等。为此,需要创新运行机制,彰显政策执行的差异化;整合内外资源,促进建设模式的特色化;重塑教学团队,推进教师队伍的结构化。

    专业群同质化合法性机制"双高计划"

    论职业教育政策的生态性价值取向

    陶军明刘萍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跨界属性决定了其利益场域的多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因而,职业教育政策就调整的范围和对象而言,也完全突破了一般意义上教育政策"纯粹"的、"基于教育"的特点。通过对生态本体的认识以及职业教育政策本质的梳理,发现生态性是职业教育政策的固有属性之一。职业教育政策过程中利益冲突的存在,导致职业教育政策的决策空间会受到利益和价值判断的挤压与影响,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政策主体具备系统化思维,职业教育政策过程应该坚持和彰显共同体内涵的生态性价值取向。职业教育政策生态性价值取向意味着职业教育政策的运行应秉承动态平衡、多元共治、自我创新以及以人为本等原则。

    职业教育政策生态性价值取向

    基于社区教育现代化进程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钱旭初沈悦
    39-4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1986年、2000年、2016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分析并提炼社区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呈现的"现代性空间的打开""工业化形态的现代性拓展"以及"品牌化构建的现代性彰显"的发展形态和"开放""进步""高速""进取""扩张""协作""创新""融通""变革"等现代性元素。结合2022年"中国式现代化与社区教育的新视域"的时间节点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提出中国特色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判断、路径实践和相关策略。

    社区教育历史阶段现代性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学徒制发展的动力反思与机制构建

    余雅兰刘晓萍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政策牵引下的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后续发展动力,需要构建稳定的机制才能实现。我国乃至全球对学徒制的源需求来自工作内容的复合性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核心需求。在源动力的持续刺激下,如何构建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助推我国学徒制从模式迈向制度的关键。通过分析国际学徒制发展的内在动力、外部引力与协同推力三大动力要素,进而讨论各国政府在构建学徒制发展动力机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学徒制动力机制构建现状的反思,指出我国在国家统一治理与地方实施的双层治理模式下,存在治理专门化程度不足、外部引力过度依赖校企双方、成本分摊缺乏长期性激励的问题。为推动我国学徒制动力机制有效落实,应采取高技术型人才需求的积极响应策略、强化治理的专门性、构建学徒制质量标准以及提供企业参与的持续性保障等。

    中国特色学徒制发展动力机制职业教育治理

    省域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成效、主要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江苏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质量监测的分析

    曹鸿骅郭月兰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职业教育在先行先试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立足系统谋划、完善制度、健全标准,着力推进课程重建、教学改革和评价创新等。基于省域范围的专项质量监测,系统分析试点以来江苏现代学徒制工作在协同机制、内涵建设、学徒发展、服务产业等方面的主要成效,以及在深化认识、专业基础、凝聚合力、强化协同等方面的不足。面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提出通过改进领导机制、夯实运行体系、创新育人模式、完善质量保障、优化整体生态等路径,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

    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质量监测培养成效优化路径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学徒制吸引力提升的逻辑依据、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

    张成涛林欢陈良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学徒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吸引力提升是推动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内,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特色学徒制吸引力提升的逻辑起点,主体信念变迁是中国特色学徒制吸引力提升的内在机制,发展环境变迁是中国特色学徒制吸引力提升的动力。正式制度建设滞后、非正式制度约束和过度路径依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特色学徒制吸引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加强正式制度建设,提高正式制度对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支撑度;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话语体系,营造中国特色学徒制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打破拿来式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依赖,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内生式的改革范式等维度来实现。

    制度变迁理论中国特色学徒制吸引力逻辑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与技能人才需求预测

    金俊俊徐念峰刘备于佳鑫...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读"双碳"目标背景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理念,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系。就"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征进行总结,即政策导向、城市产业集群、产业链结构多元化、资本密集和长周期性、处于竞争格局深度重塑期。基于产业特征和现有技术的更新迭代方向,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明确了技能人才对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未来五年开设汽车专业职业院校的技能人才供给量和产业端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定性分析,初步掌握了未来技能人才供需情况,并提出了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法和新建议,为加快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步伐,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效发展,助力"双碳"目标高质量达成献计献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技能人才职业院校碳达峰碳中和

    职业教育支撑风电发展的关键策略研究

    雷莱杨小琨徐纯毅杨华...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风电作为碳排放最低、最具经济性的发电技术,实现了突破性增长,中国风电进入里程碑式的全新发展阶段。服务"双碳"战略、培养优质风电人员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目前风电行业业态发展及行业人才岗位、能力及结构需求现状分析,提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支撑风电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精准对接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风电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风电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