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急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急症
中国中医急症

晁恩祥

月刊

1004-745X

zgzyjzyx@126.com

023-67064128,63521390

400021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香丹调节线粒体相关基因治疗心肌缺血损伤的分子机制

    郭闫闫赵明芬侯晓叶袁茜茜...
    2069-2073,2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揭示线粒体相关基因在天香丹防治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在天香丹治疗心肌缺血损伤中发挥作用的线粒体相关基因并分析其相关性,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重要成分和重要靶基因相互作用。对线粒体相关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通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潜在线粒体相关基因中的关键(Hub)基因。对Hub基因分别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最后,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与高风险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得到在天香丹治疗心肌缺血损伤中发挥作用的线粒体相关基因24个,并且Hub基因间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作用。基因富集分析发现以上Hub基因具有相互调控、调节免疫作用和介导多种信号通路的作用。通过PPI网络筛选得到15个Hub基因,并且以上基因显示出与免疫炎症反应的较强相关性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临床预测效能。结论 线粒体相关基因GNAI2、cAMP、NPC1L1、NR1H3、NR1H4等及其免疫调节机制可能是天香丹治疗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潜在方向。

    肌缺血损伤天香丹线粒体分子机制

    大黄复方保留灌肠治疗继发性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

    闫婷史英杨薪博刘金响...
    2074-2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大黄复方保留灌肠治疗继发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20日,依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研究、688例患者,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在临床总有效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PACHE 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D-乳酸(D-Lac)、胺氧化酶(DAO)、腹内压(IAP)、血清胃动素(MTL)、28d病死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方面,含传统中药大黄复方保留灌肠能更加有效地治疗继发性胃肠功能障碍。结论 采用大黄复方保留灌肠可有效提高治疗继发性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

    胃肠功能障碍大黄复方保留灌肠继发性Meta分析

    近10年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证据图

    吴广铁梦意杨俊红姜燕华...
    2082-2087,2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索近10年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呈现中医药治疗癫痫的证据分布,分析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为相关领域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 8个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近十年中医药治疗癫痫的RCT研究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此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 2。0)评估纳入的RCTs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AMSTAR-2量表进行赋分来评估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9篇文献,包括192篇RCTs、17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分析表明近十年总体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癫痫的干预措施种类繁多,多数研究结局指标为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指标,但对复发率及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研究不足。此外,临床RCTs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整体方法学质量偏低。结论 尽管多数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癫痫具有优势,但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这提示该领域需要更多大规模且设计严谨的高质量研究为中医药治疗癫痫提供更多可信且有效的证据。

    癫痫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证据图

    平喘颗粒通过调控IL-33/FBXL19/ST2信号通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实验研究

    田春燕王从瑶王星壹李竹英...
    2088-2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IL-33/FBXL19/ST2信号通路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6~8周的BALB/C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哮喘模型的构建采取卵清蛋白联合氢氧化铝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平喘颗粒进行干预。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并进行HE、Masson染色,以此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肺泡灌洗液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33(IL-33);免疫组化法对ST2蛋白阳性表达面积进行测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蛋白FBXL19及ST2表达;Real-time PCR法对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 肺组织病理结果示,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炎性细胞减少,平滑肌层和气道胶原沉积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IL-33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ST2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显著降低(P<0。05),FBXL1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而ST2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中IL-4、IL-5以及IL-1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平喘颗粒可以通过调控哮喘小鼠中IL-33/FBXL19/ST2信号通路激活,这可能是平喘颗粒改善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之一。

    支气管哮喘平喘颗粒IL-33/FBXL19/ST2信号通路气道重塑小鼠

    半枝莲总黄酮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坏死性凋亡改善心肺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

    藏星光李长永李士华韩淑芳...
    2093-2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半枝莲总黄酮(SBF)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坏死性凋亡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BF组、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1)组、SBF+Nec-1组,每组16只。另取1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各组用相应药物干预7 d,每天1次。心功能检测仪测定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乳酸(LA);苏木素-伊红、氯化硝基四氮唑蓝、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分别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TNFR/RI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结构紊乱,间质水肿,部分细胞核固缩,LVSP、HR、MAP显著降低,LA、心肌梗死面积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TNFR1、RIPK1、RIPK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BF组和Nec-1组心肌细胞结构破坏及间质水肿程度减轻,LVSP、HR、MAP显著升高,LA、心肌梗死面积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组织TNFR1、RIPK1、RIPK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BF组和Nec-1组比较,SBF+Nec-1组心肌组织病理及上述定量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 SBF可能通过抑制TNFR/RIPK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坏死性凋亡,改善心肺复苏大鼠心功能、LA分泌、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凋亡和心肌梗死状况。

    心肺复苏心肌损伤半枝莲总黄酮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细胞坏死性凋亡大鼠

    穿心莲内酯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所致心肌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王花辛兴昌刘田田
    2098-210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脓毒症所致心肌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组、穿心莲内酯组、AMPK通路抑制剂(Compound C)组、穿心莲内酯+Compound C组、对照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法构建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率为100%。造模成功后给药处理,给药每日1次,持续7 d。检测大鼠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cTnⅠ)水平;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中自噬体数量;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cl-2关联X蛋白(Bax)、p-AMPK、p-mTOR蛋白。结果 与脓毒症组相比,穿心莲内酯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有所改善,LVDs、血清cTnⅠ、CK-MB水平、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ax、p-mTOR蛋白降低,FS、LVEF、心肌组织中自噬体数量及LC3-Ⅱ/LC3-Ⅰ、p-AMPK蛋白升高,Compound C组大鼠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穿心莲内酯组相反(P<0。05);Com-pound C逆转了穿心莲内酯对脓毒症所致心肌损伤大鼠自噬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论 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激活AMPK并下调mTOR通路促进脓毒症所致心肌损伤大鼠自噬,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脓毒症心肌损伤穿心莲内酯凋亡自噬大鼠

    清瘅方治疗中重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马羽徐梦菡张艺菲施荣...
    2102-2105,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清瘅方治疗中重型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清瘅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10±2)d。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钙、血清淀粉酶(S-Amy)、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治疗后,治疗组MCTSI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各证候积分及次症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倦怠乏力和口渴的各证候积分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钙改善、S-Amy降低水平、并发症、穿刺引流术及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清瘅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重型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

    中重型急性胰腺炎清瘅方临床疗效炎性反应

    针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外膝眼穴"得气"相关的局部组织特征和临床研究

    王晶晶李柏村库雄
    2106-2109,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高频肌骨超声技术实时动态观察针刺人体外膝眼穴"得气"的过程,对针刺"得气"时针体所触及的经穴局部组织结构特征及周围组织进行相关性研究,为临床和教学提供针刺"得气"现象的客观证据;观察针刺"外膝眼"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外膝眼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连续观察4周,针刺组针刺患侧外膝眼穴至"得气"状态,在肌骨超声技术实时、动态观察下,记录"得气"感出现时和最强时针尖与皮肤表面、胫骨的距离和各解剖层次位置分布特点。临床疗效的观察指标为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评分量表(Womac)评分。结果 肌骨超声图像显示"得气"感出现时针尖与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为(13。12±3。51)mm,"得气"感最强时针尖与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为(16。67±4。08)mm,与胫骨距离为(7。23±1。34)mm,与股骨距离为(22。49±5。66)mm,针尖所处局部组织结构层次主要分布为:髌下脂肪垫深层靠近滑膜浅层处13个,滑膜内12个,共25个穴点(25/30,83。33%);针尖位于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交界处获得最强"得气"感。治疗后针刺组和对照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均下降(P<0。05),针刺组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针尖位于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交界处"得气"感最强,提示针刺外膝眼穴"得气"的主要组织结构是滑膜,针刺"外膝眼"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增强膝关节活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膝骨性关节炎针刺外膝眼肌骨超声得气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中医证素分析

    王帅张巧梅吴永灿邓扬嘉...
    2110-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的证素和证型分布情况,为本病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于重庆市中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82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证素量表提取相应证素,对证素进行辨证得出中医证型,统计分析数据,总结患者的中医证素和证型分布规律的特点。结果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肺、大肠,且上述两证素在各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性证素主要集中在痰、热、湿,阴虚证素在>80岁及死亡患者中频率更高;水停、动血证素在死亡患者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肺热腑实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医证型。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患者病位主要在肺与大肠,涉及小肠、脾、胃、心神等多个部位;痰、热、湿为该病的主要病理因素,>80岁和死亡患者出现阴虚证素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肺热腑实证是该病最多见的证型。

    重症肺炎急性胃肠功能损伤中医证素

    从脾胃气化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探析

    孙慧房丽君闫理想张莹...
    2115-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中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本研究从脾胃气化角度论治ITP,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脾胃气化失常为ITP病机之本""阴火伤络为ITP病机之标",并提出"健脾和胃助气化""甘寒之品泻阴火"的治疗大法,临床运用当归六黄汤合茜根散治疗,为中医药治疗ITP提供新的辨治思路。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胃气化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