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双月刊

2095-5707

tsqb@mail.cintcm.ac.cn

010-64089577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ISSN 2095-5707,CN 10-1113/R)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是中医药信息、图书、情报的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专业学术性期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会刊。本刊关注中医药信息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教学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信息及图书情报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

    韩正凯曹正霖惠杰禤天航...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建库至2023年10月28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PMOP研究文献,使用Zotero6。0文献管理系统筛选文献,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中,统计用药频率、性味归经,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88篇,包含处方88首,涉及药物143味,总频次为952次,使用频次≥10的药物共25味,频次前5位药物为淫羊藿(57次)、熟地黄(47次)、黄芪(42次)、骨碎补(38次)、杜仲(37次)。主要药性为温性、平性,主要药味为甘、苦、辛,归经以肝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以淫羊藿和熟地黄为核心,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熟地黄+黄芪→淫羊藿"。聚类共获得10个核心药物组合及5首新处方。结论 中医药治疗PMOP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健脾活血为主,多从肝、肾、脾三脏论治,主要使用温性、平性、甘味、苦味、辛味药物;核心药物为淫羊藿、熟地黄、黄芪、骨碎补、杜仲,常用配伍组合为"熟地黄-淫羊藿""黄芪-淫羊藿"。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淫羊藿熟地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种福堂公选良方》辟瘟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作用机制

    吴俊仪肖静方艳张伟娜...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辟瘟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辟瘟丹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查询COVID-19的相关靶点;借助STRING网站进行蛋白质互相作用分析;利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分析获得辟瘟丹预防COVID-19的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和KOBAS数据库分别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辟瘟丹化学成分共115个,靶点共2 378个,辟瘟丹和COVID-19有重叠靶点101个,核心靶点为TP53、HSP90AA1、AKT1、MAPK3;KEGG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102条,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GO分析后共得到生物学过程2 359个、细胞组成423个、分子功能161个。结论 辟瘟丹能够通过TP53、HSP90AA1、AKT1、MAPK3靶点,IL-17、TNF、P53、AGE-RAGE信号通路途径达到调节细胞凋亡、促进机体免疫、抗病毒等作用,发挥预防COVID-19的药理作用。

    辟瘟丹新冠病毒网络药理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选穴规律

    邓嘉颖杨艳芳张美娟陆丽明...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高质量文献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针刺治疗AD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筛选,纳入高质量文献,使用Excel2010软件统计腧穴频次、部位、归经及高频腧穴,用SPSS Modeler 18。0、SPSS20。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1篇、处方79条,涉及腧穴93个,总频次为483次,出现频次前3位的取穴部位为头面部、下肢、背部,归经前3位为督脉、胆经、胃经;高频腧穴21个,前5位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神庭、太溪,常取下肢、头面部、上肢腧穴,腧穴常位于督脉、胆经、胃经、膀胱经,亦包含经外奇穴。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组腧穴:大椎→百会、悬钟+四神聪→百会、太溪+四神聪→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百会;关联度前3位的腧穴组合为百会-四神聪、百会-足三里、百会-太溪;腧穴共聚为6类。结论 针刺治疗AD以头脑部与下肢远近配穴为主,取穴首选督脉及足三阳经,以生髓健脑、通督畅神为主,数据挖掘得到新处方神庭-风府-足三里-四神聪-百会,功在调理养血、交通心肾。

    阿尔茨海默病针刺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陈晓刚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用药规律

    万宏俊蔡雅雯陈晓刚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陈晓刚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核心方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陈晓刚主任中医师门诊的TD患儿病例资料,采用Excel2021建立数据库,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5进行数据挖掘,SPSS Modeler 18。0及SPSS27。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532首,涉及患儿252例,常见症状及体征包括眨眼、睡眠欠佳、易发脾气、喉间发声、食欲不振等;涉及中药71味,高频药物有白芍、钩藤、蒺藜、僵蚕、合欢皮、天麻、龙骨、蝉蜕、防风、茯苓等;药性以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到药对15个,聚类分析共得到药物组合4类。结论 陈晓刚主任中医师辨治儿童TD提倡肝脾同调、肝肺同治,注重"治心调神",身心共治,善用白芍,顺应小儿"脏腑娇嫩"生理特性。

    中医儿科学抽动障碍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活血祛瘀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罗维军吴驻林张维晴赖铭波...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活血祛瘀法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用药规律及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3年6月1日活血祛瘀法治疗M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选取核心中药丹参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与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预测丹参治疗疾病的潜在作用基因,采用R语言4。0。3、Cytoscape3。7。1与STRING数据库进行通路分析、构建网络图,采用AutoDuck Vina 1。1。2和PyMOL2。3。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纳入处方126首,涉及中药182味,丹参为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用药药性以温、微寒、寒、平、微温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胃经为主;活血祛瘀法核心配伍药物为丹参、山楂、泽泻、柴胡等,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方。选取丹参作为代表药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丹参存在65个活性成分,并可能通过RELA、EGFR、VEGFA等关键靶点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等通路发挥治疗MAFLD的作用。预测成分与对应靶点蛋白结合性好。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活血祛瘀方药治疗MAFLD的配伍规律,其代表药丹参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MAFLD。

    活血祛瘀丹参脂肪肝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用药规律

    朱培董皖辉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建库至2023年6月9日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相关文献,采用Excel2021录入数据并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和属性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和SPSS Statistics 27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处方122首,涉及中药148味,总频次1 469次,使用较多的中药有白术、黄芪、甘草;功效频次排名前5位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性味以甘温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中药组合为黄芪-白术。系统聚类分析将药物聚为8类。结论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治法以益气健脾为主。

    数据挖掘中医药胃癌术后用药规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石菖蒲-川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机制

    曹楠叶智裕莫彬艳王宁...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中药药对石菖蒲-川芎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TCMSP平台对石菖蒲和川芎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筛选。从GEO数据库中获得AD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Perl5。30。2。1软件获得疾病和药物的交叉差异基因。对交叉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构建、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将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14个活性成分,其中山柰酚、β-细辛醚、8-异戊烯基-山柰酚、(1R,3aS,4R,6aS)-1,4-双(3,4-二甲氧基苯基)-1,3,3a,4,6,6a-六氢呋喃[4,3-c]呋喃、杨梅酮、香兰素、川芎哚7个活性成分被确定为与大多数靶基因相关的活性成分。获得交叉差异基因21个。通过拓扑分析,发现强相关蛋白18个,其中10个靶点为预测的核心靶点。细胞组分富集67个,分子功能富集73个,生物过程富集465个;KEGG共富集信号通路31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7个关键成分具有与目的基因HSP90AA1、ADRA2C、GABRA1、CHRM3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石菖蒲-川芎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作用于HSP90AA1、ADRA2C、GABRA1、CHRM3等靶点,从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石菖蒲川芎阿尔茨海默病网络药理学

    中医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陈瑶黄春玲倪新强周翀...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中医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关研究,初步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建库至2022年12月27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ADHD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6。1。R6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1 038篇,该领域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作者合作网络形成以韩新民、马融、王俊宏、李宜瑞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各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关键词聚为12类,高频关键词为"儿童""中医药疗法""经验""针刺""疗效观察"。结论 中医药治疗ADHD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临床疗效及分子机制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下一阶段研究或将围绕治疗方法、临床研究、病因病机、名医经验展开。

    中医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2000-2022年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张希颜曹峻文张忠绵叶王宇...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可视化分析2000-2022年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研究文献,了解该领域发展概况及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PLGC研究文献,应用CiteSpace6。1。R6软件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1 126篇,其中学位论文213篇,期刊文献913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谢晶日(44篇),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59篇)。关键词形成以#1胃炎、#5浊毒、#8欣胃颗粒、#13大鼠、#15治未病等18个聚类。突现关键词显示,该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辨证施治、临床经验及新兴研究方法等方面。结论 该领域年发文量持续上升,已形成核心作者团体,但研究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及基础实验是该领域研究重点内容。

    胃癌前病变CiteSpace中医药

    基于CiteSpace的天麻钩藤饮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梁耿施丹史晓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近22年天麻钩藤饮研究概况。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1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录的天麻钩藤饮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6。1。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 552篇,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邢之华、方显明、冼绍祥团队发文量较高,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频关键词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临床疗效",关键词共聚为9类,得到20个突现关键词。结论 该领域核心作者研究较为稳定且具有较高产出,中医药高校是该领域主要研究机构。高血压病、眩晕、中风、帕金森病与天麻钩藤饮相关,该领域研究主要涉及临床应用、有效成分、药理机制等,治疗脑梗死或老年性高血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探索或将成为后续研究方向。

    天麻钩藤饮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