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双月刊

2095-5707

tsqb@mail.cintcm.ac.cn

010-64089577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ISSN 2095-5707,CN 10-1113/R)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是中医药信息、图书、情报的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专业学术性期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会刊。本刊关注中医药信息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教学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信息及图书情报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药方剂发展态势研究

    张洁卢玉红周彦希唱婷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具有中国原创科技资源特征的中药方剂专利,揭示中药方剂科技创新能力与可突破方向。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检索系统及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平台中药方剂专利文献,从中药方剂专利申请态势、技术构成、主题聚类、效能价值等维度剖析中药方剂技术的整体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结果 中国为中药方剂专利主要申请国,以特定疾病组方配伍为主要申请方向,以医用配制品和药物制定的特定治疗活性为主要技术构成。结论 现有专利在成果转移转化、中医辨证施治思想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存在问题,中药方剂创新发展可以国际化发展、精准施药、激活情报价值为突破方向。

    中药方剂发展态势专利情报分析科技创新

    大建中汤古代文献考证与临床应用分析

    曹嘉敏史兴阳张磊田思玮...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搜集大建中汤中医古籍与现代文献,对大建中汤进行考证和临床应用分析。方法 古籍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国医典藏中医古籍数据库、"读秀"数据库,现代文献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数据库大建中汤相关文献,统计分析其历史源流、组方原理、剂量炮制、功效主治、制法服法,梳理历代医家应用心得及现代临床应用。结果 大建中汤在古代医家治疗腹痛、呕吐等脾胃病证上发挥重要作用,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对急腹症、肠梗阻、胃溃疡等疾病具有疗效。结论 本研究为大建中汤的合理应用提供系统参考,有助于拓展本方临床应用。

    大建中汤中医古籍临床应用考证

    从病因病机共性探讨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内在联系

    肖炜王欣鑫张坪周斌...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三者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存在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肠道屏障损伤,有相似的生理病理基础。中医学认为,三者"共病"是以浊毒困脾为病机,存在湿、痰、浊、毒、瘀等证候要素,治疗以健脾化浊解毒为总则,故3种疾病在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上有相似之处。本文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尿酸血症内在相关性,以期在临床中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肠道屏障浊毒困脾

    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探讨桂枝汤类方防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应用

    黄嬿燕王海燕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微血管病(CMVD)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西医治疗仍以传统预防性药物为主。吴以岭院士提出的脉络学说营卫理论认为,CMVD属于"孙络-微血管"病变,与孙络、营卫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营卫不通、血凝不流"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应以"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为治疗原则。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代表方,桂枝汤类方可通过抗炎、减少斑块形成及稳定斑块、缓解内皮功能障碍、抑制氧化应激、调节自主神经重构防治CMVD,但目前临床中仍以活血通络药物为主。本研究在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从CMVD与孙络、营卫的生理病理关系,探讨中医利用桂枝汤类方防治CMVD,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孙络-微血管桂枝汤治未病理论

    中医呕吐症状术语规范化探究

    谭海锋刘安平于琦吕倩倩...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古今医案中呕吐症状描述进行规范,为呕吐症状术语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2。3。5、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集古今医家治疗呕吐的医案,对医案内容进行标注,收集古今医家对呕吐症状描述的原始资料,采用复合症状拆分、有效症状提取、逻辑关系保留3种方式进行预处理,运用症状分类将处理后的资料分为呕吐物质、呕吐发作时间、呕吐发作程度3类,采用首选术语制定、逻辑类化、量化分级3种方法对呕吐症状进行规范化。结果 得到呕吐症状术语37条,其中呕吐物性质类术语25条、呕吐发作时间类术语10条、呕吐发作程度类术语2条。结论 本研究初步形成了中医呕吐症状规范化术语,解决了呕吐症状内容繁杂、归类不明确等问题。

    古今名医医案呕吐症状术语规范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作用机制

    王璐孙彦丽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SMP筛选收集玉屏风散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得AR相关靶点,使用Venny2。1在线作图工具平台绘制韦恩图,得到玉屏风散与AR的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3。10。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AutoDu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2。5软件绘制分子对接模式图。结果 获取玉屏风散治疗小儿AR潜在靶点83个,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谷甾醇,核心靶点为AKT1、JUN、TNF、IL6、MAPK8。玉屏风散治疗AR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IL17及AGE-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调节免疫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玉屏风散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

    玉屏风散变应性鼻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大补元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作用机制

    傅钰诗赵吉超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大补元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作用机制,为经典古方名方新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TCMSP检索大补元煎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蛋白靶点进行规范。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获取CFS相关靶点,将大补元煎作用靶点与CFS疾病靶点取交集,同时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利用Cytoscape3。10。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微生信平台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将核心靶点与相关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2。5。4软件绘制分子对接模式图。结果 共检索出大补元煎活性成分204个、潜在作用靶点312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与CFS相关靶点161个,以AKT1、TNF、IL6、IL1β、ALB等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结果主要涉及细胞对氮化合物、脂多糖、异生刺激的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AGE-RAGE、化学致癌-受体活化、内分泌抵抗、HIF-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对接活性较强。结论 大补元煎可通过AKT1、TNF、IL6等核心靶点及激活HIF-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CFS的作用。

    网络药理学慢性疲劳综合征虚劳大补元煎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益气聪明汤治疗颈性眩晕作用机制

    胡钧朱镕辉陈艺博张海锋...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益气聪明汤治疗颈性眩晕(CV)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益气聪明汤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CV靶点,将获得的益气聪明汤作用靶点与CV疾病靶点取交集,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4。2。6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将其可视化。结果 共检索出益气聪明汤活性成分207个、作用靶点256个。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刺芒柄花素,与CV相关靶点3 230个,其中以AKT1、IL6、TP53、CASP3、VEGFA等为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治疗CV主要涉及AGE-RAGE、IL-17和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对接活性较强。结论 益气聪明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刺芒柄花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IL6、TP53、CASP3和VEGFA等靶点,调控AGE-RAGE、IL-17和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CV的作用。

    益气聪明汤颈性眩晕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附子-龙骨-牡蛎角药治疗失眠作用机制

    陈昭橦刘敏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附子-龙骨-牡蛎角药配伍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附子、龙骨、牡蛎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失眠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关系,并通过Cytoscape3。9。1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附子-龙骨-牡蛎角药治疗失眠的关键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潜在作用通路;采用AutoDock Vina1。1。2软件对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附子、龙骨、牡蛎43个活性成分,涉及失眠作用靶点34个,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磷酸钙、benzoylnapelline、去乙基德利卡因B、蛋氨酸、新芥酸B等,核心靶点为ALB、GSK3B、TGFB1、ESR1、PPARG、SERPINE1、FGFR1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附子-龙骨-牡蛎角药治疗失眠主要涉及癌症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MAPK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benzoylnapelline、去乙基德利卡因B、新芥酸B等主要活性成分与ALB、GSK3B、TGFB1等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附子-龙骨-牡蛎角药配伍使用可能通过磷酸钙、蛋氨酸、Benzoylnapelline、去乙基德利卡因B、新芥酸B等成分,通过作用于ALB、ESR1、PPARG、GSK3B、TGFB1等核心靶点,作用于神经递质调节、炎症因子等信号通路,发挥调节抑郁情绪、改善失眠的作用。

    附子-龙骨-牡蛎角药失眠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古方治疗淋巴瘤用药规律探析

    孔德丽王鑫研代兴斌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古方治疗淋巴瘤用药规律,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探讨古今用药变化及对现代临床的启示意义。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医古籍中方名或主治包含"瘰疬""痰核"的古方。采用Excel2019构建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用药频率,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Python3。1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0。9。2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259首古方,包含483味中药,用药频次为2 256次,其中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12味,核心药物包括甘草、当归、乳香、没药、连翘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排名前4的药物组合为乳香-没药、乳香-当归、没药-当归、当归-甘草。聚类分析得到5种功用不同的药物组合,提示古方治疗淋巴瘤以补益正气贯穿全程,兼用辛温通络、清热化痰、和营养血、祛风通玄、疏肝健脾等治法。结论 淋巴瘤古今用药基本一致,古方重视应用解表药,现代临床应用化痰药比重增加,高频药物当归在淋巴瘤治疗中有特殊意义。

    淋巴瘤瘰疬痰核古方用药规律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