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

旬刊

智慧健康/Journal Smaaart Healthca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前睡眠剥夺对婴幼儿直肠测压检测效果影响研究

    周兼蝶梁淑敏杨晓红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提前睡眠剥夺对婴幼儿直肠测压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4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3岁及以下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睡眠剥夺组(n=30)与常规护理组(n=30)。两组均进行肛管直肠检测方式,常规护理组应用检查期间的常规干预,睡眠剥夺组则是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提前睡眠剥夺干预。对比两组检查时长、检查结果干扰波比例与检查后不良反应、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睡眠剥夺组准备时间、检测时间、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P<0。05);睡眠剥夺组结果干扰波比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67%、6。67%,常规护理组分别为30。00%、33。33%,睡眠剥夺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睡眠剥夺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婴幼儿采取直肠测压检测,在检查过程予以提前睡眠剥夺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检查时间,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婴幼儿直肠测压检测提前睡眠剥夺干扰波家属满意度

    急诊外固定架用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易翔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外固定架用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治疗),每组30例。比较分析手术情况指标、生活能力评分、疾病疗效、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通过采用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可促进患者骨折早期愈合,手术创伤更小,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能力水平和疾病疗效,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急诊外固定架并发症疗效评估

    椎管内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王忠强
    129-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其认知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筛选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全身组(n=50例)和椎管组(n=50例)。全身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方式,椎管组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1d、3d、6d)认知功能评分、不同时间点(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术毕即刻、术后24h、术后48h)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6d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相较于手术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椎管组的MMSE评分高于全身组(P<0。05);全身组在术毕即刻的D-D水平高于麻醉前(P<0。05);椎管组在术毕即刻的TAT水平低于全身组(P<0。05);两组在术后24h、48h的TAT水平高于同组麻醉前(P<0。05);椎管组在麻醉诱导后、术毕即刻的FIB水平低于同组麻醉前和同时间点全身组水平(P<0。05);两组在术后24h、48h的FIB水平高于同组麻醉前(P<0。05),且椎管组在术后24h、48h的FIB水平低于全身组(P<0。05);椎管组在麻醉诱导后、术毕即刻的vWF水平低于同组麻醉前和同时间点全身组水平(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效果理想,可提高MMSE评分,降低认知功能问题的出现,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相对于全身麻醉而言更适合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认知功能凝血功能

    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张洁燕曾月霞韦思似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治疗中,运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产后42~365d到本院就诊的84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类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法)和观察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手法按摩),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VAS)、治疗一个月后盆底肌的肌电信号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估评分在治疗开始前并没有显著的不同(P>0。05)。经过1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1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慢肌(I类纤维)阶段的肌电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息静电位以及后息静电位的肌电波幅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快肌(Ⅱ类纤维)阶段的最大波幅和上升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适地采取电刺激和生物反馈以及手法按摩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盆底肌腱信号,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电刺激生物反馈手法按摩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陆晓莲赵桂森于冲陶知...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发病3d内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入组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的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对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讨论与评估。结果 经研究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正常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后TC,LDL-C和HDL-C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进一步分析TC、LDL-C、HDL-C等出现异常和急性脑梗死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而HDL-C的水平降低则属于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

    血脂异常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颅内压持续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吴长周董朋
    141-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使用颅内压持续监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抓阄的形式将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监护组,两组患者均为27例,分别采用传统神经外科治疗方式和术后颅内压持续监护,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监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更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应用颅内压持续监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脱水剂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对防止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对患者恢复更有利。

    颅内压持续监护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治疗

    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对急性胃炎临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效果观察

    何大友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中6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单一治疗,观察组在奥美拉唑基础上联用阿托品,基于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8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胃炎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各项症状改善用时明显较少(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胃炎,予以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能够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应用该治疗方案,有效降低了患者发生头痛、口干、心悸及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的风险,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奥美拉唑阿托品急性胃炎不良反应效果

    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

    刘岳胜蒋畅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常规治疗+亚低温脑保护。就两组的治疗总有效情况、神经功能情况、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等展开比较,并且对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其预后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7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GCS评分、NIHSS评分和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但NIHSS评分、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更低(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高的水平(P<0。05)。结论 将亚低温脑保护用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颅内压,使得脑部神经得到有效的保护,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亚低温脑保护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周锦程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两组,分别给予高渗盐水联合呋塞米治疗和托伐普坦治疗,并对比临床各项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各项指标均明显得到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其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还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托伐普坦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安全性

    早期使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胡浩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使用依洛尤单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依洛尤单抗和他汀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于发生STEMI和NSTEMI后早期给予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心功能情况、LDL-C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DL-C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早期应用依洛尤单抗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迅速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

    早期使用依洛尤单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