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

那彦群

月刊

1000-6702

mnzz@263.net.cn

010-65223499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泌尿外科高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优先介绍泌尿外科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包括技术改进。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专家笔谈、国外期刊文摘、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本刊是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的统计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等重要统计指标均居外科类期刊前列。曾被科协评为精品期刊、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安全性和疗效

    杨俊武邓昊张春影初茂林...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早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特征.年龄(31.4±5.7)岁.病程(9.6±5.1)年.已婚29例(65.9%),未婚15例(34.1%).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23.6±1.2)分.早泄诊断工具量表(PEDT)评分(15.2±2.7)分.射精控制能力评分(10.1±1.5)分.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2.3±1.7)分.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2.3±1.3)分.夜间阴茎勃起试验(NPT):Ⅲ级硬度19例、Ⅳ级硬度28例.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0.9±0.5)min.所有患者均接受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距冠状沟0.6~0.8 cm做环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距冠状沟0.8~1.5 cm分离阴茎筋膜组织后将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在阴茎背深静脉、阴茎背动脉解剖层次的上面可见阴茎背神经,以阴茎背侧正中12点为中心向两侧分离显露阴茎背神经,至阴茎腹侧达尿道海绵体处,用丝线提起分离的阴茎背神经.根据神经分布均衡原则,在阴茎头3、9、12点各保留1支,保留3~4支阴茎背神经,如保留的阴茎背神经横径>1.5 mm,继续向远端分离至接近阴茎头处,使保留的阴茎背神经横径<1.5 mm.记录术中发现的阴茎背神经总数和保留数量.术后3、6、12、24个月随访IELT、射精控制能力评分、患者和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本研究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例术中发现阴茎背神经总数为(9.8±1.6)支,其中14支1例,13支1例,12支6例,11支5例,10支8例,9支20例,8支5例,6支1例.44例获得随访,失访3例,随访时间(35.0±10.2)个月.术后 3、6、12、24 个月的 IELT 分别为(3.8±2.1)、(4.1±2.3)、(4.8±2.4)、(4.2±2.3)min,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精控制能力评分分别为(5.9±2.9)、(6.7±2.9)、(4.7±2.7)、(6.7±3.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4±3.3)、(6.8±3.6)、(8.1±3.6)、(6.8±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伴侣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5.8±2.9)、(6.7±3.3)、(8.6±3.5)、(6.7±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疗效评估标准:术后3、6、12、24个月有效例数分别为36例(81.8%)、37例(84.1%)、39例(88.6%)、38例(86.4%).44例中,术后出现局部疼痛1例(2.3%),系带水肿3例(6.8%),皮下硬结1例(2.3%),包皮外形不佳2例(4.5%),阴茎头感觉异常3例(6.8%).其余病例未发生阴茎异常勃起和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早泄,可有效改善患者早泄症状,提高性生活质量,手术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可用于治疗非手术疗法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和自愿放弃非手术疗法的原发性早泄患者.

    原发性早泄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除术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性生活满意度射精控制能力

    超声引导肾动脉球囊阻断杂交肾部分切除术(UBo-HP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叶天润施旭余杨张宇聪...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2-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肾肿瘤患者3例,均行超声引导肾动脉球囊阻断杂交肾部分切除术(UBo-HPN),其中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在腹腔镜超声(LUS)引导下置入球囊导管封堵肾动脉.术中观察到肾动脉阻断效果良好,肿瘤切除过程中视野清晰,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腹腔镜UBo-HPN可行、安全,手术创伤小.

    杂交手术超声介入技术球囊阻断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139页

    人工血管重建技术在泌尿系肿瘤整块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王声政张雪培崔金山于栓宝...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膜后肿瘤侵犯或完全包绕大血管时,需将肿瘤连同被侵犯的血管整块切除,但切除后的血管重建鲜有报道.本文报道7例泌尿系肿瘤患者,整块切除肿瘤和被侵犯的血管后,采用人工血管重建,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感染.人工血管重建技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根治性手术整块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

    肾上腺吻合状血管瘤1例报告

    张宁王淼胡晓刚甘之录...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上腺吻合状血管瘤临床罕见,术前误诊率高.本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因外院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过程中发现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囊实性肿物,收入本院.术前腹部CT检查初步考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行腹膜后入路腹腔镜左侧肾上腺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吻合状血管瘤.

    肾上腺肿瘤吻合状血管瘤经腹膜后入路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伴下腔静脉癌栓1例报告

    张俊隆陈羽梁月有曹明欣...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肾滑膜肉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病例.患者男,32岁,因反复右侧腹痛就诊.术前CT检查考虑右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行根治性右肾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滑膜肉瘤.患者行基因分子病理检查提示应用环磷酰胺类药物预后较好,免疫负相关基因阴性.术后参考基因检测结果行一线异环磷酰胺和表柔比星化疗.术后1年患者出现肺转移,更换派安普利单抗、安罗替尼、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综合治疗,患者完全缓解.基因检测在此类恶性肿瘤辅助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肾肿瘤滑膜肉瘤下腔静脉瘤栓基因检测

    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后胰腺转移2例报告

    夏启东王敏王少刚胡嘏...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后胰腺转移临床罕见.本文报道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男,64岁,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物1周就诊.例2,女,62岁,因上腹部疼痛7个月余就诊.2例既往均因肾透明细胞癌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均行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胰腺透明细胞癌,符合肾癌转移.术后2例未行肿瘤免疫或靶向治疗,随访1年,均无复发和其他器官受累.

    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临床特征外科治疗预后

    双侧输尿管肾源性腺瘤1例报告

    周世英何书明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源性腺瘤发生于输尿管罕见.本文报道1例双侧输尿管肾源性腺瘤患者,术前CT检查示膀胱癌累及双侧输尿管壁内段和盆段.行膀胱镜活检,病理检查示肾源性腺瘤.行左侧输尿管镜检查+双侧输尿管下段切除术+右侧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左侧膀胱瓣输尿管下段成形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源性腺瘤.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无复发和转移.

    输尿管输尿管肿瘤肾源性腺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Hem-o-lok夹移位嵌入膀胱颈1例报告

    姜力刘超颖付炼胡华...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22个月出现2枚Hem-o-lok夹移位嵌入膀胱颈,导致反复下尿路症状.行经尿道联合耻骨上膀胱穿刺,使用钬激光、电切镜针形电极和腹腔镜设备等,完全取除移位的Hem-o-lok夹,效果良好.术后6 d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通畅.术后随访1个月,无下尿路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可采用各种腔内器械配合将移位的Hem-o-lok夹经腔内安全完整取除.

    下尿路症状前列腺肿瘤膀胱结石

    阴囊黏液纤维肉瘤1例报告

    袁龙平陈令秋乙从亮王守磊...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1例58岁患者,因右侧阴囊进行性肿大20余年、疼痛3d入院.术前MR检查示右腹股沟区阴囊上方囊实性占位,提示恶性可能.全麻下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精索高位离断切除术+腹腔镜右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阴囊肿物切除术+右侧睾丸附睾切除术(阴囊切口)+右髂血管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阴囊黏液纤维肉瘤.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盆腔MR未见复发.阴囊黏液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阴囊疾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通常采用局部广泛切除术,对切缘阳性或复发的肿瘤术后可考虑放疗.本病恶性程度低,患者总体预后相对良好.

    阴囊软组织肉瘤黏液纤维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