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案
中国病案

月刊

1672-2566

mrzazhi@chmra.org

010-65916817/85231071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病案/Journal Chinese Medical Recor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学病案学与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任务是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病案信息管理经验,普及与提高病案信息科学知识,介绍国外卫生信息管理的新进展,交流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经验,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病案信息管理科学,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当前在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为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医院管理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本刊以病案信息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某医院DRG支付改革的效果

    谢海梅王云红王金凤吕新兵...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某三级综合医院 DRG 支付改革对医疗质量与经营的影响,在保证 DRG 支付改革平稳过度的同时,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法 收集北京某三级公立医院 2021年 4 月 1 日至 2023年3月31日的运营数据及医疗质量相关数据,将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定义为改革前组,2022年 4 月 1 日-2023 年3 月31 日定义为改革后组.运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改革前后各医疗质量及运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DRG 支付改革对医院运行效率和医疗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革效果初步呈现,门急诊人次有所减少,日间手术例数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明显变化趋势;平均住院日、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明显变化趋势;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药费、住院医疗服务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均费用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04),即改革对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显著且调整了费用结构;其余指标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及变化趋势.结论 DRG 支付改革对控制医疗费用效果明显,同时对医疗质量管理有一定影响,医院应持续重点监控医疗质量和效率变化趋势,实现公益性和质量效益的双提升.

    DRG支付改革间断时间序列医疗质量管理

    基于DRG的2017年-2021年某院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分析

    刘芳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分布特征,为老年患者的疾病救治和医院管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广州市某三甲医院 2017 年 1 月1 日-2021年 12月 31 日的老年(年龄≥60岁)住院死亡病例的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和 DRG 分组信息,按 DRG 分组特点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共纳入老年住院死亡病例3157 例,主要疾病大类构成前 3 位为呼吸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循环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内科诊断组最多,集中在 80 岁及以上,其次为外科手术操作组,集中在 60~89 岁,最后为非手术操作组,集中在 70~89 岁;74.63%伴有并发症或合并症,其中 58.41%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主要集中在70岁及以上,且男性中有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占比高于女性患者中的占比.结论 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情况差异,临床救治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以提高救治效率.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老年人住院患者死亡病例

    某医院190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白飏李恒王艳良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儋州市某医院内 190 例住院死亡病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将 2020年 1 月 1 日-2021 年 12月 1 日期间在儋州市某医院住院的 190 例死亡病例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编码原则明确纳入死亡病例的死因情况并对应进行分类,观察研究期间院内死亡病例年度病死率情况、对比死亡病例性别、年龄、死因分布情况.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 年内年总病死率为 0.60%,其中 2021 年病死率更高(0.63%);男性病死率为 0.70%(117/16823);女性病死率 0.49%(73/14839),死亡男女比例为 1.60:1,院内患者中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性别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5,P=0.019);获取数据中,死亡例数年龄均值为(73.16±26.10)岁,≥60 岁的老年病死率 84.74%(161/190),住院死亡例数随着年龄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病死率最高的为≥90 岁组(占比 7.24%),不同年龄组病死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3.263,P<0.001);纳入的 190 例死亡病例在病因方面多集中于前 5 顺位(累计占比 88.95%),按占比情况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相关病症;≥60 岁、男性与肿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且均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是主要致死疾病,应针对存在致死风险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重点筛查,进一步为医院管理及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特点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诊断的填写和编码质量及对DRG入组的影响

    吴俊霞李育梅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诊断的填写和编码质量及对DRG入组的影响,为主要诊断的选择及准确编码与入组提供帮助.方法 从某院病案信息系统中检索 2021 年 01 月 01 日-2022 年12 月 31 日出院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共 160 例.逐份核查病历资料,汇总主要诊断缺陷情况,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科室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诊断选择及编码的正确情况.运用CHS-DRG分组器重新进行 DRG 分组,描述修改前后患者的 DRG 入组情况.结果 160 例患者中医生错误填报主要诊断80 份,编码员未能纠出错误,进行了错误编码.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者的主要诊断最易被误选为消化道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或急性消化道出血.相较于肝病科和其他科室,消化内科主要诊断选择的正确率最低,约 39.5%.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诊断应为肝硬化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入肝、胆、胰疾病及功能障碍(MDCH)组,而选择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诊断时则会进入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MDCG)组,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入组情况.结论 加强对临床医生和编码员的专业培训,包括专学科和专病种的诊断和编码知识培训,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建立并完善病例质控和考核体系,以提高病例主要诊断的填写和编码质量及入组正确率.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主要诊断ICD-10DRG

    某院1194例非医嘱离院原因探讨

    曾凡伟任国娇郝惠娟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医嘱离院产生的原因及分布特点,为规范医院管理,降低离院不良后果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北京市某二级医院 2021 年 10 月1 日至 2022年 9 月 30 日1194 例非医嘱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用计数描述、卡方检验和Logistic 回归等方法分析其非医嘱离院的原因.结果 某院 24 093例出院患者中,非医嘱离院患者占比 4.96%.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非本市(OR=1.318),男性(OR=1.162),付费方式为其他方式(OR=1.438),入院途径为急诊(OR=3.982),转科(OR=1.278),住院天数小于等于 7 天(OR=2.819),没有手术(OR=0.312),总费用小于 9550.80 元(OR=1.352)是造成患者非医嘱离院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认为症状好转或者改善是非医嘱离院的主要原因 694 例(58.12%).结论 患者人口学特征、入院情况、住院天数,所患病种对非医嘱离院有重要影响.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可以减少因非医嘱离院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影响.

    非医嘱离院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同伴教育模式促进临床医师及时归档电子病历

    张浩明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同伴教育模式在促进临床医师及时归档电子病历的影响,为提高电子病历归档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4 月1 日-2022 年12 月 31 日 50 例临床医师的资料,按是否应用同伴教育模式,分为传统管理组(n=25)和同伴教育组(n=25).通过对比两组临床医师的共11523 份电子病历归档情况评估同伴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同伴教育模式后,临床医师的归档意识有明显提升,电子病历 2 日归档率均在 83.67%以上,5 日归档率均在 96.89%以上,归档率数据显著提高且稳定.同伴教育组的电子病历 2 日归档率(χ2=107.816,P<0.001)及 5 日归档率(χ2=665.404,P<0.001)跟传统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同伴教育模式能使临床医师形成及时归档电子病历的意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促进电子病历及时归档.

    电子病历同伴教育微信归档率教育即时通讯平台

    SPOC结合PBL教学法在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荣欣胡水清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SPOC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中,探讨其对教学质量及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21 年8 月26 日-9月 3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学习的 2017 级长学制临床医学系和儿科系及2022年9月13日-9月21日学习的2018级长学制临床医学系和儿科系124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60 名,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 64 名,采用SPOC联合PBL教学法.通过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应用考试焦虑量表了解不同教学法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检测,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检测,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43.56±3.93)分及实践操作成绩(45.07±4.07)分和总成绩(88.61±5.7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3.41,41.40±3.96,81.53±4.72)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学生调查问卷教学评价显示:实验组总分(28.32±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79±0.69)分,P<0.01;实验组考试焦虑量表总分(29.68±4.31)明显低于对照组(39.95±5.45)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POC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技能教学中,可以显著提升医学生临床考核成绩,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考试焦虑现象.

    SPOC教学法PBL教学法焦虑考试焦虑量表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打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陈晓松高翔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外科打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016 年 9月 1 日至 2017年 9月 30 日,在对某院 2012级-2014 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外科打结技术教学中,将 18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A组 91 人,采用应用基于微信的FC教学法;B组 91 人,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外科打结操作考试,并填写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考试成绩及问卷结果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 A组在课堂满意度上高于B组.96.7%的学生认为基于微信平台的FC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学积极性;92.3%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93.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89%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明显高于B组,提示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A组打结技能考核总成绩 26.74±1.044 分,B组 17.14±2.153 分,两组打结手法成绩分别为 8.92±0.57 分和 6.36±0.889 分;打结效果成绩为 14.02±0.562 分和 7.71±1.618 分;打结熟练程度为 3.79±0.58 分和 3.08±0.459 分.结论 微信结合 FC 教学模式在外科打结技术教学中课堂满意度高、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有助知识内化于心,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普及推广至更多的领域.

    微信翻转课堂外科打结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PBL与LBL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宋黎明矫宾宾穆博然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对比,为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自 2010 年1 月1 日-2022 年05 月 31 日期间有关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在泌尿外科学教学中的对比文章.从文章中提取的指标主要包括成绩以及课堂氛围,学习兴趣,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等,使用Review Manager统计软件(5.3 版)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采用森林图展示meta分析的结果 .异质性较大的对比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异质性较小的对比应用固定效应模型,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最终纳入 12 项研究,包含1221 名泌尿外科临床教学的学生.结果 分析显示,与 LBL 教学模式相比,PBL 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OR 4.94;95%CI 1.77,13.79;P=0.002),提高学习兴趣(OR 2.96;95%CI 2.04,4.30;P<0.00001)、提高理解能力(OR 4.07;95%CI 2.16,7.66;P<0.0001)、课堂气氛更加活跃(OR 4.54;95%CI 3.11,6.65;P<0.00001),提高团队协作能力(OR 9.70;95%CI 2.38,39.61;P=0.002)、提高临床分析能力(OR 3.97;95%CI 2.75,5.72;P<0.00001)、提高学习主动性(OR 9.61;95%CI 1.15,80.57;P=0.04),提高自学能力(OR 8.74;95%CI 1.66,45.95;P=0.01),提高查阅文献能力(OR 14.74;95%CI 1.69,128.52;P=0.01)、以及表达能力(OR 3.92;95%CI 1.76,8.72;P=0.0008)等.结论 相对于CBL教学法,PBL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满意度、学习兴趣、理解分析表达能力、学习主动性及自学能力、文献查阅及自学能力方面优势显著,值得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PBLLBL泌尿外科教学方法模式

    自主制作疾病脚本应用于甲状腺疾病PBL见习的效果研究

    孙荣欣赵冬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主制作疾病脚本方法用于甲状腺疾病PBL见习的效果,为临床见习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方法 选择 2022年11 月 11 日-2022 年 11 月15 日在某院见习的 2019级 5 年制临床医学系四年级学生 51 人在甲状腺疾病PBL见习前自主制作疾病脚本,2021 年 11 月 15 日-2021 年 11 月 17 日在某院见习的 2018级 5年制临床医学系四年级学生 47 人进行传统甲状腺疾病PBL见习,见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进行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效果评估,对比两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自主制作疾病脚本教学方法在查询资料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满意度分别为(16.18±2.45)分、(15.99±2.13)分、(17.08±1.93)分和(16.63±2.01)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0±2.79)分、(13.57±2.77)分、(14.26±2.65)分和(13.21±2.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疾病的PBL见习过程中,应用自主制作疾病脚本可以提高学生的见习效果,在自学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在培养查询资料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备优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甲状腺疾病教学PBL疾病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