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地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土地科学

郑凌志

月刊

1001-8158

bianjibu@zgtdkx.com

010-66562683 66251520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冠英园西区37号

中国土地科学/Journal China Land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地价评估部门,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工矿交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与土地专业相关的科技人员,特别是从事土地调查评价,土地规划、利用、整治、保护和土地信息等专业人员以及高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在科研、教学与业务工作中的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认识及实现

    张立新朱道林代亚婷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以人与自然关系辨析为出发点,探究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理论认识及实现方式.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自然的规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区分人类视角与自然视角;(2)生态文明建设需正确审视人与自然关系,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认识,以遵循自然资源的客观规律为前提,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其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发挥为基础,应防止自然资源资产及其生态产品的过度资本化;(3)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理论认识与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应以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损失和生态价值损失为赔偿范围,同时考虑人类目标与自然规律,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市场交易与评估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为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在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人类的认识与行为是有限的,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资源的客观规律;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需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目标,全面考虑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公共属性.

    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的制度检视与立法完善——以物权登记为视角

    韩英夫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破解登记改革中"重监管轻权益"的制度路径偏离问题,遵循物权法定原则界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功能、性质、事项范围及法律效力,为《民法典》中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提供程序法上的登记保障.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体系解释.研究结果:(1)现行自然资源登记改革奉行"服务于所有权和监管权"的公私复合目标,但实践中生态优先指引的保护性公法功能居于主导地位,服务于物权行使的登记规则相对粗疏简化.(2)采取"全覆盖"的总登记模式,忽视了自然资源的财产属性而予以无差别登记,导致权利登记与行政调查相混淆.(3)空间整体登记以生态行政监管权为实体权利基础,导致财产法范畴服务于生态空间整体开发流转的登记规则缺位.(4)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登记地位模糊,为实现统一管制要求,集体登记事项被套合于国有单元之内,有违所有权平等保护的物权原则.研究结论:应根据物权行使与限制的二元效力内容,分设自然资源登记的公私目标实现路径,构建保护性公法目标与物权限制的效力关联;增设所有权具体行使主体及授权来源、行使方式等登记事项,采纳自然资源的"可经营性"物权客体限制标准;完善生态空间整体流转下的财产化物权登记规则;登记范围应从对象的全覆盖转向权利类型的全覆盖,遵循所有权平等保护原则赋予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登记能力,突出权益登记内容.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所有权物权保障生态空间登记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属性的法教义学分析

    唐克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的法律性质,明确其在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定位,提出实现机制的建构路径.研究方法:法教义学方法.研究结果:委托代理法律制度必须包含溯及主义这一"理论元层次",即代理后果溯及本人承担.全民所有委托代理所包含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溯及主义原则相抵牾,它不能被归入以民事和商事委托代理为典型的委托代理法律制度之中.考虑到全民所有委托代理的核心线索乃是解决激励失灵和逆向选择问题,它与经济学语境下的"委托代理"理论不谋而合.研究结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属于一项宪法性的经济制度,而当它作为法律制度存在且被适用时,其系属一种独特的监护制度.国家信托制度应当作为全民所有委托代理制度的实现机制.

    委托代理制度法教义学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立法政策

    土地金融产品的底层逻辑及风险防控研究

    刘芳谭荣刘成明蒋凌霄...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土地资产金融化的底层逻辑、风险来源和主要表现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建立更加稳健、高效的土地管理制度,降低管理风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金融产品是土地资产与金融资产的桥梁,土地价值和信用作用、产权界定、收益和风险间的平衡分别构成金融化的价值基础、制度基础、动力基础.(2)基于信托、担保等基本原理,通过结构设计、信用增级等方式将土地资产转换为自由流动的金融资产,流动性、风险分散、价值发现及配置效率均得以提升.(3)土地权属、价值评估、规划变动等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金融产品面临合法合规、价值失真、价值波动等风险;土地资产金融化会造成土地权属分散、资产流失、流转隐蔽、市场波动、监管失效等问题.研究结论:土地金融产品风险的防控要从土地和金融两端共同发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升土地资产对金融产品的适应性,建立全链条配套土地规则规范土地资产金融化过程,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预防风险滋生和交叉传导.

    土地金融产品管理风险防控

    共同富裕目标下多样化生态补偿对农户的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的调查

    刘格格周玉玺葛颜祥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究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构建聚焦人民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OLS估计方法、Bootstrap中介检验法、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农户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使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通过丰富经济资本存量、提高非农就业率,进而促进农户收入增长"外生推动".(3)多样生态补偿的实施通过增强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激发农户内生发展动力,进而实现农户收入增长"内生发展".(4)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低收入农户群体的增收效应更强,可有效降低村庄收入基尼系数与个人收入不平等指数,加快低收入农户群体向中高收入农户群体追赶的步伐,进而发挥缩小农村贫富差距的重要作用.研究结论: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助力农户家庭年收入长效稳定增长.

    共同富裕多样化生态补偿农户增收生态保护红线区

    基于物种竞争原理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功能重构研究

    潘星辰张小冰卢宗亮李凯霖...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基于物种竞争原理,创新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功能重构的规划决策技术方法,以东莞市为实证区,优选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主导功能、优化功能组合.研究方法:生态位比较优势度模型、三重生态位竞争机制、线性规划模型.研究结果:(1)村镇工业园内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合布局,导致约一半的存量建设用地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优势相当;(2)重构后,存量建设用地的主导功能以经济—社会型为主,从各片区中心到边缘呈现由复合型向单一型变化的规律;(3)存量建设用地的功能组合优化后,大幅拓宽了生态功能空间,呈现沿江外围分布的特点.研究结论:东莞市亟需提升工业园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加强东江生态廊道建设,应从强化规划、分类重构和全流程监管三方面引导存量建设用地与重构功能匹配,以促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土地多功能物种竞争生态位比较优势存量建设用地空间重构

    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273个地级市的事件史分析

    朱乾隆马贤磊石晓平图木...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究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为理解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和采纳的行为逻辑以及拓展政策扩散理论在城市土地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2013-2021年中国273个地级市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在时间上呈现阶梯型扩散特征;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自东部向中西部扩散,具有明显的邻近效应,且空间分布不均匀.(2)土地指标约束、地方财政状况、上级政府压力、同级政府竞争和主政官员年龄是影响地级市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的关键因素,而地均工业产出和主政官员任期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区发展实际,通过优化横向和纵向府际关系以及规范政策制定与创新程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探索"亩均论英雄"改革,以政策体系优化回应工业用地配置的治理需求.

    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时空特征影响因素

    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实现机制——基于政府与农民全方位互动的案例分析

    陈胜祥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在当前不断强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并畅通其运行的政策背景下,聚焦研究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实现机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1)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实现是政府与农民全方位互动的过程,涵盖观念竞争、利益博弈和规制回应3个领域,包括权属观念、利用观念、行使主体、权能体系、管理方式、居住保障、收益分配及收益使用8个维度.(2)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试点案例采取的改革举措有所不同,但均围绕上述8个维度开展实践探索,并与农民形成有效互动,从而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研究结论:政府与农民在上述8个维度上的互动,构成了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有效实现的必要条件组合.其他地区可依此条件组合推进适合本地的综合改革措施,促进政府与农民的全方位互动,进而实现宅基地集体所有权.

    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所有权实现政府与农民互动案例研究

    东北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质量退化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作用效应——以富锦市为例

    隋虹均任高锋于会胜王全喜...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索东北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质量退化主控影响因子的综合性空间非平稳作用效应,为黑土区耕地质量退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以富锦市为研究区,采用增量空间自相关、探索性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改进的结构方程模型(GWR-SEM)识别并诊断耕地质量退化的最优空间尺度和主控影响因子,揭示因子间多重空间驱动后的分异性作用规律.研究结果:(1)2000-2020年研究区耕地质量退化的比例约为1/3,不同乡镇之间的退化态势具有显著区别,退化速率较大,并呈现出以中、西、东部梯度递减为主基调的耕地质量退化特征.(2)研究区耕地质量退化的最优空间尺度为1 390 m,主控影响因子分别为植被覆盖度、地均用电量、年蒸发量、地均GDP以及秸秆覆盖度.(3)各主控因子经单一和交互作用后对研究区耕地质量退化的空间非平稳性综合作用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主控因子之间的空间交互对因子单一非平稳性作用效应同时具有协同和拮抗的驱动关系.研究结论:研究区在基于主控因子单一空间非平稳性作用效应开展针对性分区治理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因子交互对单因子作用效应的协同与拮抗关系,构建"主+辅"式的治理模式,实现黑土区耕地质量退化治理的双轮驱动,阻控和扭转黑土区耕地质量退化态势.

    耕地质量退化影响因素空间非平稳性地理加权回归改进的结构方程模型东北黑土区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杨和平李红波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科学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对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为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耕地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SBM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始终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和"粮食主销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从2010年的0.641 9逐年上升到2022年0.928 0,空间差异上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粮食主销区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区域.(3)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中游和下游地区促进作用比上游地区更显著,粮食主产区比产销平衡区作用更显著,而粮食主销区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主要来源于产出效应,成本削减效应和环境效应暂未发挥作用.研究结论:应加快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系统完善耕地保护利用的生产力效应,协同优化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与耕地资源空间布局.

    农业新质生产力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耕地保护利用影响机制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