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宅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宅科技
住宅科技

蔡鸣墉

月刊

1002-0454

zhuzkj@sina.com

020-64718289

200031

上海市复兴西路193号

住宅科技/Journal Housing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建设部主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科技问题为内容,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宣传国家住宅建设技术政策,报道住宅产业优秀成果,以科技进步推动住宅建设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欧洲典型国家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现状趋势及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刘新锋田永英宫玮王广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深入分析对德国、荷兰和芬兰等欧洲典型国家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特点;同时,通过考察调研的方式,从建筑、城区(园区)和农村三方面,对上述国家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应用的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化推动机制建立、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范围拓展、精细化设计运营和科技创新推动等5个方面,对我国相关工作开展中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进行提炼总结.

    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建筑政策法规技术特点

    中国零能耗建筑领域的发展轨迹与前沿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定量分析与综合评述

    杨益鸣邓丰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对2002-2023年发表的"中国零能耗建筑"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探讨20多年来中国零能耗建筑领域的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研究发现,零能耗建筑的研究自2002年起逐渐增多,尤其在2018年后,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研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节能技术与设计、性能评估与优化及建筑材料与构造优化等方面.然而,零能耗建筑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仍面临挑战,研究领域的集中度较高,缺乏跨学科合作,且在不同地区的执行力度和技术实用性上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经济性与政策支持,以及跨学科合作与创新,以促进零能耗建筑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零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知识图谱文献计量法

    基于实证优化的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模拟研究——以雄安新区新建安置社区建成环境为例

    张扬赵颖刘志远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建筑的碳排放情况被纳入建设审查环节之中,设计阶段建筑碳排放量的精准计算具有应用价值,但国内的碳排放模拟计算方法和框架缺乏从实证核算角度的优化.文章以雄安新区新建安置社区为例,构建建筑运行碳排放模型,通过调研社区住宅建成环境及运行碳排放的实际特征,对比分析模拟与实证数据差异及产生原因,从总量和季节趋势两个层面对现行建筑运行碳排放模拟过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运行碳排放模拟方法可大幅降低模拟运行碳排放与实测运行碳排放的误差,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北方寒冷地区大规模新建社区前期方案的低碳设计引导,为低碳设计精细化模拟计算提供研究方向.

    安置社区建成环境建筑能耗模拟优化DesignBuilder碳排放核算

    既有社区低碳化改造策略——基于14个国内外案例的分析

    刘辰阳刘忆瑶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近年提出将社区更新改造与低碳发展相结合的指引政策,然而既有社区的低碳化改造面临诸多挑战,需解决财政支出效益、社区空间优化、低碳技术应用、多方利益平衡等多维度相互交织的难题,是复杂的"经济—社会—空间—工程"系统性实践.基于以上认识,文章辨析低碳社区及社区低碳化改造的相关概念,继而梳理当前我国社区低碳化改造的困境和难点;同时,结合国内外14个案例,总结社区空间布局调整、交通系统设计指引、能源利用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固碳增强、智慧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推行机制创新等低碳改造策略,讨论策略的借鉴意义与应用逻辑,以期为我国相关实践提供一定助益.

    低碳社区社区改造案例分析策略研究

    立体园林建筑发展与对策

    田灵江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立体园林建筑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高人居环境水平,引领房地产发展与消费转型的具体举措.文章总结国内外立体园林建筑的发展情况,分析立体园林住宅的特点及发展意义,指出我国发展立体园林建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立体园林建筑发展现状建筑特点政策建议

    触媒、并生与适应:城市后工业地块居住再开发引导的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研究

    黄磊李翔宁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工业遗产建筑通过保护与再利用方式积极融入后工业地块的居住再开发中.尽管"土地收储、挂牌交易、拆除新建"的模式无法保全没有历史身份的工业遗产建筑,但开发企业在局部已积极探索保护再利用与高密度开发相结合的平衡,在活化利用局部工业遗产建筑的同时,促进居住区开发模式的文化升级和整体增值.文章选取万科集团3个居住区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将空间生产理论应用于工业遗产建筑形态演化的微观分析中,探讨后工业地块居住再开发与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在多重维度上的关联.研究指出,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的文化价值及其外部性在居住生产模式中具有示范意义,工业遗产建筑不仅通过再利用积极参与居住开发的叙事,也借由场地结构、时空秩序、关联性的建筑语言和材料语言,与高密度居住区之间形成高效互动;此外,遗产建筑再利用也面临公共性不足、符号化和绅士化等挑战.

    工业遗产建筑居住区再开发适应性再利用文化价值交互建构

    健康老龄化导向下的住区更新治理——以青岛市B住区为例

    赵婧怡祁丽艳王天青王云霞...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住区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既有住区更新治理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关键单元,是促进社会健康老龄化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文章以青岛市既有住区的更新实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老年人群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需求特征,并从场地规划、人文与景观及配套设施三方面进行更新设计,探讨多元主体参与的住区更新实践的治理机制与问题,以促进我国住区健康老龄化相关实践研究的发展.

    健康老龄化住区更新治理公众参与城市更新

    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住宅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探究——以日本为例

    伍曼琳周静敏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城市不断更新迭代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住宅建设的重要目标,反映出住宅应对不同变化的能力;开放建筑理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文章以日本开放住宅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调研与策略解析,从应对创伤性变化的住宅韧性、应对功能性变化的住宅适应性及应对日常性变化的住宅灵活性三方面总结日本经验,为我国住宅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可持续发展开放建筑理论开放住宅住宅韧性住宅适应性住宅灵活性

    乡村社区生活圈"参与式"规划设计实现路径探索——以上海市松江区泖新村为例

    苏思玮黄一如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众参与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途径,社区生活圈的建设作为统筹城市资源的重要一环,更是离不开多方参与.然而,在乡村语境下,社区生活圈的建设面临物质及人文环境的特殊性、"三生融合"的复杂性等诸多挑战,且当前"参与式"建设的实践多为试点性、阶段化的探索,缺少系统性的方法论建构.文章首先建立对乡村社区生活圈共性与特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松江区泖新村为实证案例,就参与主体关系构成、全生命周期进程、参与的具体方式,以及预期成果等方面对乡村生活圈"参与式"规划设计的具体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最终以一份清单、一张蓝图及多个场景呈现阶段实践成果.研究从概念、方法到实践的层面探索乡村环境中的"参与式"规划设计工作,以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并进一步思考"参与式"设计工作在未来提升与优化的可能性.

    乡村社区社区生活圈社区治理参与式设计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都市郊区乡村绅士化探究——以上海朱家角镇为例

    金杨马心成汪留成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扎根理论,探索上海朱家角乡村绅士化问题,重点分析驱动因素、正面影响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经济机会、社会观念及政策在绅士化进程中扮演核心角色;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对绅士化进程有显著影响,但其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性受到部分利益相关者的质疑;权力差距和低度的居民参与是主要的社会挑战.最终提出未来乡村发展的建议,强调持续性的重要性,为我国乡村绅士化提供关键视角,有助于实现更公正、包容的社区发展.

    乡村绅士化城市化经济驱动社会因素政府政策可持续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