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的疗效

    易书林童南南李勇董冀南...
    3571-3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的疗效及其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胃饥饿素(Ghrelin)、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水平.方法 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n=62)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方案,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和血清HNL、Ghrelin、MLR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结果 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1);治疗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ALT、AST 和 ALP 分别为 135.73±30.62、42.07±9.30 和(31.69±8.75)U/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3.29±5.78)%、(44.07±3.52)%和1.80±0.45,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NL、Ghrelin、ML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 HNL、Ghrelin、MLR 分别为(109.99±30.14)ng/ml、(205.80±36.67)ng/L 和 0.30±0.08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清HNL、Ghrelin、MLR水平.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肝硬化腹水腹腔感染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胃饥饿素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甲状腺癌并发EB病毒感染与miR-222-3p和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的关联

    王骞郭剑辉郄燕常培叶...
    3576-3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EB病毒感染对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miR)-222-3p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且确诊感染EB病毒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未感染EB病毒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非感染组,检测患者外周血miR-222-3p、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miR-222-3p、JAK/STAT信号通路对甲状腺癌患者并发EB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外周血 miR-222-3p、p-JAK1/JAK1、p-JAK2/JAK2、p-STAT1/STAT1 表达水平分别为(0.28±0.10)、(2.13±0.38)、(1.94±0.21)、(2.81±0.34)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不同 EB 病毒 DNA(EBV-DNA)载量患者miR-222-3p、JAK/STAT信号通路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载量组患者水平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miR-222-3p联合JAK/STAT信号通路诊断甲状腺癌患者并发EB病毒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92.结论 EB病毒感染上调外周血miR-222-3p表达,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外周血miR-222-3p、JAK/STAT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判断甲状腺癌EB病毒感染的生物学指标.

    甲状腺癌EB病毒微小核糖核酸-222-3p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Ilizarov骨搬移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胫骨感染相关慢性骨髓炎的疗效

    杜炯何旻颖高宁阳郑昱新...
    3581-3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抗生素骨水泥对胫骨感染相关慢性骨髓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上海曙光医院收治的胫骨感染相关慢性骨髓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A组和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B组,每组49例,术后均观察6周,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炎症指标水平及疼痛情况.结果 B组患者伤口复原时间、拆线时间、骨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1.84%)高于A组(73.47%)(x2=5.765,P=0.016);治疗后 6 周,两组 TGF-β1、Smad3、BMP-2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B组高于A组(P<0.05);IP-10、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2、6周及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呈降低趋势(F=205.378、342.284,P均<0.001),B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相关慢性骨髓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清TGF-β1、Smad3、IP-10、BMP-2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疼痛,有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术后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预防术后复发.

    慢性骨髓炎感染胫骨抗生素骨水泥Ilizarov骨搬移技术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骨形态发生蛋白-2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肺部感染TLR4和TREM1及其预测价值

    何红梅鲍丽云梁瑞嘉蒋争争...
    3586-3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肺部感染Toll样受体4(TLR4)、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微创血肿引流术的11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7例和非感染组83例;采集患者痰液,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术后24 h内血清TLR4、接头分子髓样分化初级应答基因88(MyD88)和TREM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LR4、TREM1、MyD88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LR4、TREM1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4.54%(27/11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4株,以肺炎克雷伯菌(29.41%)和铜绿假单胞菌(17.65%)为主;感染组血清TLR4、TREM1和MyD88 分别为(17.32±4.28)μg/L、(352.69±83.45)ng/L 和(3.78±0.42)ng/L,高于非感染组(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LR4与TREM1、MyD88均呈正相关(r=0.791,0.869,P均<0.001),TREM1与MyD88呈正相关(r=0.784,P<0.001);术前血清TLR4、TREM1单独及联合预测出血性脑卒中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26和0.916.结论 TLR4、TREM1在出血性脑卒中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术前血清TLR4、TREM1联合检测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出血性脑卒中微创血肿引流术肺部感染Toll样受体4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预测价值

    孕产妇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

    时冬冬刘畅高晶程海东...
    3591-3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产妇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因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先兆流产及发热等原因住院并行微生物检测的孕产妇共6 33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并归纳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25株,其中前三位菌株为白假丝酵母231株(24.97%)、大肠埃希菌202株(21.84%)、无乳链球菌171株(18.49%),近3年微生物检出率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4.60%、3.19%;经产妇(OR=0.349,95%CI:0.222~0.549,P<0.001)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保护因素,而体质量指数(BMI)(OR=1.419,95%CI:1.061~1.897,P=0.018)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25%,对呋喃妥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10%,未检出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孕产妇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临床医生需掌握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根据耐药性特点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孕产妇危险因素微生物大肠埃希菌感染耐药性

    妊娠期泌尿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陈佳佳王文强
    3596-3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泌尿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妊娠晚期女性,分析其泌尿生殖道感染情况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根据泌尿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13例与未感染组247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360例妊娠期女性中共有113例发生妊娠期泌尿生殖道感染,占31.39%;单一感染者85例,混合感染者28例,且以支原体感染发生比例最高(19.17%),其次为细菌感染(8.89%)、衣原体感染(7.22%).药物敏感率:支原体对米诺环素(98.55%)、多西环素(95.65%)、交沙霉素(91.30%)较敏感;衣原体对红霉素(92.31%)、交沙霉素(92.31%)、多西环素(96.16%)、克拉霉素(92.31%)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考拉宁敏感(100.00%),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乙酰唑胺敏感(100.00%).感染组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8%、20.35%、11.50%、11.50%,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5.31%、7.08%、6.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晚期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以支原体感染为主,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较敏感,感染导致孕妇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风险升高.

    妊娠期泌尿生殖道感染药物敏感性妊娠结局危险因素

    HCMV活动性感染先兆流产孕妇外周血TLR4、NF-κ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范建萍李馨王小琴
    3601-3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先兆流产(TA)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108例HCMV感染TA孕妇为研究组,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活动性感染组(n=48)及非活动性感染组(n=60),另选取同期产检健康孕妇108名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4、NF-κB对TA孕妇HCMV活动性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保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1.61±0.31)、(2.45±0.57)均高于对照组(P<0.05);HCMV活动性感染组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1.87±0.32)、(2.93±0.45)均高于HCMV非活动性感染组(P<0.05);HCMV活动性感染难免流产组TLR4、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2.05±0.21)、(3.27±0.42)均高于继续妊娠组(P<0.05),ROC曲线显示,TLR4、NF-κB联合预测HCMV活动性感染TA孕妇保胎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75%和71.87%.结论 HCMV感染TA孕妇TLR4、NF-κB水平升高,且活动性感染患者TLR4、NF-κB水平升高更显著,两者联合可用于预测HCMV活动性感染TA孕妇保胎结局.

    先兆流产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

    董晶晶马丽
    3606-3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CC)合并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CC合并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FN-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和治疗前后免疫及炎症指标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79.25%)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PV 16型和18型转阴率分别为72.41%和79.17%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42.17±10.25)d、脱痂时间(7.24±1.60)d和阴道排液时间(6.78±0.53)d均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研究组CD4+(36.50±5.74)%和CD4+/CD8+(1.51±0.34)高于对照组(P<0.05),CD8+(21.87±3.75)%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3.21%vs.5.66%).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a-2b联合微波治疗可有效改善CC合并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CD4+/CD8+免疫平衡,促进HPV转阴.

    慢性宫颈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重组人干扰素-α2b微波治疗CD4+/CD8+免疫平衡炎症指标

    辽宁省三家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

    王菲程琪景淑军李静...
    3611-3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中国辽宁省部分地区小儿内科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并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镜下表现.方法 自2017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辽宁省三家三级医院,共有340 681例住院患儿被纳入本研究,按月分析住院患儿MP感染阳性率的变化,并探讨MP感染患儿年龄分布、呼吸道疾病谱变化和SMPP患儿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结果 住院患儿MP感染占比为27.25%,发病率较高的季节为秋冬季,从2023年8月开始,住院患儿MP感染率急剧上升;MP感染的住院患儿中,>1~4岁(46.34%)及>4~7岁患儿(22.97%)居多;支气管肺炎是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表现,占55.74%;SMPP占比为23.12%,支气管镜下黏膜多表现为黏膜充血(63.91%)和黏膜皱襞(28.84%),分泌物表现主要为絮状痰(51.26%)和黏液栓阻塞(24.63%),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支气管镜下出现塑型性痰栓的占比明显升高(8.61%).结论 中国辽宁省部分地区MP为儿童住院的主要感染病原,多见于>1~7岁儿童,秋冬季节高发.在2023年新冠疫情结束后,MP感染呈延迟暴发趋势,重症患儿及并发症数量明显增加,值得重视.

    肺炎支原体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镜表现年龄分布疾病谱辽宁省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联合综合干预措施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

    周静蔺羽蒙雷小航刘芳菲...
    3618-3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联合综合干预措施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调查2013年1月-2023年1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应用医院感染管理软件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建立医院感染日巡查制度、建立监控医生和护士工作群、重点部门风险管理、预警值管理阳性检查结果、通过"信息反馈单"、《医院感染简报》《质量检查评析》等形式及时反馈信息等,并对2013年1-12月(干预前)、2014年1月-2023年12月(干预后)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患者579 762例,发生医院感染2 019例,感染率为0.35%;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由0.91%下降至0.22%(P<0.05);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由0.16%下降至0.03%;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率由1.37%下降至0.02%;手卫生依从率由63.60%提高至83.01%(P<0.05);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率由2.77%下降至1.38%;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由0.50%下降至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标本以下呼吸道痰标本为主(41.25%);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为主(53.39%).结论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联合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