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LRs介导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参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宫颈癌的作用

    赵卉张玮璨张莎莎王瑞敏...
    1217-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s)介导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参与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致宫颈癌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170例hr-HPV感染患者,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炎组5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50例,宫颈癌组20例,检测宫颈组织中TLRs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结果 与宫颈炎组比较,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TLR4、TLR7、TLR9、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IL-6、IL-10、TNF-α、HMGB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TLR3、IFN-β基因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LSIL组比较,HSIL组、宫颈癌组TLR4、TLR7、TLR9、NF-κB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TLR3、IFN-β基因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HSIL组比较,宫颈癌组TLR4、TLR7、TLR9、NF-κB基因表达、IL-6、IL-10、TNF-α、HMGB1、CD8+水平升高,TLR3、IFN-β 基因表达、CD3+、CD4+、CD4+/CD8+水平降低(P<0.05);与LSIL组比较,HSIL组、宫颈癌组IL-6、IL-10、TNF-α、HMGB1、CD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D3+、CD4+、CD4+/CD8+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宫颈炎组比较,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CD3+、CD4+、CD4+/CD8+均有不同程度降低,CD8+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hr-HPV可能参与了宫颈TLRs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相关炎症因子分泌,抑制CD3+、CD4+分化,并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抑制,促进宫颈疾病的进展.

    Toll样受体炎症因子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王秀英崔芹韩利伟冯文...
    12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CIN患者124例,分别将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51例分为HSIL组,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73例分为LSIL组,选取同期进行常规体检(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的宫颈正常者10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结果发现,HPV感染、阴道微生态异常、白细胞介素-2(IL-2)是影响LSIL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首次性生活年龄、HPV感染、阴道pH、阴道微生态与IL-2是影响HSIL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IN发生发展与阴道微生态异常和HPV感染可能存在相关性.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微生态相关性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宋国英陈美华马岩沈建强...
    1227-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住院的76例感染性黄疸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同期70例非感染性黄疸患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将研究组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51)和预后不良组(n=25).分析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感染性黄疸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细菌培养共检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研究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经皮胆红素值(TcB)水平、肝功能损害、多脏器功能损害(MODS)和病情重度占比高于对照组,黄疸出现日龄早于对照组,病情轻度占比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5 d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患儿血清CRP、PCT、TcB水平、肝功能损害、病情重度占比及NBNA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CRP、PCT、TcB、合并肝功能损害、病情严重程度及NBNA评分均是感染性黄疸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非感染性黄疸患儿相比,感染性黄疸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明显,病情更重,预后更差.血清CRP、PCT、TcB高表达、合并肝功能损害等可能与感染性黄疸患儿不良预后有关,临床应重视.

    感染性黄疸新生儿胆红素临床特征预后影响因素

    儿童重症肺炎病原学及PCT和IL-8及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茅慧萍徐小娟俞红粉徐红...
    1232-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肺炎(SP)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患儿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2例SP患儿(SP组)及90例普通肺炎患儿(普通肺炎组)为研究对象,采集SP患儿呼吸道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检测所有患儿入院时IL-8、CRP水平及治疗24 h的PCTc;SP组患儿根据治疗10 d后临床效果,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PCTc、IL-8、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42例SP患儿痰培养共分离病原菌1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8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绝对耐药,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西丁耐药率>80%;SP组PCTc低于普通肺炎组,IL-8、CRP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好转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较恶化组高(P<0.05),致病菌种类2种、机械通气、伴并发症占比较恶化组低(P<0.05);好转组PCTc高于恶化组,IL-8、CRP低于恶化组(P<0.05);PCIS评分、PCTc、IL-8、CRP均是S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P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常见病原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SP患儿PCTc水平较低,IL-8、CRP升高,且与患儿不良预后有关.

    重症肺炎儿童病原学耐药性降钙素原清除率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预后

    外周血PCT、CRP、NLR、PLR及IgM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李小冬石小霞杨传楹蒲海波...
    1237-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免疫球蛋白M(IgM)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166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作为感染组,根据感染病原菌分为细菌组118例与支原体组48例;同期选择100例单纯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检测外周血PCT、CRP、IgM水平,并计算NLR、PLR.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不同病原菌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组与支原体组咳嗽、喘息、发热、气促、发绀、鼻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组喘息、气促、发绀、鼻塞比例高于支原体组(P<0.05),细菌组年龄≥6岁、咳嗽比例低于支原体组(P<0.05);细菌组PCT、CRP、NLR、PLR、WBC高于支原体组与对照组(P<0.05),IgM低于支原体组(P<0.05);支原体组 CRP、NLR、PLR、WBC、IgM 高于对照组(P<0.05);PCT、CRP、NLR、PLR、WBC 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CRP、NLR、PLR、WBC、IgM联合诊断支原体感染的ROC-AUC为0.854.结论 支气管哮喘儿童细菌或支原体肺部感染临床症状有差异,多个指标联合对细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支气管哮喘儿童肺部感染

    2023年贵州省医院感控专职人员核心能力现况调查和集中培训及其效果

    李雪云陈文婷韩松涛唐兰...
    1242-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专职人员核心能力现况,优化感控人员核心能力培训方案,为后续强化和提升感控专职人员能力建设的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HIPC)专职人员的核心能力调查问卷,含感染预防与控制技能、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以及培训与研究能力四个核心维度,67个测量条目.于2023年4-6月开展的为期3天的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班前后,对参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贵州省医疗机构感控人员结构主要以女性(88.38%)、护理专业(67.55%)、本科学历(75.30%)为主;感控人员的核心能力以感染预防与控制技能得分最高,培训与研究能力最弱;性别、专业背景、职称、从事院感工作年限以及人员类别是影响核心能力得分的重要因素(P<0.05);年龄、职称、从事院感工作年限和人员类别是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贵州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专职人员的结构构成有待优化,核心能力仍需持续提高.培训是提升感控人员核心能力的有效方式,未来的培训模式应针对不同感控群体和需求精准、分层开展.

    贵州省医院感染防控专职人员感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问卷调查现况调查

    FMEA在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陈旭曼陈雪茹谭细兰钟晓祝...
    1248-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方法,在多药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FMEA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进行全流程风险评估,对风险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数(RPN)高的流程实施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措施实施前、后RPN降低率及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风险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数(RPN)排列前4位分别是:床单元清洁消毒、气管插管、查体及过程监测;对这4项流程实施改进后RPN值分别下降了 82.00%、85.94%、77.50%、87.50%;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由改进前的4.20%降至改进后的2.20%,改进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MEA质量改进工具能有效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风险,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清洁消毒防控措施

    季节性流感高发期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抗菌药物认知水平和使用行为调查

    邢京宇郭丽萍贾露荣张洋...
    1253-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传染病"后的第一次季节性流感高发期,对北京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认知水平和使用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对2023年3-4月在该院发热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进行抗菌药物认知水平和使用行为问卷调查.同时通过该院信息系统收集和分析该院2023年上半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监测数据等.结果 受调查人群的抗菌药物认知率为54.40%,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不正确认知最严重;使用行为正确率为40.80%,患者存在自行囤药、自行用药、用药时在适应证、剂量和疗程等方面不遵医的不合理行为;该院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居于同期多药耐药菌的首位.结论 此次调查人群抗菌药物认知率虽然低于《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标要求,但好于既往研究结果;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行为呈现多样化;细菌耐药形势有部分加剧苗头.今后应进一步从多个渠道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发热门诊流感认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

    邹晶晶汤巧美吕珂郭敬强...
    1260-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调查其高危因素.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198例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别纳入医院感染组36例,无医院感染组162例.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现状,病原菌分布,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急诊科重症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98例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6例,发生率为18.18%,主要感染部位为患者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统,占比分别为41.67%、19.44%、13.89%;36例急诊科重症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57.14%,革兰阳性菌占比30.95%,真菌占比11.9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急诊科重症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病房每天消毒次数≥2次为急诊科重症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感染部位为患者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统,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可对高危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进而预防急诊科重症医院感染的发生.

    急诊重症医院感染感染部位病原菌危险因素

    清洗消毒机清洗不合格原因及其监测方法

    周雪周晟汀陈迪平李斌...
    1264-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清洗监测指示物对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进行观察,并在增加使用数量和点位后对影响清洗机清洗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使用某品牌黄色清洗监测指示物对清洗消毒机的清洗效果进行监测.改进前,在清洗层架顶层的四角及中心共5个位置随机放置一对清洗监测指示物进行监测;改进后采用每层放置5对(四角及中间),每层放置的方法进行监测.清洗过程结束后,观察清洗监测指示物上是否有残留,判断清洗效果是否合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改进前和改进后,清洗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4.44%和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共监测68批次,其中4层清洗架清洗批次合格率(91.18%)高于5层清洗架(70.59%)(P<0.05);改进后,共监测1 530对清洗监测指示物,有1 442对清洗合格,合格率为94.25%;其中,4层清洗架清洗数量合格率(96.91%)高于5层清洗架清洗合格率(92.12%)(P<0.001).结论 采用每层5个点位对清洗机清洗质量进行监测,更容易发现清洗机运行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才能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

    清洗监测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清洗层架清洗监测指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