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鲁林岳

双月刊

2095-2074

jk2236@zisu.net.cn

0571-88213080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浙江教育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类理论刊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双百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立足学院,加强国内外交流,鼓励创新。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理论前沿发展研究,总结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研究、教师教育、住处民技术及应用等各项成果,直接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致使义处置式"NP1+把+NP2+VP"的历时演变研究

    左姗李福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致使义处置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该构式家族中不同小类的来源,但对某一具体构式的语义演变缺乏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以致使义处置式"NP1+把+NP2+VP"为例,基于CCL语料库,采用条件推理树和随机森林算法,详细探讨各槽位的特征变化及其对构式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历时演变中,该构式呈现出从处置义到致使义的连续统,VP语义的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致使义不断增强,NP1 对NP2 的控制力逐渐减弱,NP2 对事件的控制力逐渐增强.同时,VP代表的事件由单事件演变为双事件,从位移事件扩展到状态变化事件.本研究通过考察致使义处置式"NP1+把+NP2+VP"的历时演变,为深入探讨处置式构式网络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思考.

    致使义处置式"把"字句控制条件推理树随机森林

    国际中文教育视角下的汉语隐性疑问研究

    陈茜茜崔建新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立足于国际中文教育视角,概述了汉语隐性疑问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对外汉语教材中"知道"内嵌显性和隐性疑问情况及原因,以期搭建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之间的桥梁.隐性疑问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难点之一,本文就此提出两点教学建议:一是运用语境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的优势和长处;二是运用综合教学策略,显性疑问教学和隐性疑问教学相结合,在比较中廓清汉语显性和隐性疑问的预设、焦点,以及语用功能和使用策略.

    隐性疑问显性疑问限定词短语国际中文教育

    中国学术新手学术文本中we的使用探究

    姜镕博陈念宁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称语we常见于多人合著的论文中,也见于以硕士研究生为代表的学术新手的学术文本中.自称语的运用可以建构作者身份,体现作者的语用能力,但前人研究对学术新手自称语使用的身份建构意识未进行充分概括.鉴于此,本研究自建学术新手和专家的英语学术语篇语料库,基于词汇认知变化理论框架对比分析学术新手和专家这两个群体对we的使用异同.结果显示,学术新手和专家在we的指代意义和功能意义的使用上均存在不同偏好,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指代意义模糊和功能意义重叠现象.学术新手和专家对we的使用差异体现了读者意识和身份建构意识对自称语使用的影响.

    自称语身份建构学术写作学术新手专家

    语义化的英汉祈使语气系统:加的夫语法视角

    向大军
    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关英汉祈使语气的研究往往以典型的第二人称祈使句为原型,忽略了交际角色选择的复杂性,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英汉祈使语气系统的真正本质.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的视角重新审视英汉祈使语气的相关理论与描写问题,将"祈使语气"语义化为"行动提议",并基于语料分析和统计建构了语义化的英汉祈使语气系统网络.在语义化的英汉祈使语气系统中,人称系统主要有四种选择,即受话者、发话者+受话者、发话者、第三者;功能类型可分为八类,即命令、要求、支配、希望陈述、建议、坚决提议、同意求取和提供;语气结构体现形式有(S)、S、(S)+A、O^S、S^O、F、S+A和L^S等.

    语义化英汉祈使语气行动提议加的夫语法

    复杂系统理论视域下的隐喻研究——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新闻发布稿为例

    单理扬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系统理论视域下的隐喻研究倡导将隐喻语言视作交互联结、开放发展的系统,探索语境中隐喻的表意系统状态,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本文采用复杂系统理论视域下的隐喻研究方法,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历年英语新闻发布稿为例,分析隐喻的表意系统状态.研究揭示,机构以两条系统性的隐喻叙事构建自身形象,分别为"成为具有体量的行动主体"和"形成亲密联系并共赴旅途".这两条隐喻叙事从微观层面涌现,代替抽象事实,阐释机构的建设状态和工作目标.本文希望拓展基于隐喻的话语分析方法,并对金砖国家的国际传播话语建设提供参考.

    隐喻复杂系统话语分析金砖国家国际传播话语

    中国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李未来康淑敏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革新是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文章剖析了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研究的文献(1979-2023),发现二者融合经历了萌芽探索期(1979-1992)、快速发展期(1993-2012)和平稳成熟期(2013-2023)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技术媒介从视听媒介向交互媒介、智能媒介过渡;融合理念从电化教学向资源整合、结构融合方向升级;教学上依次呈现机辅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智能教学三种样态;学习上产生了基于视听材料的自主式训练、基于信息网络的交互式学习和基于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学习三种方式.未来,信息技术将全方位融入外语教学,变革教学资源的形态和教与学的方式以及评价手段,凸显智能化和智慧化特征.

    外语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深化·还原·重构——副文本视角下马伯良《洗冤集录》英译本的法医学解读

    汪田田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伯良《洗冤集录》英译本运用封面、序言、前言、简介、注释、插图和索引等副文本,深度解读文本中的中国古代法医学,深化了中国法医学典籍的学术阐释,还原了中国宋代的严谨法制特色,重构了中国古代法医学的"科学"形象.译本在海外的高接受度彰显了深度翻译策略的重要性.灵活运用"融学于译,尊重差异"和"合理注释,张弛有度"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国法医学典籍的对外传播.

    马伯良《洗冤集录》深度翻译法医学

    合作自译视角下的《永远的尹雪艳》重译研究

    车丽洁张倩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研究聚焦同一原作被再次翻译到同一目的语的情形,以白先勇中文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柯丽德和余国藩首译本及合作自译重译本为语料,对比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并从合作自译视角探究重译本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因受译者身份、翻译动机、目标读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重译本虽然存在少量对原文的偏离,但总体上仍比首译本更贴近原文.本研究旨在丰富重译研究的视角,进而深化对重译相关问题的思考.

    《永远的尹雪艳》合作自译重译翻译修改

    《战争呼喊:戴安娜·格兰西戏剧集》之陌生化效果

    邹惠玲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德国戏剧理论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有关陌生化的论述为依据,探讨美国印第安剧作家戴安娜·格兰西的戏剧作品集《战争呼喊:戴安娜·格兰西戏剧集》所呈现的具有印第安特色的陌生化效果.本文认为,格兰西借助"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范式,以及印第安传统典仪、歌舞、戏剧独白等陌生化手段,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元素,而且把剧中印第安人物在白人内部殖民高压下的精神挣扎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引导观众冷静地审视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深入反思这种困境的复杂缘由.

    戴安娜·格兰西《战争呼喊:戴安娜·格兰西戏剧集》陌生化效果印第安文化元素生存困境

    土著艺术的越界与世界性——以维兹诺的小说《蓝鸦》为例

    李雪梅罗海琼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的越界既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也是一种审美政治在场的昭示.杰拉尔德·维兹诺从艺术的越界角度切入,再现了《蓝鸦》在越界流动中土著艺术思想的变迁,展示了土著艺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适应性与生命力及其能够在接纳外部影响的同时坚守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维兹诺无论是在跨国战争中对普遍人性的揭示,还是在跨大西洋交流中对跨文化对话的倡导,抑或是在艺术的世界性中对艺术话语的构建,无不凸显了他拒绝迎合西方殖民者的刻板信条和固化殖民想象,坚持土著艺术创作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多元性,摆脱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话语霸权的信心和决心.

    杰拉尔德·维兹诺《蓝鸦》越界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