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超分辨率成像鉴别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

    李芳黄德益林苗金宇...
    1227-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超分辨率成像技术鉴别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行腋下淋巴结穿刺检查的乳腺癌患者85例,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两组临床信息、二维超声信息、超声超分辨率成像参数信息,分析微血管密度(MVD)诊断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两组年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绝经状态、纵横比≤2、边界模糊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微小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占比、MVD均高于良性组(P<0。05);MVD诊断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度为81。18%、敏感度为79。55%、特异度为82。93%、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79。07%、Kappa值为0。624。结论 超声超分辨率超声成像对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良恶性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MVD有效提高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性。

    乳腺癌淋巴转移超声超分辨率成像微血管

    宏基因二代测序对不明原因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邱炳峰黄向韵赵华
    1230-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在不明原因肺部感染患者上的诊断性能,以阐明宏基因二代测序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桐庐第一人民医院不明原因肺部感染患者34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比较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和宏基因检测的阳性率、感染类型检出和病原体分布。结果 宏基因检测和传统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宏基因检测出的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种类和数量更多,同时混合感染或难培养病原体的检出率更高。胸痛患者宏基因阳性结果显著高于无胸痛患者(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病原体检测,宏基因检测在不明原因肺部感染的患者上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尤其在混合感染和罕见或难培养病原体上。

    宏基因不明原因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

    基于2D-STI获得左心房功能诊断老年尿毒症血透患者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岳岚姜鹏涛洪丽杰叶萌...
    1233-1234,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在早期诊断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HFpEF患者30例(HFpEF组)以及无心力衰竭症状且射血分数>50%血透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常规心脏超声下心功能相关指标、2D-STI下整体左心房储器功能、管道功能和收缩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管道功能、储备功能水平、E/A及E/E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技术可以作为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依据,为临床早期的诊疗提供有效信息。

    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射血分数保留行心力衰竭左房功能

    双定位像联合FAST技术减少胸部CT辐射剂量的效果分析

    邵琪琪钱琦姜黄维王振...
    1235-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定位像联合快速辅助扫描技术(FAST)减少胸部CT辐射剂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行胸部CT检查的门诊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FAST技术,对照组为单定位像,观察组为双定位像。比较两组CT图像的质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SNR和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DIvol、DLP、ED及SSD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采用双定位像联合FAST技术较常规单定位像胸部CT检查,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胸部CT定位像快速辅助扫描技术图像质量辐射剂量

    不典型肺结核临床及CT影像特征分析

    任红娜王立章张伟强马建兵...
    1238-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确诊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观察肺内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有无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肺外结核。结果 病灶位于上叶13例,中叶9例,下叶14例,两肺多发16例;呈肿块状4例,结节、斑片及索条48例;合并空洞11例;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13例;伴有肺外结核4例。结论 不典型肺结核多位于不典型部位,表现为结节肿块状,斑片、肺叶实变及空洞,伴有或不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充分认识这些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不典型肺结核肺结核体层摄影术

    显微镜扫描技术与人工镜检在分枝杆菌检测的效果比较

    罗梦婷余旭良朱扬帆杨利萍...
    1240-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显微镜扫描技术与传统人工镜检在分枝杆菌检测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936例,共计痰标本2789份。采用萋-尼(Z-N)抗酸染色,先后进行显微镜扫描系统FS50扫描和人工镜检,以MGIT320快速培养仪的液体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及检出时间。结果 FS50和人工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1%、8。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低阳性级别(实际条数)检出率、平均读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扫描系统与人工镜检检测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相当,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但阳性分级存在差异。扫描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缩短阅片时间,缓解人工镜检的工作强度,在临床检测分枝杆菌方面应用前景良好。

    显微镜扫描系统分枝杆菌人工镜检萋-尼抗酸染色

    瑞马唑仑对无痛肠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杨勤勤毛燕李亚楠陈珊...
    1243-124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瑞马唑仑对无痛肠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无痛肠镜检查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2组:P组为丙泊酚组(n=40),R组为瑞马唑仑组(n=40)。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7 mg,两组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术中若患者出现体动、明显的吞咽动作等情况,追加药物,维持镇静深度MOAA/S评分≤3。记录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两组间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值;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以及PACU留观时间;记录术中低血压、低氧饱和度、气道梗阻例数。结果 在麻醉后T2、T3、T5时间点P组患者MAP低于R组(P<0。05),瑞马唑仑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波动值低于丙泊酚组(P<0。05);与P组相比,R组苏醒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缩短(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和肠镜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相比,R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瑞马唑仑在无痛肠镜检查手术中的应用,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静效果理想。

    瑞马唑仑血流动力学丙泊酚肠镜检查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吴立燕祝览铭彭靖秦璐翠...
    1245-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工作后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质控小组实施前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实施期间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实施质控管理小组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价、健康教育宣教质量评价、应急专科能力质量评价、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消毒隔离质量评价均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的工作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临床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还能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吴金晶李红
    1248-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MASD)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369例行肠造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为建模组(268例)和验证组(10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MASD分为并发症组(91例)与非并发症组(177例),基于单因素分析、Lasso变量精简剔除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并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拟合度,同时在验证组中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组所有变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方差分析精简剔除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P=0。763,预测模型准确率为90。51%。预测模型外部验证总准确率为77。23%,Hosmer-Lemeshow检验P=0。516,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1)。结论 PMASD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皮肤损伤,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肠造口术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测模型护理

    微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协作精准疼痛护理对胃癌术后疼痛的影响

    陈芬傅忆玲陈敏兰朝阳...
    1250-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协作精准疼痛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胃癌限期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术后指导、健康宣教与疼痛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术后指导基础上,行微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协作精准疼痛护理。观察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术后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变化情况,同时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护理1周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视频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协作精准疼痛护理对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疼痛、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有明显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

    胃癌微视频健康宣教多学科协作精准疼痛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