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孙申田

月刊

1005-0779

zjlczz@sina.com

0451-82117809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针灸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名医经验、临床报道、物种针法、俞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铁死亡相关通路探讨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王文慧沈燕彭拥军李礼...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偏头痛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在临床中取得极大的疗效,而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发现的细胞死亡的新形式,在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无关于铁死亡在偏头痛发生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报道,更无基于铁死亡机制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铁死亡相关机制及其与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基于铁死亡机制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偏头痛铁死亡针刺GPX4GSHFSP1

    基于筋膜理论与卫气学说探讨针刺对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思路

    丹禹钦唐利丁懿刘丽...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筋膜理论是近年来治疗肌骨疾病的研究热点,而卫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筋膜与卫气的概念出发,对比二者存在形式的差异,探讨筋膜理论与卫气学说在位置结构、功能和病理3个方面的相似性,强调二者论治疾病的"整体观".并阐释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发病机理与筋膜及卫气密切相关,针刺可以通过干预筋膜和卫气达到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良好效果.本研究为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非特异性腰痛筋膜卫气针刺治疗思路

    "疏肝调神"针灸联合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张明垚马祖彬卢岩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疏肝调神"法针灸联合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疏肝调神"针灸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测听听力阈值、常见伴随症状(耳鸣)严重程度(TEQ)、汉密尔顿抑郁(HAMD)与焦虑(HAMA)程度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治疗后两组患者纯音测听听力阈值、TEQ、HAMD与HAMA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灸联合疗法可有效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听力损失程度,改善常见伴随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突发性耳聋暴聋疏肝调神针刺实按灸

    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队列研究

    Bekbolat Ulbolsyn赵建新高源洁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地仓、颊车采用互透提拉针法,对照组地仓、颊车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4周,1次/d,5 d/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波特曼评分标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评分(FDIS)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波特曼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量表转为I级的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DIP评分数值、FDIS评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与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较好疗效,且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优于相对传统针刺疗法.

    周围性面瘫地仓颊车互透针刺透刺提拉针法

    八髎穴齐刺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研究

    苏毅王怀泽王超熊应宗...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八髎穴齐刺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红外偏振光采用振荡模式照射针刺部位,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八髎穴齐刺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指地距离(FFD)评价腰部主动前屈受限程度,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在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和FFD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降低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F-36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八髎穴齐刺针刺法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在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腰部前屈活动方面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疗效明显.

    急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八髎穴齐刺法红外偏振光

    温针灸脐周四边穴对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彭学慧林明慧高淑铮陈惠...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脐周四穴对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CID)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121例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61例和温针灸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加味归脾汤进行常规治疗,普通针刺组取百会、神门、安眠、内关及三阴交等穴位进行常规针刺干预,温针灸组取百会、神门、安眠与脐周四边穴等进行温针灸干预,3次/周,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及睡眠结构相关指标[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OL)、睡眠效率(SE)、入睡后的觉醒(WASO)以及N1、N2、N3和REM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褪黑素(MT)含量水平.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IS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温针灸组PSQI评分、ISI评分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TST、SE、N3%和REM%值明显升高,SOL、WASO、N1%和N2%值明显降低(P<0.05),且温针灸组患者睡眠结构相关指标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5-HT及MT水平明显升高,D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温针灸组患者血清中5-HT、DA及MT水平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灸脐四边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调节血清中5-HT、DA及MT水平.

    温针灸脐四边穴慢性失眠睡眠结构心脾两虚型

    分期针刺法治疗对Brunnstrom Ⅰ~Ⅱ期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程芳赵辉杨晓静沈菲...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缺损程度变化相关性与Brunnstrom Ⅰ~Ⅱ期脑卒中患者应用分期针刺法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脑卒中分期为BrunnstromⅠ~Ⅱ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4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73例)、常规组(73例);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分期针刺治疗;采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活动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及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活动指数、神经功能损伤及认知功能变化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甘氨酸(Gly)、血-氨基丁酸(GABA)水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FMA评分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比较常规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和MMSE评分明显升高且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常规组治疗后,研究组Brunnstrom Ⅱ期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常规组治疗后,研究组的Gly、GABA与SOD水平明显升高且Lp-PLA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MA评分与NIHSS评分之间呈现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Brunnstrom Ⅰ~Ⅱ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期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BrunnstromⅠ~Ⅱ期脑卒中分期针刺法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分析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温度特征

    马镓钰杨志新陈建华王星杰...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前后温度进行测定,总结"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干预后温度特征.方法: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内关透灸外关30 min和常规艾灸内关30 min,比较干预前后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郄门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与三阳络穴8穴温度及红外热图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相同穴位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前后各穴位温度变化均存在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大陵穴、内关穴和外关穴干预前后温度差值相较于对照组大陵穴、内关穴和外关穴干预前后温度差值存在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内关穴与外关穴温度差值较对照组中内关穴与外关穴温度差值具有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虽与常规艾灸内关穴一样可以促进艾灸腧穴本经与表里经气血的运行,沟通表里两经,产生循经热效应.但"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相比于普通艾灸方式具有更强渗透作用及传导作用,其平衡表里两经气血的作用更强,能更好地起到阴阳相济的作用.

    内关外关相对穴红外热成像透灸

    方氏头针结合子午流注纳子法对失眠患者血清GABA、Glu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媛媛安琪安军明刘艳芳...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方氏头针结合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观察组给予方氏头针结合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两组患者1次/d,每周5次,连续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血清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两组患者PSQI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GABA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上升,Glu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方氏头针联合子午流注纳子法组在血清GABA水平上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氏头针结合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失眠确有疗效,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GABA、Glu水平有关.

    失眠方氏头针子午流注纳子法γ-氨基丁酸谷氨酸随机对照试验

    尺胫针结合丹鹿通督片加麦肯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王向向张立颖张健李利霞...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尺胫针结合丹鹿通督片加麦肯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镇痛效应和致疼因子及ERK、p-P38表达的影响.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鹿通督片结合麦肯基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丹鹿通督片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尺胫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Frankel脊髓损伤评分、VAS疼痛评分、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以及一氧化氮(NO)等致疼因子表达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41/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大便无力和排尿不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Frankel脊髓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血清PGE2、5-HT以及NO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血清ERK、p-P38MAPK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胫针结合丹鹿通督片加麦肯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疗效更佳,有助于修复马尾神经损伤,降低致疼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影响ERK、p-P38MAPK的表达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丹鹿通督片尺胫针麦肯基疗法马尾神经损伤致痛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