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孙申田

月刊

1005-0779

zjlczz@sina.com

0451-82117809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针灸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名医经验、临床报道、物种针法、俞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烧山火针刺手法结合隔附子饼温针灸治疗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研究

    王红季芳王立东杨贵尊...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手法结合隔附子饼温针灸治疗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结合隔附子饼温针灸,1次/d,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1次/d,连续服用1个月.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Ⅰ-P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Ⅰ-PSS评分、中医症状评积分和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治疗组愈显效率53.3%(16/30),对照组愈显率23.3%(7/3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山火针刺手法结合隔附子饼温针灸能有效改善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各项症状,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良性前列腺增生肾阳亏虚温针灸隔附子饼灸

    圆利针复合刺法治疗单阶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夏德鹏陈培芳王任阳陈志阳...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圆利针合谷刺配合挑拨拉伸病变腰椎侧隐窝处的黄韧带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24/3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3%(13/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圆利针复合刺法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

    腰椎椎管狭窄症圆利针复合刺单阶段

    基于激活似然估计法的针刺阳明经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中枢机制研究

    罗阿呷哈国栋田子雷赖宁源...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针刺干预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临床研究结果,筛选针刺阳明经穴干预该病的中枢核心、稳定核团,为针刺治疗本病的中枢作用机制提供可靠证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文献数据库,收集从建库-2022年12月使用fMRI观察针刺阳明经穴治疗卒中后脑区变化情况的研究.使用Ginger-ALE 3.0.2软件计算脑区激活似然评估(ALE)分布,最后使用DPABI软件进行图像整合.结果:共有20篇文献纳入研究,包括356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异常的大脑功能活动模式,异常的脑区主要与额叶、颞叶、边缘系统以及小脑有关;针刺阳明经穴对缺血性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左侧顶叶和小脑后叶(具体包括:顶下小叶、缘上回、中央后回以及下半月小叶、蚓锥体和小脑扁桃体)功能活动有稳定的调制作用.结论:卒中发生后相关运动支配脑区存在损伤与功能重塑;针刺阳明经穴可以稳定调节缺血性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优势侧运动-感觉系统功能活动.

    中风偏瘫针刺阳明经功能磁共振成像激活似然估计法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

    赵晓慧李德辉高维娟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参照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核心穴位,并预测核心穴位治疗ICV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以醒脑开窍法为原则的针刺治疗ICVD的相关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软件对穴位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获取核心用穴;运用Cytoscape软件将穴位-靶点-疾病互作网络可视化;运用String数据库筛选核心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通过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关键靶点进行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并运用Bioinforma-tics免费在线平台对富集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共纳入文献70篇,相关腧穴17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醒脑开窍针灸的核心用穴为: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及委中;通过穴位-靶点-疾病网络可以看出作用于核心用穴可使TIMP-1、BDNF及VEGF等33个表达因子上调,使MMP-9、NSE、IL-6及TNF-α等49个表达因子下调;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得出核心用穴的核心作用靶点包括AKT1、IL6、TNF及IL1B等17个;通过富集分析得出,醒脑开窍法治疗ICVD可能是作用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实现的.结论: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和委中为醒脑开窍法治疗ICVD的核心用穴,核心用穴通过调控AKT1、IL6、TNF与IL1B等核心靶点,参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治疗ICVD.

    网络药理学醒脑开窍针刺核心用穴缺血性脑血管病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电针对癫痫大鼠血浆代谢物变化的影响

    文立杨程为平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电针对癫痫模型大鼠的血浆代谢模式,初步探讨电针治疗癫痫的生物标志物,揭示电针改善癫痫的潜在代谢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SD大鼠,通过戊四氮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15 min/次,1次/d,连续28 d.评价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癫痫发作情况;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病理改变;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各组大鼠的血浆代谢轮廓,经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结合数据库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经KEGG富集代谢通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升高显著(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共筛选出11个显著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到4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共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7个,富集分析得到差异代谢通路2条,均参与了色氨酸代谢.结论:电针可降低癫痫大鼠的发作频率、改善海马结构损伤,其生物学机制涉及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相关途径.

    癫痫电针代谢组学

    针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血清激素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梁学梅褚梦圆张晗闫颖...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大鼠血清激素、卵巢形态学变化及卵巢组织中p-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DOR的可能机制.方法:18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模型组、针刺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DOR大鼠模型,空白组仅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针刺组取肾俞、关元、中极、气海、太溪、双侧三阴交和双侧子宫穴进行针刺,每次留针20 min,1次/d,连续21 d.空白组、模型组:仅抓取不进行干预,1次/d,连续21 d.观察比较各组间大鼠的血清激素改变情况,HE染色法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改变、卵巢中各级卵泡及黄体的数目变化,颗粒细胞层厚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p-PI3K、p-Akt及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FSH、LH水平升高(P<0.05),血清E2、AMH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组织中各级卵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组织中PI3K、Akt及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血清FSH、LH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AM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组织中各级卵泡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组织中p-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DOR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促进卵泡数量增加.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卵巢组织中p-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有关.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针刺p-PI3Kp-Aktp-mTOR

    符文彬教授从阳论治焦虑相关性失眠经验撷要

    吉祥李仲贤陈锐明石国傲...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精灸技术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的临证经验.符文彬教授认为焦虑相关性失眠的基本病机在于"阴阳失和,气血失调",更指出"阳虚"是其发病的本质.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符文彬教授重视阳气与神之间的关系,主张从阳论治,以阳驭神,以温阳开郁、调畅神机为治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一种"精而效验"的精灸技术,常选用引气归元、五脏俞以及大接经等穴位治疗,收获良效.本研究总结了符文彬教授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的经验,旨在进一步探讨精灸技术在诊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从阳论治精灸技术失眠焦虑符文彬

    基于肠道菌群探究针刺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

    王伽松马育轩方芳龙宇...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为慢性复发性精神疾病,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较好,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病与肠道菌群有很高的相关性,而针刺治疗则可以减轻患者对空肠黏膜屏障的损害,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本研究主要基于肠道菌群角度探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提供参佐.

    抑郁症肠道菌群针刺

    基于NF-κB信号通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黄小圆田旭升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作为常见精神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焦虑和抑郁等严重后果.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大脑海马体细胞内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抑郁症的发作和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异常激活该通路导致中枢系统炎症和抑郁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推进抑郁症的发展.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来治疗抑郁症,其干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修复神经损伤,减轻抑郁程度.本研究旨在综述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以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对相关针灸方法进行评述,并讨论其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抑郁症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针灸

    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许瀚予吴林纳巴特张元...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却鲜有阐述.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机制研究文献,结果显示,针灸通过干预相关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的含量,改善睡眠结构,增加REM睡眠时间来提升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针灸还可调控人体昼夜节律及生物钟功能,进一步协调睡眠-觉醒周期,恢复正常睡眠;此外,针灸调节脑血管反应性,增加局部脑血流供应,有效治疗PSI.未来研究应从对单一因素的研究逐渐转向多个靶点间相互作用的探索,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的优势选穴、刺激参数,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案等,多角度、多层次探明针灸治疗PSI的相关机制.

    卒中失眠针灸机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