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

肖称萍

旬刊

1001-7518

zjltzzs@263.net

0791-83831866;83831957

330038

南昌市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

职教论坛/Journ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劳动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康、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孟广平等领导同志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己遍及全国3l个省(市、区),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深受职教界的普遍青睐,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向

    韦妙刘小艳谯欣怡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职业教育承担着为乡村振兴培育各类紧缺人才的历史重任.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出发,乡村人才振兴实质上是乡村人力资本的开发和优化问题,职业教育应确立在乡村人才振兴进程中的价值定位,发挥自身多层次、宽口径的技能供给优势,着力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创新型生产经营人才、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以及终身学习型科技人才.然而,师资配置结构失衡、人才培养方向偏离以及乡土吸引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现阶段职业教育作为乡村优质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渠道的效能释放.因此,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首先应完善乡村优质职教师资补充机制,厚植创新型生产经营人才成长土壤;其次应填补非认知能力培养短板,优化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育模式;再次应重视人力资本长期投资,支撑终身学习型科技人才生涯全程.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人力资本理论

    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资历框架建设:目标、内容与模式

    李同同吴南中谭绍华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以资历框架中的能力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和实施教育效果评价的参考依据,能够使得职业教育在不断对标国家质量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类型定位.资历框架内蕴强化统一标准、建构内在互动、强调主体自觉和实施成效为本的核心隐喻,其不仅能够打通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成长通道,也能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教师队伍构建等提供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的类型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类型化视域下的资历框架建设目标为以资历框架支撑内容标准架构、以资历框架整合多元行动主体、以资历框架聚集优质教育资源、以资历框架支持学习个性化和以资历框架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主要内容为强化标准建设、规则建设和应用模式建设.参考国外多个国家和国内有关资历框架建设经验,职业教育资历框架体系应该具备高层级性、等值融通性、动态适应性和终身性等典型特征,使得职业教育资历框架能够深刻对接现代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

    职业教育类型化资历框架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职产教融合应然特征、实然困境与深化路径

    孙友赵文平王仲民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在于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统筹深化融合.从系统论视角将产教融合看作整体组织,深化产教融合内外部支持体系亟待完善、实施主体能动性亟待提高、企业参与动力亟待加强,以此探究产教融合深化的突破路径,从而有助于高职院校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引领各相关主体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系统论高职院校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基于32所职业本科院校教育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

    彭晋全王静霞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培养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逻辑旨归和目标导向.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质与变革,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化发展.以32所职业本科院校为例,依托近3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发现,32所职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起点、以"产教融合"为实践进路等共性特征.此外,32所职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凸显及标准方式上存在较大校际差异.据此,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在于明确"人才规格+职业能力"的类型目标定位;推进"标准引领+任务导向"的实践育人过程;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配套培养制度;构建"动态调整+分类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报告文本分析

    实践导向的类型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有效进路——来自德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何伟光唐玉溪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已经获得政策许可,亟待探究推动其从试点探索走向稳健落地的实践方案.经过近半个世纪努力,德国业已将职业本科教育建设成以实践为导向的重要本科教育类型,呈现由应用科学大学专门负责举办、与普通本科教育形成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具有上下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支撑、拥有不可替代的办学功能及根植于独特的社会文化土壤的主要特点,探索出在入学资格上强调实践经历、重视校内外实践课程安排、展开以实践性为导向的教学创新、推动面向实践的研究与育人相统一、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以认证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等方面经验.德国经验启发我国应沿着"实践导向的类型教育"进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加强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建设,面向产业所需优化人才选拔,突出课程设计的实践导向,通过形式创新提升教学效果,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发挥优势办出职业本科教育特色.

    职业本科教育实践导向类型教育本科教育类型德国

    科教融汇理念下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价值与进路

    陆宇正汤霓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教融汇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理念,发挥着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协同效应,具有整合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价值.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快速发展,经济社会越发需要大量创造型技能人才,而科教融汇有其历史性内涵与现实性外延,有益于支撑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此类人才.面向现实,科教融汇是助力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关键之举,这一理念的融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与科研能力.为此,各类院校需着力推进科研与教学系统融合育人制度,创新应用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借助多维手段助推研创师资队伍建设,并创设面向实际生产的科教融汇校园文化,以此培养、选拔与发掘更多创造型技能人才,为经济、产业与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科教融汇职业本科教育创造型技能人才人才培养创造性思维

    谁的支持对学习投入影响大:老师还是同学?——基于中职生自尊的中介效应分析

    袁紫燕郑烨珺李俊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投入是影响学生学业投入的重要因素,研究基于对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54名中职生的调查研究,以中职生自尊水平为中介,同时考察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经过AMOS建立SEM结构方程模型以及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职生自尊水平普遍偏低,且自尊水平并未在家庭背景、年级及户籍性质因子上产生显著差异;中职校同学支持对学习投入的直接效应大于教师支持,且对学习投入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中职校同学支持对学生的自尊水平起到显著的反向影响作用,而教师对中职生的自尊水平未起到显著影响作用;中职生的自尊水平对学习投入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部分研究发现从表面上看有些不符合常识,但经过深入分析能够得到解释,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职生自尊与学习的关系.建议教师应给予学生多方位支持,正确引导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形成与发展,教给学生正确维护自尊的方法,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情感,切实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学习投入同学支持教师支持中职生自尊

    中国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王晓丹侯怀银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目前,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从单数到复数演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从单一到多元演进,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从历史与实践中生成.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四方面亟待突破的问题,即建设立场上进一步明晰目的、建设方式上进一步突出特色、建设形式上进一步聚焦实践、建设水平上进一步关注整体.基于以上问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应当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等内在逻辑,坚持逻辑起点、遵循规律、把握大局、关注整体的方法论基础,并通过四方面具体路径展开建设:立基体系全局,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把握学科规律,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坚持实践本位,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立足中国立场,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我国社区教育供给的历史变迁与演变逻辑——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丁海珍黄家乐孙慧宇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985年以来中央、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54部社区教育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社区教育供给呈现出供给主体从民间力量供给到政府主导供给再到多元供给,供给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拓展到各年龄、各类型的人群再到社区治理,社区教育供给能力从规模扩大的外延式供给到完善体制的内涵式供给发展等方面的变迁逻辑.在教育现代化理念引领下,要形成以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的基本社区教育供给政策话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社区教育供给政策价值取向、以多元化治理为核心的社区教育供给政策执行环境.

    社区教育供给变迁逻辑政策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在职学生在线学习注意力驱动机制研究

    董申王松马莉萍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学习的效果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内容得以传达的基本保证之一.在职学生的学情与一般学生存在明显差异,有必要专门探讨.基于针对教师、学生的访谈和课堂录像,运用扎根理论对在职学生在直播、录播、慕课、微课中的注意力现象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在职学生在线学习的注意力驱动机制模型.学习动机是在线学习注意力的主要内驱力,任务机制下的师生互动和"自组织"同伴学习等策略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核心手段,课程安排、技术平台、教学团队对在线教学有支撑作用.在线学习注意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对"距离感"的消解、对课程情境的建构.建议参照这些注意力驱动机制,多策并举提升在职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

    在职学生在线学习注意力学习动机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