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钝化产品对水稻生产中镉、铅、砷的钝化效果

    杨西帆郭彬裘高扬刘俊丽...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持续2 年(2021-2022 年)研究了市售 6 种钝化剂不同施用量(0、2 250、4 500、6 750 kg·hm-2)对土壤中镉(Cd)、铅(Pb)、砷(As)有效态含量,土壤pH值,及稻米Cd、Pb、A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用量的钝化剂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As含量。其中,施用6 750 kg·hm-2长效型钝化剂的效果在2021 年最优,土壤pH值由5。00 提高至6。98,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分别显著降低82。2%和98。6%。此外,长效型钝化剂在4 500 kg·hm-2 用量下,第二年的稻米镉含量仍可显著降低90。8%。综上,在对比的6 种钝化剂中,长效型钝化剂阻控水稻籽粒Cd富集的效果和持效性最优,推测与其碳酸钙含量较高有关。

    水稻重金属钝化剂碳酸钙

    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与抗病相关蛋白VOZ2的互作分析

    罗英杰崔维军王忠华吴月燕...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蘖矮秆基因dwarf-3(D3)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基因,拟南芥中的MAX2基因与D3 同源,且MAX2 参与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本研究以水稻泛素连接酶D3 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筛库,发现水稻抗病相关蛋白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与D3 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证实,D3 与VOZ2 存在互作。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后,VOZ2 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到显著诱导。利用水稻原生质体开展的亚细胞共定位实验发现,D3 与VOZ2 共定位于细胞核。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发现,D3 与VOZ2 在烟草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产生较强的荧光,进一步证实了D3与VOZ2 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D3 和VOZ2 在水稻抗病防卫反应中的功能与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水稻泛素连接酶D3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蛋白互作酵母双杂交亚细胞共定位

    无人机观测时间对玉米冠层叶绿素密度估算的影响

    周丽丽冯海宽聂臣巍许晓斌...
    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时间获取的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对玉米冠层叶绿素密度(canopy chlorophyll density,CCD)估算的影响,分别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籽粒建成期、乳熟期和蜡熟期选择同一天的 10:00-10:59、11:00-11:59、13:00-13:59 和14:00-14:59 进行无人机多光谱观测试验,并结合PROSAIL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CCD数据,分析一天中不同时刻典型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及CCD估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一天中,无人机玉米冠层反射率和与实测CCD相关性较好的植被指数值均随时间变化,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变化最明显,越接近12:00,实测的植被指数值越低,而在一天的不同时间PROSAIL模型模拟的植被指数值几乎没有差异。在同一天,基于不同观测时间获取的同一植被指数与实测CCD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指数间的差异不一致;而模拟得到的同一植被指数与CCD的相关性在同一天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明显。在不同生育时期,基于不同观测时间无人机数据构建的CCD估算模型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精度,但不同观测时间的估算结果存在差异,决定系数最低的为0。53,最高的为 0。80。这些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光谱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10:00-14:00),无人机影像获取时间仍对玉米CCD估算有影响,越接近 12:00,估算精度越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作物的CCD精准估算提供基础支撑。

    冠层叶绿素密度观测时间机器学习PROSAIL模型玉米

    基于GBS测序的全基因组SNP揭示大凉山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分化

    冷益丰罗樊陈从顺丁鑫...
    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地方品种是玉米育种种质的重要来源,其类型丰富、部分性状田间表现突出,常含有可利用的优良抗性基因。大凉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生产中积累了各具特色的玉米地方品种,但缺乏系统的遗传研究,导致本区域的玉米育种利用进展缓慢。本研究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技术,对收集自大凉山不同地方的360 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亲缘关系与遗传分化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产生有效数据250。99 GB,所有样本获得1 659 033 712 个clean reads,平均reads数量为4 608 427,平均raw base为0。70 GB,clean base为0。67 GB。各样本的Q20 平均值大于等于94。57%,Q30 平均值大于等于87。14%,平均GC含量48。20%。经过SNP calling并过滤,获得 124 342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32 063 个插入缺失(InDel)位点(其中插入位点 15 738 个、缺失位点 16 325 个)。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将360 份玉米地方品种群体分成A和B两大类群,支持玉米杂优两群学说;结合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群亲缘关系较远,呈现遗传分化;群体结构分析进一步把其分成 9 个亚群。类群A与B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Fst)为0。462 2,类群A的核苷酸多样性(πA)高于类群B;选择性清除分析得到96 个基因组区域,对前5%的基因组区域进一步分析,共检测到418 个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发现富集的基因组区域中包含寒冷响应基因、缺水响应基因、病菌响应基因等与逆境应答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为大凉山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玉米大凉山地方品种基因分型测序亲缘关系

    鲁中肉羊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的遗传参数估计

    杨存明刘静张梦华张晓雪...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估计鲁中肉羊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的遗传参数,分析各性状间的遗传规律,以期为鲁中肉羊育种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收集2015-2019 年共15 040 条鲁中肉羊体尺、体重数据,以初生、3 月龄、6 月龄、周岁和成年阶段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管围性状为研究对象,利用DMU软件中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动物模型,以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和性别为固定效应,以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随机效应,估计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初生至成年阶段鲁中肉羊的体重的遗传力为0。18~0。51,体高的遗传力为0。15~0。60,体长的遗传力为0。09~0。42,胸围的遗传力为0。11~0。43,胸宽的遗传力为0。05~0。39,胸深的遗传力为0。06~0。21,管围的遗传力为 0。11~0。59,初生至 6 月龄阶段母体遗传力为 0。15~0。26,不同阶段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0。52~0。98,表型相关系数为-0。05~0。95,不同生长阶段间体重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0~0。87,表型相关系数为0。01~0。91。综上,母体遗传效应对鲁中肉羊早期生长性状影响较大,随着成长母体遗传效应逐步减弱,周岁阶段体重遗传力在本研究中最高,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间存在中到高的遗传相关,各生长阶段间6 月龄与周岁阶段体重遗传相关系数最高。

    鲁中肉羊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母体遗传效应遗传参数

    高温胁迫对小黄鱼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何雨刘峰张天乐楼宝...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温胁迫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通过人工控温,按照2℃·h-1的升温速率将水温从自然水温15℃升高至31℃(实验组)并维持此温度至96 h,同时设置15℃的常温对照组。分别于处理组水温达到31℃后的0、6、12、24、48、72、96 h时,同时采集处理组和对照组肝脏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的组织学变化,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31℃处理0h时肝脏组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类似,无显著变化。但是,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肝脏组织损伤逐渐加重,96 h后肝脏呈现严重损伤,表现为水肿、细胞核消失甚至溶解和肝组织局部坏死,以及肝细胞原有结构破坏等现象。此外,随着高温胁迫的持续,肝脏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加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小黄鱼的肝脏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并诱导大量细胞凋亡。研究结果明确了高温胁迫对小黄鱼肝脏组织的影响作用,对于小黄鱼养殖管理避免肝脏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黄鱼高温胁迫肝脏组织结构细胞凋亡

    抗蜜蜂病毒天然产物的初步筛选研究

    黄知楚周倪红刘瑶郑火青...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具有抗蜜蜂病毒作用效果的天然产物,给感染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APV)的蜜蜂分别饲喂含有9 种天然产物(百里酚、青蒿素、梓醇、胡椒碱、可可碱、苦杏仁苷、咖啡酸、橙皮苷和ρ-香豆酸)各两种浓度的蔗糖溶液,采用RT-PCR法检测9 种天然产物饲喂7d后对蜜蜂体内病毒的抑制效果,同时测定可能有效的天然产物对蜜蜂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接种IAPV病毒实验条件下,10 μmol·L-1百里酚饲喂7d后IAPV病毒载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未外源接种病毒的条件下,10 μmol·L-1百里酚饲喂7d后蜜蜂携带的IAPV和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BV)病毒载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卵黄原蛋白基因在转录水平显著提高。经过筛选发现,蜜蜂饲喂10 μmol·L-1百里酚7d后能达到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百里酚可成为抗蜜蜂病毒药物研发的潜力成分。

    蜜蜂天然产物病毒免疫

    不同培养时间金针菇栽培基质的饲用营养价值评定

    王菲韩宇杰房义向海...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定培养时间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栽培基质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在金针菇栽培的第0、9、14、18、22、29、36、51 天收集金针菇栽培基质,测定基质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与氨基酸组成,并采用尼龙袋法测定在瘤胃中进行体内消化0、2、4、8、12、24、48、72 h后样品的干物质消失率,及24h和 48h的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与处理前相比,培养29d的基质中,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提升至8。96%,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提升至0。47%和1。01%,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降至试验条件下的最低水平(7。72%)。培养 51d的基质中,半纤维素含量达 31。37%,是各处理中最高的,且有较高的干物质消失率。综上,金针菇栽培基质可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资源,最适利用时间为培养29 d。

    金针菇营养价值干物质消失率栽培基质

    基于大球盖菇基因组的SSR分子标记开发及指纹数据库应用

    李雪松孙达锋刘绍雄张俊波...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3 个大球盖菇菌株及其已公布的基因组为试材,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球盖菇基因组上的SSR类型及分布,设计了100 对SSR引物开展试验验证,以期为大球盖菇的种质资源鉴定、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总计检索到6 种SSR类型的2 124 条序列,其中主要以三核苷酸类型为主,共计704,占SSR总数的 33。15%;五、六碱基重复类型较多,但总和只占全部SSR数量的14。59%。由验证试验获得16 对引物,其中引物DQGSSR020、DQGSSR031、DQGSSR077 的多态性较高、特异性好、无杂峰、荧光亮度高、区分度好。同时,基于 16 对SSR引物进行大球盖菇DNA指纹编码构建,获得了13 个大球盖菇菌株的32 位数分子指纹数据库编码。

    大球盖菇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开发

    西瓜蔗糖转运蛋白SUT家族的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表达分析

    寿伟松王铎沈佳许昕阳...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蔗糖转运蛋白(SUTs)作为蔗糖主动转运的主要载体,在分配同化物从源到库组织的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尽管SUTs的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已在高等植物中得到了深入研究,但该基因家族尚未在西瓜中进行鉴定。本研究在西瓜基因组中共鉴定了4 个ClSUT基因,并对其基因和蛋白结构、保守基序、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分布、进化关系、启动子元件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明,亚族Ⅰ的ClSUT3 和ClSUT4 基因均只含有一个内含子。所有ClSUT均被预测定位在质膜中,它们均含有一个保守的MFS-2 结构域,并且含有与之对应的5 个保守基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拟南芥、水稻和西瓜中的SUT分为5 个亚族,西瓜ClSUT与拟南芥SUT的亲缘关系更近,被聚类在亚族Ⅰ、亚族Ⅱ和亚族Ⅴ。还在西瓜ClSUT基因的启动子中鉴定到一些与激素和逆境响应相关的作用元件。此外,转录组数据表明,西瓜ClSUT基因的表达对渗透和盐胁迫呈现多样性,很可能参与西瓜对这些逆境的响应。

    西瓜蔗糖转运蛋白SUT果实发育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