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通讯
职教通讯

史国栋

旬刊

1674-7747

zjtx@jstu.edu.cn

0519-86999916/5

213001

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职教通讯/Journal Commun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几家职教刊物之一,创刊20年来,《职教通讯》逐步形成了切合时代脉博,贴近职责实际,准确把握职教热点与难点,及时为职教实践提供有益指导,融理论性、报道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连续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喜新不能厌旧

    庄西真
    1页

    手工业者工匠精神形成机理及其培育启示——基于对20位法国从业者的访谈

    邓珏李明晋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法国 20 位手工业者进行了访谈,揭示了其工匠精神形成机理,即个体因素作为激发力量、环境因素作为支持力量,共同推动个体对工匠精神的接受与注意,而由于工匠精神的初步彰显,个体所获得的成就感、自尊感、幸福感,又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成为新的激发与支持力量,促进个体工匠精神的逐步内化,如此循环往复,引导个体不断追求极致、走向卓越.据此机理,面向职业院校,提出助力学生家庭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建立德技并重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创建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等相关建议.

    工匠精神扎根理论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研究

    高茜邓宏宝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自编问卷对长三角地区 10 所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成效和不足.初步发现,部分学校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构建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开展专题活动、实施校企共育及加强考核评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学生确立了一定的工匠精神意识,师生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认可度较高,但少数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不够重视、工匠精神未能融入课程教学、培育工作缺乏体系化设计、校企共育工匠精神相对薄弱、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为强化相关工作,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职业院校需转变办学理念、开展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注重专业教学渗透、锻造"工匠之师"队伍、营造工匠文化氛围、推进校企合作育人.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N市两所技工学校为例

    朱佳雨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机构,肩负着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责任与使命.以N市两所技工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理念上重技轻道、理解片面,内容上指向不明、特色不足,方式上重理轻实、学用落差,评价上标准模糊、方法单一,成效上理解浅显、践行不够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成效,技工院校应明确"三匠"合一的培育目标、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培育内容、完善多维并重的培育路径、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营造多方协同育人的社会氛围.

    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

    做中国式现代化社区教育的"行动派"

    崔景贵吴济慧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终身学习时代内蕴着社区教育发展的无限张力,未来我们要坚定自信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路.要坚持创新行动,在深入学习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育人意蕴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未来社区教育发展新定位、新趋向,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给社区教育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数字化转型行动重塑社区教育新生态.要坚持协同行动,推动社区教育现代化"大有作为"的积极实践,探索打造多主体共生、多目标共融、多样态共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要坚持校本行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基于未来人才需求变化,立足校本研究和校本行动,积极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教育教学系统性变革,切实提供更为适合、更加优质、更有意义的社区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社区教育创新行动协同行动校本行动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工厂建设研究——基于AGIL模型的分析框架

    黄秀娟吴珺周凯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教学工厂作为产教融合的产物,旨在通过整合企业、学校和社会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向现代化、数字化方向迈进.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以AGIL模型为框架,分析了数字化教学工厂的适应、目标实现、整合和模式维持功能.通过对其功能指向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数字化教学工厂在满足行业需求、提升学生实作能力、提高育人质量和实现教学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其在现实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期为未来数字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思路.

    结构功能主义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工厂AGIL模型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的实践定位

    刘菊华王卫华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职业教育法》把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重申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的改革目标.作为中国特色考试招生制度,职教高考制度的当务之急是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职教高考制度是一个体系而不单是一个考试,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的关键是要实现职教高考制度和普通高考制度的协同共建.具有枢纽性作用的职教高考制度,是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新《职业教育法》锚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给出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高考制度是夯实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关键一招.

    新《职业教育法》职教高考制度类型教育实践定位

    中职专业课教学目标设计的质性研究——以J省旅游服务类教学大赛作品为例

    朱云陈向阳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领着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使用NVivo 12 软件对 24 位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教学设计获奖作品中教学目标部分进行编码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表述模式较为统一,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等;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存在把教学活动当目标、用词笼统模糊以及缺乏对认知层级的精确描述等问题.由此得出: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中职旅游服务类教师应把握其整体性,正确认识表述模式的三个方面;合理区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语言陈述做到精确规范;注重学习结果分类的同时也要关注认知过程分级,让教学目标真正服务于中职专业课课堂.

    职业教育中职专业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质性研究

    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基于共生理论的思考

    曾鸣孙长坪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生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有其适切性和特殊价值.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看,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共生单元在合作理念上达成共生共赢的共生理念,在组织与行为上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共生模式,在政策制度上建立具有共生性的政策制度环境等,形成各共生单元共生发展机制.然而,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共生"问题,需要各共生单元强化校企命运共同体意识,明确现代产业学院共生单元的主体责任;紧扣产业发展方向,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共生模式;加强共生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优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共生环境.

    共生理论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邱莉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这影响到高职院校专业(群)层面教学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专业视角将反映时代精神、社会责任、技术伦理和岗位素质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为此,需要从优化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价等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