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体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体育科学
浙江体育科学

郭海英

双月刊

1004-3624

zjtykx@sina.com

0571-85060504 85062025

310004

杭州市体育场路212号

浙江体育科学/Journal Zhejiang Sport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一份体育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的办刊方针是: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体育实际,面向广大读者,交流和推广体育科学、运动实践、体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普及和宣传体育的科学知识,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技人员、体育教师、基层体育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院系学生及较高层的体育爱好者服务,成为他们的参谋助手、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振兴"三大球"背景下浙江省竞技青少年女排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路径研究

    刘大炜罗瑜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振兴"三大球"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三大球"振兴背景下我省女排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发现,浙江省在青少年女排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如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基础薄弱、培养模式单一、资源协调不畅、竞赛体系欠佳、优秀教练员训练团队匮乏等问题.提出了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寻求"学与训"的平衡点,构建"小—中—高"人才培养体系;规范与完善运动员的输送与出路制度;拓展政府与培训机构相结合培养路线;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和培养复合型训练团队和人才流动机制;优化青少年区域性排球赛事结构,构建全国性立体式竞赛体系等创新路径,以期为"三大球"项目深化落实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浙江省青少年女排后备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回浦中学篮球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育人体系研究

    孙粤李海鹏
    63-6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五育并举"时代背景下,回浦中学男篮将勇于出发和勇于变革重塑的临海式硬气融入体育教育.2023年荣获中国男子初—高中篮球联赛双料冠军,将篮球运动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历史积淀与创新发展,在新时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百折不回"的回浦篮球育人体系.通过解读回浦中学的夺冠密码,研究其独特的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篮球文化传承,阐释回浦中学可持续人才培养体系的育人价值与"百折不回"篮球精神的科学内涵.回浦中学可持续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完善的金字塔式培养架构,传承了临海的进取与拼搏,也在体育育人中激励学生勇攀高峰,"回浦模式"为浙江省其他竞技项目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同时为中小城市树立体育发展榜样,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体育事业的繁荣.

    回浦中学篮球百折不回内涵释义育人体系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达成社会适应目标的理论分析

    滕海颖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教育部 2002 年 8 月 6 日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是通过参与体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根据 2014 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高校体育课程在核心素养视阈下应该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达成高校体育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对策.这些对策可能包括:①设计体育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等社会交往能力;②组织体育活动,提供学生与社会互动的机会,如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体育项目;③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社会适应目标.这些对策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丰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理论体系.

    核心素养高校体育课程社会适应对策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受挫体验及其应对的质性初探

    严军锋方舒圆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对 17 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高校教师访谈,旨在探索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受挫体验特征及应对策略.在访谈收集的数据整理基础上,研究运用 NVivo12.0 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受挫体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认知方面的体能、技能任务承诺的受挫感以及运动创伤的受挫感.同时在情绪方面的社会目标承诺受挫感主要表现为沮丧、无助、为难和放弃的消极感受;面对体育锻炼的受挫体验,高校教师通常对自身体能和技能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认知重构,并强化获得感的情绪调节以及对社会目标承诺受挫体验的行为调节.这些应对策略对于减少体育锻炼中的受挫体验具有较好的作用,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并针对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受挫体验应对策略质性研究

    教师粗暴行为与青少年运动员睡眠状况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负面心理的链式中介效应

    田奔奔孙焱张致铜胡书培...
    83-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教师粗暴行为与青少年运动员睡眠状况的关系及核心自我评价与负面心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粗暴量表、睡眠状况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负面心理量表对 258 名青少年运动员施测.结论:①男教师粗暴行为对青少年运动员睡眠状况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而女教师粗暴行为对睡眠状况有显著的负面预测作用.②负面心理在男教师粗暴行为与青少年运动员睡眠状况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与负面心理在女教师粗暴行对青少年运动员睡眠状况之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③经过模型检验存在显著性的青少年运动员睡眠性别差异.

    教师粗暴行为睡眠状况青少年运动员核心自我评价负面心理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影响效果的横断面研究

    郑鑫虎杨孟超王国飞刘永杰...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纳入研究的 1 054 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得分、抑郁情绪得分和焦虑情绪得分进行分析,梳理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的现状,探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结果: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得分平均为 20.45±18.28,体育锻炼不足的检出率为 61.6%,抑郁情绪得分平均为 47.07±10.07,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 29.6%,焦虑情绪得分平均为 43.44±9.44,焦虑情绪的检出率为 27.4%.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方差结果也显示,体育锻炼水平越高,其抑郁情绪得分和焦虑情绪得分越低;结论: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和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缓解负性情绪.

    大学生体育锻炼抑郁情绪焦虑情绪

    体育课堂认知视域聚焦对流畅性体验的影响

    冯英歌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我聚焦量表(Self-Focus Scale,SFS)、舒尔特方格和自编《高校体育课堂流畅性体验量表》测查 716 名大学生认知视域聚焦和流畅性体验情况,研究认知视域聚焦对流畅性体验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课堂认知视域聚焦下大学生流畅性体验在性别上差异性显著,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视域聚焦(考试视域聚焦、教师视域聚焦和自我视域聚焦)显著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堂流畅性体验,考试视域聚焦与流畅性体验各维度及流畅性体验总体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视域聚焦与流畅性体验及各维度均存在负相关;自我视域聚焦与体育课堂流畅性体验及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考试视域聚焦和总体视域聚焦对流畅性体验及其各因子具有预测作用.

    认知视域聚焦大学生体育课堂流畅性体验

    目标承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目标设定理论

    莫月红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目标设定理论,考察大学生目标承诺、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其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体育活动习惯问卷》《目标承诺量表》和体测成绩调查表对 1 438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试图分析大学生目标承诺与锻炼行为、体质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作用.结果: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运动指数和体测成绩、不同年级学生的体测成绩都存在显著差异,有无体育锻炼习惯学生的目标承诺水平、体育锻炼行为、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中不同运动强度的学生的目标承诺水平、体育锻炼行为、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目标承诺水平、体育运动指数、长跑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构建了有效的目标承诺水平、体育运动指数对长跑成绩的有序回归模型.结论:学生的目标承诺水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体质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受调查的学生所在高校的课外锻炼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此提出高校引导学生设定体育锻炼目标并加以承诺,以及完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内容等促进学生增加体育锻炼行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

    目标设定目标承诺大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

    《浙江体育科学》征稿启事

    《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