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药学
中南药学

李焕德

月刊

1672-2981

znyxzz2003@163.com

0731-84895602

410011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中南药学/Journal Central South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涵盖药剂、药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化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之窗、药物与临床、临床药学、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问题解答、学术争鸣等20余个栏目。办刊的特点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面向全国医药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衡透析结合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游离SN-38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应用

    罗珍华宋成慧李小川张枢...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游离SN-38浓度的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模拟SN-38在人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过程,在透析完成后分离出游离SN-38,以[2H5]SN-38为内标,用蛋白沉淀法预处理透析液侧(F侧)样品,取上清液进行LC-MS/MS分析;总SN-38及透析后血浆侧(T侧)SN-38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与游离SN-38相同;分别考察两种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结果 F侧SN-38在0.04~80 n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提取回收率为98.6%~101.6%,基质效应为96.2%~97.2%;日内、日间RSD均<15%,且分别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大鼠血浆样品中的总SN-38在0.5~1000n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提取回收率为97.3%~99.5%,基质效应为100.5%~101.2%;日内、日间RSD均<15%,且分别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灵敏、专属性好,适用于大鼠血浆中游离SN-38浓度的测定.

    SN-38游离浓度平衡透析法LC-MS/MS

    基于HPLC-Q-TOF-MS技术的柳叶鼠李化学成分分析

    孟祎赵伊君薛志鹏王宁...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Q-TOF-MS方法快速分析柳叶鼠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BEH C18色谱柱(2.1 mm× 100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扫描方式采用正、负离子Full-ddMS2模式.通过在线mzCloud及Chemspider数据库和自建标准库mzVault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检索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分析柳叶鼠李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138个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结论 对柳叶鼠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的分析,可为柳叶鼠李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柳叶鼠李HPLC-Q-TOF-MS化学成分

    川枳壳黄酮类成分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向丹李玉玫王靖雯徐伟...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川枳壳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酰胺树脂、葡聚糖凝胶、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与鉴定结构,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 从川枳壳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及其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新橙皮苷(2)、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3)、narirutin(4)、sarotanoside(5)、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6)、柚皮素(7)、芜花素(8)、圣草酚(9)、angophorol(10)、南酸枣苷(11)、tetrahydroprotogenkwanone(12).其中化合物 1~4、6~9、12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且化合物12的细胞增殖率达196.3%,优于阳性药雌二醇.结论 化合物5、8、10、11、12为首次从枳壳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12为首次从柑橘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9、12对成骨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川枳壳化学成分黄酮成骨细胞

    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子伊李淋雨张紫园邱宇...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6 g·kg-1),益生菌组(0.3 g·kg-1)及益生菌联合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2.54、5.08、10.16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连续7 d,再饮水7d进行造模,整个实验共重复4个循环.在造模第35日依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将造模失败的小鼠进行剔除,其余小鼠按分组进行给药,均给药21 d.造模及给药期间每周两次记录小鼠体重、DAI评分;实验结束后记录结肠长度,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IL-10的表达;通过肠道粪便16S rRNA测序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体重升高、DAI评分降低,且结肠长度恢复,病理评分降低,联合给药中、高剂量组恢复效果较显著(P<0.05),且结果呈剂量依赖性;联合给药各组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果呈剂量依赖性;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及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各给药组间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丰富度已经发生了变化,模型组表现为物种丰度降低,而益生菌组及联合给药中剂量组可显著恢复物种丰富度(P<0.01);基于门水平小鼠肠道内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且联合给药组可显著上调F/B的水平;属水平物种相对丰度分析得出联合给药组可显著回调有益菌属如Muribaculaceae、毛螺菌属 NK4A136(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另枝菌属(Alistipes)、罗氏菌属(Roseburia)、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的丰度并显著下调条件致病菌属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大肠埃希菌属(Colidextribacter)、梭状芽杆孢菌属UGG-014(Clostridia_UCG-014)的丰度(P<0.05),调节肠道菌群恢复稳态.结论 葛根芩连汤联合益生菌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恢复结肠长度、修复结肠病理损伤、抑制促炎症因子表达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葛根芩连汤益生菌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肠道菌群

    金星散水提液诱导ECA-109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博雷琨刘家邑刘军锋...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金星散(JXS)水提液抗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ECA-109细胞,用JXS水提液刺激,采用CCK-8法检测JXS水提液对ECA-109细胞活性的影响;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JXS水提液对ECA-109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ROS/Superoxide染色揭示JXS水提液对ECA-109细胞ROS和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JXS水提液对ECA-109细胞抗氧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JXS水提液能抑制ECA-109细胞活性(3.9~1000 μg·mL-1);Hoechst染色观察到JXS水提液在不同时间(6、12、24、48h),以不同浓度(31.25、62.5、125、250 μg·mL-1)刺激ECA-109细胞后,细胞核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固缩、变形和碎裂,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JXS水提液可诱导ECA-109细胞凋亡并将其周期阻滞在G2/M期;ROS/Superoxide结果显示JXS水提液刺激可引起ROS和Superoxide显著升高;Western blot分析证明JXS水提液可降低Caspase-3表达,升高Cleaved-Caspase-3水平,并明显下调Nrf2蛋白的表达.结论 JXS水提液能诱导ECA-109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

    金星散食管癌凋亡氧化应激Caspase-3

    脂多糖对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支文冰姜盛楠孙婷婷王春柳...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气道上皮细胞(BEAS-2B)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LPS诱导BEAS-2B发生炎性损伤,于刺激后3、6、12和24h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8、IL-6、IL-17、IL-1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IL-13、IL-3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硝酸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LPS可促进BEAS-2B细胞中IL-8、IL-6、IL-17和MCP-1分泌,且诱导3、6、12和24h时均能使IL-8、IL-6、IL-17和MCP-1因子水平显著增加,但不同因子分泌达峰时间不一致;此外,LPS对BEAS-2B细胞IL-1β、TSLP、IL-13、IL-33和NO分泌无显著刺激作用.结论 LPS刺激的BEAS-2B细胞损伤模型适用于IL-8、IL-6、IL-17和MCP-1因子调节相关的机制研究.

    脂多糖哮喘气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

    基于片段生长技术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

    赵东升程铖廖伟科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片段生长技术开发小分子PD-L1抑制剂.方法 根据已知的苯甲酰苯胺活性片段结构,使用FDA碎片库进行片段生长,然后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对其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通过体外实验获得活性化合物.结果 获得一系列包含苯甲酰苯胺片段的分子库,其中有8个打分较高的分子,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776191具有最高的结合能,体外抑制实验证明776191具有一定的抑制PD-1/PD-L1结合活性.结论 776191是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PD-1/PD-L1抑制剂,这一研究丰富了 PD-1/PD-L1抑制剂的多样性,为其开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药物设计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分子动力学模拟片段生长技术

    白藜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崔欣冉张程皓唐景玲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白藜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Res-NLCs),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特性的考察.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高压均质法制备Res-NLCs,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得的Res-NLCs进行理化性质考察;通过HPLC建立白藜芦醇体外释放方法学,采用动态透析法对Res-NLCs的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Res-NLCs的最优处方为:双硬脂酸甘油酯用量为0.0356g,大豆磷脂用量为0.3918g,Tween-80的质量浓度为4.25%,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用量为0.0475 g.经透射电镜观察Res-NLCs呈规则圆球状,分散均匀.测得Res-NLCs的平均粒径为(81.87±0.14)nm,多分散系数为(0.099±0.02),Zeta 电位为(-8.09±0.75)mV,包封率为(98.43±0.07)%,载药量为I(11.04±0.14)%.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白藜芦醇溶液在8h释放97.31%,而Res-NLCs则缓慢持续释放,并在48 h后达到释放平台,累计释放的白藜芦醇为80.69%.结论 通过乳化蒸发-高压均质法制备的Res-NLCs粒径小,分散均匀,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并可显著延长白藜芦醇释放的时间,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白藜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体外释放

    培养基添加剂对双特异性抗体产量和糖基化的影响

    朱国梁罗顺张晓莹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培养基添加剂(锰离子、锌离子和丁酸钠)对表达双特异性抗体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生长、抗体产量及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JMP 13.0软件响应曲面设计-中心复合设计,研究培养基添加剂对细胞生长、抗体产量及Man5糖型含量的影响.结果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1000 nmol·L-1氯化锰、30 μmol·L-1硫酸锌和250μmol·L-1 丁酸钠,可使峰值活细胞密度提高11.8%,抗体产量提高14.5%,Man5糖型含量降低28.9%.结论 锰离子、锌离子和丁酸钠在提高双特异性抗体产量和降低Man5糖型含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锰离子锌离子丁酸钠双特异性抗体糖基化

    槐米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及量值传递分析

    任晶刘俊潼鄢必新白冰...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槐米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对其相关性进行评价并考察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7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以特征图谱为对照,比较15批槐米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及相关性,分析其量值传递规律.结果 15批槐米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共确定了 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6种成分,经过相似度比较,槐米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相关性较好.对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样品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未出现离散的数据,有较好的传递性.结论 建立的槐米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能较全面地反映槐米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多成分整体面貌,为槐米配方颗粒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槐米药材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