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药学
中南药学

李焕德

月刊

1672-2981

znyxzz2003@163.com

0731-84895602

410011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中南药学/Journal Central South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涵盖药剂、药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化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之窗、药物与临床、临床药学、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问题解答、学术争鸣等20余个栏目。办刊的特点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面向全国医药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药引经理论的靶向制剂设计基础思考与实践

    赵瑞芝赵亚刘丽娟吴亚运...
    1801-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引经靶向思想的提出以及利用现代药物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方法进行设想验证的过程及结果,指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望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并据此推进临床合理用药、新剂型研制、功能辅料开发等的发展.

    引经药组织差异靶向

    醋柴胡水提液通过调控细胞内多种转运蛋白影响对底物药物的摄取

    冯丽敏张娴赵瑞芝
    1807-1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醋柴胡水提液(VBRB)对大鼠肝细胞BRL3A以及人胚肾细胞HEK293内多种药物转运蛋白的影响以及对相应底物的摄取,进一步确定醋柴胡引经增效的作用靶点,为全面解析醋柴胡引经增效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分别选用牛磺胆酸钠为Ntcp、Oatp2的共同底物,秋水仙碱、罗丹明B作为MRP1以及Pgp的底物,通过HPLC法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各底物含量;同时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按蛋白质浓度归一化法计算摄取量;另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析VBRB对细胞中的多种转运蛋白的蛋白表达以及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 VBRB促进BRL3A细胞对牛磺胆酸钠摄取,并升高摄入型转运蛋白Ntcp和Oatp2的蛋白及mRNA水平.与MRP1抑制剂MK571类似,经谷胱甘肽刺激后的HEK293细胞,VBRB显著增加细胞对秋水仙碱摄取并降低MRP1蛋白表达;同时,VBRB显著促进Pgp过表达的HEK293细胞对罗丹明B摄取,并显著抑制Pgp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结论 醋柴胡可增强细胞对多种底物的摄取,与其同时激活细胞内多种摄取型药物转运蛋白和抑制外排型药物转运蛋白活性有关.

    醋柴胡引经增效NtcpOatp2MRP1Pgp

    醋柴胡水提取液不同部位对大黄酸单次给药体内分布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赵亚王锦秋刘丽娟胡巧红...
    1812-1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醋柴胡不同部位对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其对肝核因子1α和4α的影响,初步探讨醋柴胡肝靶向增强作用的活性部位和调控环节.方法 大黄酸分别联用醋柴胡多糖(PSS)、正丁醇(BUF)、小分子部位(MHE)灌胃大鼠,给药后分别于5、15、30、90、210 min腹主动脉取血和各组织;测定血浆及组织中大黄酸和Ⅱ相代谢酶的含量,以相对靶向率(RTE)和相对摄取率(Re)评价醋柴胡各部位对大黄酸组织靶向作用的影响.结果 醋柴胡3个部位均可增加大黄酸的肝靶向性,顺序为MHE>PSS>BUF.大黄酸给药后30 min,PSS和BUF部位显著降低了 SULT 1A的活性,MHE显著升高了肝核因子HNF1α/HNF4α含量.结论 3个部位均为醋柴胡活性部位,不同部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醋柴胡肝靶向肝核因子Ⅱ相代谢酶

    中药新药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白洁马珂谢浏娜康雅倩...
    1817-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2021-202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新药获批数据",发现上市许可的中药新药数量较少,而中药新药研发对中药的传承、中医临床治疗的帮助以及药企的生存都至关重要,因此对中药新药研发的问题、方法与政策等展开研究,从而提供开发思路.以期新药开发可以秉承"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视人用经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并凸显中药临床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机制,使中药新药研发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药新药创新临床政策分析

    玛巴洛沙韦:首个靶向于Ca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的抗流感药物

    周姝含胡长平罗平
    1822-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玛巴洛沙韦是首个Cap-依赖性内切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酸性蛋白亚基内切酶活性,从而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玛巴洛沙韦于2022年8月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5岁及以上、流感症状不超过48h的急性无并发症流感患者,并于2023年3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临床试验表明,玛巴洛沙韦具有单剂量给药、安全性高等优势,将成为儿童流感患者的替代药物.

    玛巴洛沙韦流行性感冒Ca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抗流感药物儿童

    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伏环孢素临床研究进展

    邓伟萍胡长平罗平
    1831-1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伏环孢素是一种口服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是环孢素A的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2021年1月,基于两个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FDA批准伏环孢素与标准治疗方案联合用于治疗成人活动性狼疮肾炎.目前,也有研究在探索伏环孢素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肾移植患者.本文对伏环孢素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效学、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和疾病中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伏环孢素狼疮肾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调节性细胞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思琦郭朝瑞董志强陆程灿...
    1838-1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产生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是一种有序的细胞主动死亡方式,在维系正常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CD高度参与了 MIRI的发展,可能成为挽救损伤心肌的关键.本文重点关注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以及铁死亡等RCD在MIRI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深对MIRI病理过程的理解,为未来MIRI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调节性细胞死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

    血根碱在癌症治疗中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冉遥冷泓旭郑凯帆辛贵忠...
    1845-1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已成为科研领域的关键方向.血根碱(sanguinarine),一种来源于传统中药如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和美洲传统草药血根草(Sanguinaria canadensis L.)等植物的天然生物碱,由于其在抗肿瘤研究中所展现的显著活性,已广受学术界关注.本综述文章旨在梳理血根碱在癌症治疗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尤其聚焦其抑制肿瘤增殖、侵袭与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血根碱通过作用于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及多种分子靶点,包括Bcl-2、MAPKs、Akt、NF-κB、ROS及微小RNA等,从而发挥其抑制肿瘤的效用.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血根碱针对乳腺癌、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类型的应用研究.据此,开发新的给药策略以提升血根碱的临床应用潜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对血根碱抗肿瘤机制的理解,并通过临床前研究及早期临床试验验证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以期为癌症治疗开辟新路径.

    血根碱抗肿瘤机制信号通路药物开发癌症治疗

    纳米金刚石载药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进展

    张丹红
    1851-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草纲目》中提到金刚石主治磨水涂汤火伤.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金刚石(特别是纳米金刚石)生物相容性良好、毒副作用小、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硬度高、导热快、表面活性高且容易功能化等特性.纳米金刚石可以实现多种化学及核酸药物的担载,应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等领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功能化纳米金刚石的开发及其在白血病、结肠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金刚石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新方向.

    纳米金刚石表面修饰药物递送肿瘤治疗

    不同金属组成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耿革霞李丽平王瑶瑶刘颖...
    1856-1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状双氢氧化物是由带正电的金属离子氢氧化物层和插层阴离子组成的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纳米材料,广泛用于环境治理等领域.由于制备简便、组成灵活性高、药物装载率高、pH响应型释放、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良好等特点,层状双氢氧化物逐渐在抗肿瘤治疗中崭露头角.本文综述了不同金属离子组成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拓宽以及临床转化中存在的挑战进行讨论,以期对层状双氢氧化物递药系统的开发与转化提供参考.

    层状双氢氧化物金属组成协同治疗磁共振成像肿瘤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