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殷瑞钰

月刊

1000-8934

zrbzhfyj@sina.com

010-62142487 68598475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自然辩证法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期刊。研究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方法论等理论问题,探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注重对最新国内外科学技术成果的哲学探索和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辟有科技思想史、专题研究、读书与评书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哲学、理论、管理、科技工作者和自然辩证法教师以及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件、增强阅读及其亲者在场

    杨庆峰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出现,人们有可能阅读到过去一些严重损坏或者带有密封锁的文本,比如历史信件.然而,新的阅读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一般的阅读体验,出现了增强阅读体验:在阅读技术与人之间形成了增强意向关系,即虚拟阅读行为并不是一种自然意义上的看,而是一种技术的"看";重构了文本与内容的关系,虚拟阅读行为看到的内容会发生变更,准确地说,技术化呈现了新的他者和亲者.从记忆与生命的关系来看,信件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特定形式,那些被损毁、密封的信件更有其意义.增强阅读记忆的出现丰富了文化记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在场生命形式.

    信件文化记忆增强阅读技术亲者生命

    记忆增强视角下的光遗传学与人格同一性问题

    闫宏秀周颖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遗传学对记忆的全范围影响使得其被视为最具潜力的记忆增强技术之一.记忆增强通过对人的心智状态、性格和行动等的转变带来对人格同一性的再次审视.基于记忆增强视角,以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四个组成部分为依据,从时间、存在、交互及自我叙事四个维度来解码光遗传学与人格同一性的交织作用,可以发现,人格同一性是流动的和过程性的,受主观和客观经验共同影响,通过光遗传学不仅直接影响特定的记忆类型或改变附加在记忆上的情感,而且影响了对自我的界定以及自我和世界的关系.进而为评估光遗传学用于记忆增强的可接受度提供有效建议,并进一步推进关于记忆增强的边界研究.

    记忆增强光遗传学人格同一性问题技术接受度

    "上帝机器"能够帮助人类增强道德吗?

    赵豆潘天群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佩尔松和萨武列斯库作为道德生物增强的情感论者,提出了"上帝机器"的概念,并构建了关于上帝机器实现人类道德增强的思想实验:超级机器能够修改人类心灵活动中道德情感与认知具体内容,以促进自身更加准确地采取道德行为.然而,佩尔松和萨武列斯库在对"上帝机器"思想实验进行阐释的过程中,对于人类知行脱节、认知内容道德属性的语境问题以及人类巨大痛苦背后的诸多原因缺乏全面而深入地探究,导致他们关于"上帝机器"帮助人类采取道德行为的设想面临着一些理论上的困境.并且,一旦"上帝机器"起作用,就不可避免地威胁到人类的自由意志与自我同一性,继而引发责任归属与"技术统治"等伦理危机.

    "上帝机器"思想实验认知道德增强伦理问题

    庄子何以"增强"人类?

    陈迎年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摹状了一个"道-技"世界,在增强技术与增强观念的不一不异中探寻"真知",这有助于当代新兴增强技术确定自身的境域,从而不断校准方向.认识论上,"彼""此"对偶却"劳神明为一"等命题揭示了增强技术"不得已"的"知"境,要求不断掌握律令式的必然.存在论上,"仅免刑焉"等观念透露了增强技术"不得已"的"世"境,突显了人生无可奈何的偶然.方法论上,唯有"与物为春",兼顾必然与偶然,瞻前顾后而又全景式预演,当代新兴增强技术方可获得"不容已"的当然.这种当然在总体上只能是个体性的,人类增强的共同事业只意味着各有限性个体存在的实现和完成,因此"吾从周"也即恢复"周政"也就成了当代新兴增强技术的本质选择.

    庄子人类增强技术真知摹状周政

    生态学预测性问题研究——质疑、进展及前瞻

    卫东严火其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异质性,生态学各分支在理论基础上缺乏充分一致性,生态学预测方法上的缺陷,以及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等原因,生态学预测性长期受到怀疑.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预测研究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生态预测的理解不断深化,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使人们处理生态系统异质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能力显著提高.针对诸多阻碍,学界也从不同角度提出应对之策,并在应用上已经取得切实的进步.生态学预测性的研究已经有所进展,未来可以期待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生态学预测生态学不确定性

    荒野与文明——基于一种新荒野观的思考

    柯进华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荒野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和方式,对现实的荒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错误的荒野观将导致危险的、破坏性的环境政策和措施.文章以中美文明互鉴的视角,从对荒野的重新定义、重新评价以及重新定位三个方面入手,建构一种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生态荒野观,以期纠正国内对荒野存在的片面认知和负面评价,正确认识荒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正面价值,特别是珍视荒野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和蕴含的巨大精神文化价值,推进中国的荒野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荒野观生态文明荒野管理生物文化多样性

    使真者最大化主义的理论困境及出路——基于逻辑原子主义哲学的视角

    田静胡中俊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使真者理论中,是否每个真理都具有使真者一直是哲学家们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使真者最大化主义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回应,其主张每个真理都具有使真者.支持这一立场的哲学家对其采取的辩护策略有两个:一是解释各类真理的使真者为何物;二是对使真者最大化主义进行逻辑证明.然而,这两个策略都面临一些理论困难,前者的本体负载太重,而后者的证明前提具有高度的特设性.实际上,还可以从构建这一进路对使真者最大化主义进行辩护.基于逻辑原子主义哲学而提出"罗素式"的使真者理论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它应用了组合式的分析方法,引入了使假者的概念,它对真理的说明更符合我们的实际认知.

    使真者使真者最大化主义否定真理模态真理菲奇悖论

    初始信念与新假说疑难

    徐娟娟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假说疑难,即如何在贝叶斯框架中合理提出新假说,是贝叶斯知识论用于假说检验情境出现的一大基础性难题.新假说疑难本质上是关于初始信念在贝叶斯框架中的合理辩护问题,对贝叶斯知识论的归纳辩护效力提出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新假说疑难可以在贝叶斯框架中得到消解,并提出置信间隙填补、性质预测、兜底假说等贝叶斯方案.通过考察这些方案的解题机制和主要困境,可以说认知者对新假说的初始信念难以在现有的贝叶斯框架中得到合理辩护.有效消解新假说疑难,需要进一步探究初始信念的形成机制和贝叶斯知识论的归纳基础.

    新假说疑难贝叶斯知识论初始信念归纳辩护

    基于力移除的缺失性因果关系

    刘婧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形而上学层面,"缺失"导致的因果性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解释.因果关系的依存论和过程论在这一问题的阐释上也存在诸多不足.沃尔夫等人提出了力理论,认为缺失性因果关系等同于力的移除,常表现为双重阻止.该理论强调因果链中的关系组合,可以运用微积分进行推算,并通过三段论式的自由体图展示因果链最终表现的因果关系.力理论发展了过程论对因果关系的解释,解决了困扰哲学家的部分难题:缺失如何导致事件的产生;缺失如何实现力的传递;哪些缺失可被归属于原因.因此,力动态可以作为基础的因果语义框架,对缺失性因果关系及相关概念进行较为系统的解释.

    缺失性因果关系依存论过程论力理论因果链

    超越技术哲学"转向"的困境何以可能——回到马克思的《工艺学笔记》

    陈敏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越或整合技术哲学各种"转向"的可能路径或许应回到马克思.21世纪技术哲学陷入了"经验转向"与"伦理转向"的两难之中,克服这种两难的思想关键在于超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哲学重建.马克思在《工艺学笔记》与相关著述中所阐发的技术思想完美地将工程传统与批判传统融于一体,因而有助于克制规范性与经验性的割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立、工程传统与人文传统的分化.以马克思《工艺学笔记》等文献为根基,力图展示开发其人机一体的社会历史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理想性与经验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这是其高于工程学、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伟大之处.由此可见,超越当代技术哲学面临的新困境,需要回到马克思.

    马克思"转向"《工艺学笔记》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