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双月刊

2096-689X

heritages@sina.cn

010-64882124/3522/3716

100083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Journal Study on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查看更多>>《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CN 10-1616/K,ISSN 2096-689X)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制的学术类期刊。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性质、类型、价值、保护和管理诸方面。包括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历史现状、问题分析、理论探索、方法研讨、案例分享、批评评论、前沿动态等内容,从而传播国内外遗产保护先进理论与方法,交流推广各类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生型产业遗产及其分类研究

    王雨晨潜伟王冬冬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型产业遗产"指工业革命之前中国本土已经存在的、具有自主研发技术的产业相关遗产.内生型产业遗产集中呈现了古代中国特色的技术类型和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产业遗产的历史性和丰富性,与其他时空框架下的产业遗产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学界鲜见对其内涵、构成和类型的系统性讨论.文章辨析相关概念,提出"内生型产业遗产"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量古代中国产业面貌和现存遗产类型、构成、数量等因素,基于遗产原初的行业类别和生产流程对内生型产业遗产进行分类,助力构建衡量技术价值的横向比较框架,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切入角度,为实际的遗产认定和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产业遗产内生遗产分类技术价值工业遗产

    河南地区古代铁矿冶遗址的现代阐释与思考

    姚智辉邵盈尹赵艺博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矿冶类遗址自身的特点,使得对其发掘和认知存在诸多不足,也制约了对于其研究、保护及展示工作的开展.文章对河南地区铁矿冶遗址的阐释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国内外典型矿冶遗址阐释过程中带来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从阐释方向、阐释的主题和视角、阐释模式等多角度对河南地区古代铁矿冶遗址现代阐释进行初步的思考和展望.

    矿冶遗址古荥冶铁遗址舞钢冶铁遗址群阐释

    传统手工业类活态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以"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为例

    侯实沈平冰清赫永皓冯健...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四川省合江县先市镇的"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是"传统手工业类活态遗产"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的详细调查与持续跟踪,分析其"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结合、人与自然长期互动、持续演进"等典型特征,提炼出"中华民族创造美好生活的见证、中国古代酱油酿造技艺的代表、西南山区酿造作坊类文化景观"的核心价值,总结了"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在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中的经验,分析了保护与传承中"变"与"不变"的遗产价值要素.

    手工业类活态遗产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先市酱油酿造

    郑州国棉三厂纺织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研析

    韦峰田承昊许继清
    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洋务运动实现"自强求富"、民族资本"实业救国"的重要工业类型之一,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6大纺织工业基地中,郑州国棉三厂是其中规模较大、质量较高、延续时间较长的工业厂区.基于工业遗产病害分析、结构评估和博物馆展示利用需求,采取文物建筑修缮加固、文物建筑风貌恢复、展览空间活化利用、新旧建筑融合共生的策略,实现工业建筑遗产向工业遗址博物馆的活化利用,为近代纺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提供借鉴.

    纺织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本体保护郑州国棉三厂

    欧洲水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实践——兼论中国水工业遗产现状与展望

    李淑怡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克服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卫生危机的历史见证.文章通过介绍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及欧洲部分国家在水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聚焦这一此前鲜受关注的重要工业遗产门类的核查范畴与研究现状,梳理欧洲水工业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欧洲水工业发展的特征、典型水利设施和代表性遗址.最后结合我国水工业遗产的现状,从发现、唤醒和激活3个层面对我国此类潜在遗产的核查、保护和再利用进行研究展望.

    水工业遗产欧洲城市环境保护与更新案例研究

    新增地物对文化遗产地颐和园的影响:于空间信息的认知与应对

    赵霞周伟高翠萍王树标...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建设行为对文化遗产地保持其原真性与完整性构成挑战,需要加以严格控制新增地物的数量、高度和密度.如何理解并应对建设行为对于文化遗产地的影响,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科学与政策问题.基于空间观测信息,文章从颐和园缓冲区新增地物变化及其对文化遗产的影响、社会认知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新增地物变化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的若干案例,展示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监测、评估中的作用,提出应对新增地物变化影响的文化遗产保护若干建议.

    文化遗产地颐和园新增地物影响空间信息

    明十三陵遗址生长树木受力及破坏分析

    吕宁安程马田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世界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明十三陵具有极高的突出普遍价值和文物、文化价值,其核心遗存13座帝陵中有12座存在文物本体上生长树木的情况,造成方城、宝城砖石墙体的多种残损和持续增长的、不定性的安全威胁.为解决文物保护与古树名木保护之间的矛盾,工作组在现场检测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树木和文物关系的简化模型,分析树木在自重、风荷载、雪荷载之下破坏文物本体的机理,并归纳为6种类型,最终通过边界条件,为后续如何处理树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明十三陵遗址模型树木受力分析破坏

    浅析叙事学视角下遗产的数字化展示策略——以古罗马浴池博物馆为例

    李金蔓刘剑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罗马浴池博物馆在数字化展示的叙事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文章分析了数字化展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应用的必要性与不足,基于叙事学视角,通过对古罗马浴场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应用的案例分析,总结了遗产数字化展示方面故事化、人物化、语境化的应对策略,希望为遗产的阐释与展示提供新思路.

    古罗马浴池博物馆叙事学阐释与展示数字化展示

    大家说: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遗产保护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启示意义

    闻丞
    85-86页

    中国黄(渤)海沿岸候鸟栖息地保护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闻丞
    86-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