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知识产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张云才

月刊

1003-0476

cipsip@sohu.com

010-58515818

100088

北京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知识产权/Jour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的主要内容涉及商标、专利、版权、反不正当竞争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数据库保护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网络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识产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易继明
    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要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三者互动式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及其中国当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从"点状"到"面状",已呈"立体状".在新型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创新中,知识产权是其内核.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注重本土资源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要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通过健全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强化司法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的促进作用,营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律环境.在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知识产权具有要素资源和法权双重属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本土资源现实生产力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谢小勇
    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质生产力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具有催化剂与杠杆作用的新型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经历了从农业社会的"二要素论"到现阶段的"五要素论".随着生产越来越复杂,参与生产的要素越来越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知识产权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生俱来,并且其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类别多样性、系统综合性、超融合性、效应放大性等特点.知识产权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在于,可以作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并且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找到恰当的"支点"和施加正确的力量,知识产权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的表现特征,是把生产指向新方向、把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知识产权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径路有"五大"着力点:着力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动能;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释放新活力;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构建新生态.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下,应革新生产要素理论,将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经济的独立生产要素,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径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生产要素

    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彭学龙黄术
    4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天然契合、紧密关联.知识产权以激励科技自主创新和经济繁荣为目标动力,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无可替代的保障机制.为有效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护航现代化经济体系行稳致远,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应秉持"保护创新"的轴心观,与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合,进一步健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的产权制度、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及运用机制,聚力培养"融合跨界"的知识产权高端创新型人才队伍.

    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理论逻辑实践进路

    面向新质生产力:构建与新技术相适应的知识产权规则体系

    徐棣枫陈鹏玮
    6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产权法是与新技术具有紧密联系的关键上层建筑,知识产权规则应回应、激励并引领新技术发展,应站位中国视角重构知识产权与新技术的关系.面对新技术对于既有知识产权规则的挑战,不应一概调整规则,首先要充分挖掘现有规则价值.对于难以直接解决的真问题,需要改进知识产权规则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包括在发展中治理的进路、人本主义立场的选择和经典问题研究的强调,应当重视诚实信用原则、程序探索和交叉学科交融.最终使得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容纳新技术、适应新技术进而赋能新技术,强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供给,实现新技术与知识产权规则体系同频共振的理想目标.

    新技术知识产权新质生产力人本主义诚实信用

    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

    张鹏
    8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结构承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迫切需要深刻认识知识产权制度的产业政策属性,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上下游产业的协同以及产业集群的耦合内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历史维度而言,主要知识产权强国将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专利制度作为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公共政策工具,我国更加强调专利制度激励创新的作用,对专利制度等知识产权制度的产业政策属性认识不足.深入分析知识产权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如何运用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促进比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展.在上述基本定位的基础上,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路是,专利导航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专利转化运用促进产业链发展、以主体和客体新型耦合关系为核心的专利协同运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进而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禀赋结构比较竞争优势知识产权运营

    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算法可专利性及其授权保护规则研究

    周璞
    9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算法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其迭代创新在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算法专利保护规则,具体表现为算法类型演化导致规则体系不协调、当前技术性要件难以适应人工智能算法发展趋势、缺乏适应于算法业态多样化的调节工具等突出问题.在专利审查指南框架下构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算法可专利性规则,算法专利保护规则的关键因素为"产业政策",算法专利保护对象的核心内涵为"技术贡献",算法专利保护规则的调节杠杆为"整体考量",并提出算法专利保护规则的调整建议.

    人工智能算法可专利性新质生产力专利审查指南

    科技金融与知识产权协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赵晓东
    11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金融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科技金融与知识产权具有政策工具特征的一致性、资源配置功能的相关性以及资本属性的契合性,构成了协同机制的基本逻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下,这种协同机制转化为促进发展的作用机理,科技金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从法治的维度提供制度保障.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与知识产权的协同机制,包括建立科技金融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与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等,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