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
中外健康文摘

张选国

周刊

1672-5085

jkwz55@163.com;jkwz66@163.com

010-59648692,59648695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中外健康文摘/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

    袁培杰
    84-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胰腺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辛伐他丁钙联合降血脂,肝素钠抗凝,丹参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法。观察两组血液指标及身体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甘油三脂(T G)、血淀粉酶(A M Y)、丙氨酸转氨酶(A L T)、血糖(B S)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G和B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Y和A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性心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体重指数(BMI)、CT严重指数(CT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情严重,要尽早确诊以及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特点诊治原则

    医院等级评审在提升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朱孔娉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等级医院评审在增强护理质量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对于本医院的等级实施评审活动,建立和评审活动项目有关的专业临床护理质量的治理措施方案,同时适当的建立有关的护理质量的专业测评内容。我院实施以上这些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本院的护理干预水平。结果:我院在实施等级测评的专业护理水平的管理后,本院的专业护理水平对比原来其增强效果显著( P<O .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医院实施专业的等级测评,可以有效增强本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同时其能帮助本院制定有关的护理干预体,最终其能帮助本院达成增强医院的全面护理水平,并且达成增强医院的整体护理服务的竞争力的目的。

    护理管理护理水平专业测评

    呼吸病房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吕淸玲
    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确诊为肺部感染的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324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判定按CLSI标准。结果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逐年增加,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低为16.5%,其次为头孢他啶19.8%,对其余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24.4%-96.4%。结论临床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医院感染应高度重视,应合理应用抗菌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耐药性抗菌药物

    探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运用

    贾翠娥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78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交叉配血试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有6例,凝聚胺法配血不合有5例,两种方法配血均不合4例,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在配血工作中应该联合使用,才能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更适合临床使用。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交叉配血

    探讨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特点

    许建华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40例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另选未出现首发癫痫症状的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收集两组病例的资料并对其分析,总结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病类型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类,依次占52.5%、35%和12.5%,其中脑梗死患者具有部分痉挛的特点,多表现出全身痉挛的特点的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对症治疗,观察组的症状控制率为95%,死亡率为5%。通过治疗后的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诱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为急性脑血管病,但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症状,减少死亡率。

    癫痫首发症状急性脑血管病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H和hs-CRP水平的临床分析

    蒋芬英石冬敏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TH)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分析。方法15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56例正常儿对照组血清TH和hs-CRP水平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3、T4和FT3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水平增高(P<0.01);其中轻中哮喘组T3、T4和FT3较正常儿降低(P<0.05), F T4无明显差异(P>0.05),T S H水平增高(P<0.05);重度哮喘组T3、T4和F T3水平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分别为<0.001、<0.05和<0.001),血清F T4无明显差异(P>0.05),T S H增高(P<0.01)。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轻中哮喘患儿T H恢复正常(P >0.05);重度哮喘组T3和F T3有所增高,但较之正常儿仍有差异(P<0.05),T4、FT4和TSH恢复正常(P >0.05)。治疗前,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水平较正常儿增高(P<0.01);治疗后轻中哮喘组恢复正常(P>0.05),重度哮喘组治疗后好转,但仍有差异(P<0.05)。结论 T3和 FT3水平随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而降低,血清TSH和hs-CRP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高。

    支气管哮喘儿童TH(甲状腺激素)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分析

    阿德福韦酯治疗4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赖国平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慢性乙肝炎患者93例,随机将其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实验组)和拉米夫定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而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相比,治疗12、24、48周后ALT、AST及HBV-DNA含量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HBV-DNA、HBeAg/anti-HBe转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药物。

    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开颅标准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探讨

    李峰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51例常规去骨瓣手术治疗组,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55例标准化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共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按GOS分级,标准组55例中,GOS Ⅰ级11例,Ⅱ-Ⅲ级15例,Ⅳ-Ⅴ级29例,常规组51例中,GOS Ⅰ级17例,Ⅱ-Ⅲ级19例,Ⅳ-Ⅴ级15例,两组间存在GOS评级统计学差异。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李红宇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人。所有患者均在就诊30min内开始静脉溶栓,实验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将阿替普酶50mg溶于50ml专用溶剂中,先静脉推注8mg,剩余42mg在90min内滴注完毕。溶栓前后均给予一定量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先将150万U的尿激酶溶于100m l生理盐水中,然后于30min内滴完,随后进行APTT监测,并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天2次。两组在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均进行8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中胸痛症状缓解和冠状动脉再通的人数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情况中,实验组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的临床疗效与尿激酶相当,但不良反应低于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尿激酶

    基层医院抗菌素药品管理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李寰齐欣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抗菌素药品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最重要、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越发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医院,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长期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不当、抗菌药物配伍不当等,因此,如何规范合理应用抗菌素药品已经成为目前基层医院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药品管理工作积累的经验,积极探索基层医院抗菌素药品管理方法,认为只有通过行政干预和动态科学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抗菌素药品的合理应用。

    基层医院抗菌素药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