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北黄土区雨季后山地枣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艾宁宗巧鱼高金续强大宏...
    559-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陕北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枣林地、苹果林地和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坡位、不同坡向和不同整地方式的枣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研究区下坡位土壤水分最高,为14.19%;阴坡土壤水分最高,为14.19%;水平阶整地枣林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原状坡.②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枣林地土壤水分最高,为11.49%;不同植被类型0~100 cm土壤贮水量依次表现为枣林地(144.76 mm)>苹果林地(124.19 mm)>撂荒草地(72.20 mm).③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雨季前,0~20 cm土层亏缺度最小,平均亏缺度表现为撂荒草地>枣林>苹果林;雨季后,土壤水分亏缺度表现为撂荒草地>苹果>枣林,除枣林地外均高于雨季前土壤水分亏缺度.④雨季后,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20 c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加剧;20~100 cm土层中,枣林土壤贮水补偿度为正值,土壤水分得到补偿,但最高仅为22.95%,枣林土壤水分仍处于亏缺状态并未完全恢复;苹果林地土壤贮水补偿度则为负值,表明土壤水分亏缺进一步加剧;撂荒草地土壤水分补偿度基本维持在0左右,土壤水分亏缺没有持续恶化.

    陕北黄土区枣林土壤贮水量土壤水分亏缺度土壤贮水补偿度

    中国35个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特征研究

    王可肖路田盼立张喜亭...
    568-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城市森林树种组成是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以往研究多局限在特定城市或区域,难以准确揭示其普遍规律.本研究基于百度街景选取全国35个主要城市,共设置88 632个样点.并根据地理区域将这些城市划分为北方、南方、青藏和西北城市,比较不同区域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差异.结果 表明:①基于街景调查我国常用行道树共99种,最常见的是杨树(Populus spp.)、柳树(Sadix spp.)、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雪松(Cedrus deodara)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②我国南方城市行道树种多选用阔叶树如香樟,北方和西北城市行道树则以杨树、柳树和槐树为主,青藏地区行道树以杨树和针叶树为主;③依据10/20/30经验法则,仅有昆明和桂林城市行道树在种的水平上配置较为合理,其他城市植物配置均不合理,尤其克拉玛依市的杨树相对多度高达61.2%,长沙市和杭州市的樟树比例超过树种总数的50%,单个树种优势明显,4个区域行道树树种水平上配置均不合理.今后在行道树种选择时北方、西北和青藏区域城市应减少杨树、柳树、松树和槐树等的利用,南方地区应增加适宜本土生长的其他树木种类.本研究为我国合理规划城市行道树,系统开展多城市对比和综合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参数.

    百度街景城市森林行道树10/20/30经验法则

    毛果杨固有无序蛋白质基因克隆及胁迫响应分析

    董实伟杨宇宁王乃锐张含国...
    575-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毛果杨中固有无序蛋白PtrIDP1(Potri.010G161200.1)基因的相关信息,探究该基因在毛果杨的不同组织、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根据Phytozome数据库中得到的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该基因的目的片段.该基因完整的CDs区序列长度为423 bp,共编码140个氨基酸.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瞬时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PtrIDP1定位在细胞核内.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PtrIDP1基因在毛果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和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性.结果 表明:PtrIDP1基因在毛果杨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部表达量最低,在茎和叶中相对表达量较高.PtrIDP1基因在高盐和干旱胁迫诱导时其表达量的变化模式不同,初步分析认为PtrIDP1基因参与了毛果杨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

    毛果杨基因克隆逆境胁迫响应固有无序蛋白质

    白桦BpbHLH112基因克隆及其启动子表达特性分析

    姜骋张曦田晴李莉...
    583-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隆白桦BpbHLH112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一步克隆了BpbHLH112基因上游1446 bp的启动子区域,序列分析表明,该区域含有多个逆境响应、激素响应以及信号转导等相关元件,通过构建BpbHLH112启动子片段融合GUS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进行烟草瞬时转化,分析在不同胁迫处理条件下BpbHLH112启动子驱动GUS基因表达的活性,结果表明BpbHLH112启动子的表达能够被一些逆境胁迫因子诱导,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BpbHLH112调控白桦应对非生物胁迫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桦BpbHLH112基因表达模式启动子非生物胁迫

    小黑杨PsnHB13基因在烟草中的遗传转化与功能分析

    肖迪刘轶李开隆郑密...
    593-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隆小黑杨HD-ZIP家族基因PsnHB13,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过表达载体构建、烟草的遗传转化.结果 表明小黑杨PsnHB13基因cDNA全长870 bp,编码289个氨基酸.成功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ROKⅡ-PsnHB1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外源基因转入野生型烟草.检测结果显示PsnHB13已成功整合入烟草基因组中,并在mRNA水平表达.通过观察转基因烟草的生长,发现过表达PsnHB13基因的烟草与野生型相比出现叶面积变小、叶型变长,根系生长缓慢,花朵变小等明显表型.说明PsnHB13基因主要对烟草叶片、根系及花的生长发育起到负调控作用.本文为研究PsnHB13基因对杨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PsnHB13烟草叶型根长

    日本落叶松LoERF017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苗苗李成浩刘晓张馨...
    602-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日本落叶松中克隆得到的LoERF017基因,该基因全长624 bp,共编码206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只包括一个AP2结构域,其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30.43%),无规卷曲(54.11%),延伸链(12.56%),β-折叠(2.9%).对该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oERF017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oERF017基因在日本落叶松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该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叶中的表达量居中.干旱胁迫下,LoERF017基因的表达量在根中呈上升趋势,复水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有下降趋势.可以初步预测该基因主要在日本落叶松根中表达并行使功能,并推测该基因可能与抗旱相关.

    日本落叶松LoERF017基因生物信息学非生物胁迫

    闽楠转录组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

    刘丹曾钦朦刘斌李煜...
    613-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第二代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闽楠的木质部、韧皮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Clean Reads片段41 383 707条、43 343 922条、44 191 586条,经转录本拼接后得到序列总长度达120 535 288 bp的383 331条Conting片段,进一步组装得到平均长度为542 bp的151 729条Unigenes.将闽楠转录组Unigenes进行基因功能注释,与NR数据库比对发现,其与葡萄的相似序列最多(34%),与黄瓜、野草莓、大豆的同源性较低(各占3%);进行GO功能注释,可将其划分为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3大类共计52个分支,与eggNOG数据库比对可分为25类,通过KEGG功能注释可知转录组中涉及的基因共参与了176条代谢通路,其中核糖体和碳代谢获得的注释较多.另外通过MISA软件分析,共获得35972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优势重复类型,SSR位点数分别为21762(60.50%),8931(24.83%),4924(13.69%).闽楠转录组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为深入开展闽楠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闽楠转录组基因功能注释

    白藜芦醇脂质载体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王欣宇李弘琨于良赵雪莲...
    623-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功能性成分,具有美白、抗氧化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改善多种皮肤病变,延缓细胞衰老.白黎芦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低,稳定性较差,影响了其在医药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制备了负载白黎芦醇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水中分散度、稳定性和功能活性.通过热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白黎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确定了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固态脂质,油酸为液态脂质,其比例为1∶1,4%吐温80为乳化剂,均质压力为600 bar,循环3次时得到的白藜芦醇脂质载体粒径为179 nm,此时药物包封率为85.33%.MTr实验和ROS清除实验结果也表明白藜芦醇脂质载体浓度低于100 μnol· L-1时都未对细胞产生明显毒性,并且有优于白藜芦醇原料药的抗氧化活性.

    白藜芦醇纳米脂质载体热高压均质粒径抗氧化

    基于简化基因组数据开发岭南青冈微卫星引物

    宁馨姜小龙邓敏徐刚标...
    629-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具有共显性、高多态性等特点,在群体空间遗传研究中应用广泛.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SSR的开发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岭南青冈(Quercus championii Benth)是中国南方常绿阔叶林的珍贵材用树种,对其分子标记的开发可促进岭南青冈的育种和种质保护.本研究基于4个岭南青冈个体的简化基因组序列进行SSR引物的开发.使用pyRAD软件分析显示:①每个个体中包含微卫星重复片段的序列在46000 ~84000条;②个体内聚类后得到的位点数在5 500~24 000;③个体间聚类后获得1 158个一致性位点.在1 158个位点中获得186个侧翼序列没有变异且重复碱基位于序列中间位置的位点.使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25对引物,在来自3个群体的36个岭南青冈个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7对引物能成功扩增,共获得106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2 ~12,平均为6.2.引物的期望杂合度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9~0.88和0.11 ~0.76.本研究的引物开发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可应用于群体遗传学分子标记的开发.

    岭南青冈简化基因组测序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多样性

    响应面优化酶解—微波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朱亚伟王立涛安娟艳吕慕洁...
    635-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响应面优化酶解——微波辅助法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采用Box-Behnken方法,研究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桑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显示,拟合方程显著,最终确定桑叶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酶含量2%、酶解pH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 min、液固比15 mL·g-1、提取时间13 min、提取温度76℃,该条件下桑叶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15.23%,与理论模拟值15.12%接近,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该方法用于提取桑叶中的多糖类成分,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桑叶桑叶多糖酶解——微波辅助提取响应面分析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