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杨辉祥

月刊

1002-2201

029-85234213

710062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紧密结合中学教材进行交流、研究,内容力求新意,中学教师阅后可立即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结构和原理视角认识有机物及其转化——关于《有机化学基础》的一种理解思路

    陈进前邵传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高中化学教师基于高中化学课程、化学学科专业(主要是有机化学)两个系统深入理解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具体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从物质结构视角理解有机化合物,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丰富和发展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的角度和思路,可以根据学情适当补充"电子效应"等概念;二是从反应原理视角理解有机反应(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丰富和发展调控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和思路,可以根据学情适当增加"反应机理"等概念;三是从价值意义层面理解有机物及其转化,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确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化学学科及其发展的价值意义.

    结构视角原理视角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学科理解

    对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武衍杰梁弘文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进一步增进对化学学科的理解.面对当前教学中对化学学科理解的"窄化"和"简化"倾向,从教学实践案例的视角重新审视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教学的特征:强调对本原性问题的解决、重视认识视角的凝练和迁移、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与概括功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向知识的综合和融合等,供同行在开展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教学时探讨.

    化学学科理解本原性问题认识视角大概念创新意识知识融合

    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实践——以"盐类的水解"为例

    左传鹏黄艳杨落星周万明...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三复习课"盐类的水解"为例,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加热碳酸钠溶液可以增强去污效果",设计辨析"逆过程"、审视"程度小"、探究"越水解"、挑战"新高考"四个主要环节,通过计算、推理、实验等活动构建高三化学反应原理一轮复习课堂,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反应原理,培养和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实现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进阶.

    水解反应深度学习化学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

    李艳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理解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前提,通过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一内容的认知发展脉络、教育功能和价值,形成本课教学的整体框架.从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模型建构阐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课的教学,课后还对本课进行反思总结,系统呈现基于学科理解的课堂教学研究.

    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学科理解溶液

    以化学史引导"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

    范奉艳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分子化学发展历史为线索设计教学,让学生在与科学家跨时空对话中了解高分子化学的来龙去脉,在真实情境中突破聚合反应的重难点,体会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辩证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思维导图高分子化学

    新课程 新教材 新理念 新举措

    孔令操刘孝元
    23-29页

    高中化学三版教材中的"三序结合"——以"催化剂"相关内容的呈现方式为例

    路博雅任红艳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体系,既要符合学科知识的发展顺序,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顺序,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即为"三序结合".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如何合理安排其呈现方式,使其最大限度符合"三序结合"的编排原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选取"化学反应的速率"这一知识主题,对现行三版高中教材中"催化剂"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如何呈现、知识结构安排、如何体现"三序结合"的原则进行对比研究,并就这一部分的教学改进提出建议.

    三序结合催化剂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移动认知模型的双重建构与教学价值

    王广扬经志俊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化学平衡移动教学中的模型认知,摒弃"反应速率"视角的教学现状,从论证"化学平衡的移动"不是纯粹的热力学问题出发,提出从"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等不同视角双重建构化学平衡移动认知模型的主张,并结合实践探索阐述双重建构认知模型的教学价值.

    化学平衡的移动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认知模型双重建构教学价值

    多角度认识物质性质——以探究FeCl3溶液和Na2SO3溶液反应为例

    韩晓雨范小青丰妮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拓宽分析复杂体系问题的角度,增强实验过程中的画面感,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设计并实施FeCl3溶液与Na2SO3溶液反应的复习课,让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突破探究试题瓶颈.并结合课例阐述了实验探究复习课的操作策略和价值.

    实验探究氯化铁溶液亚硫酸钠溶液多角度

    六价铬盐与过氧化氢氧化性相对强弱的实验探究

    孟海燕尹琛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调控是重点.六价铬盐与过氧化氢是常见的氧化剂,然而日常教学中少有围绕两者氧化性强弱及相互反应方向调控的实验探究.通过课堂教学容易实施的试管实验和原电池实验,探究不同酸碱环境下Cr(Ⅵ)与过氧化氢氧化性的相对强弱,解释反应过程中复杂颜色变化的原因,使影响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因素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可视化,为化学教师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高三复习教学提供参考.

    重铬酸钾过氧化氢氧化性不同酸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