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Journal Digit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为创新而学: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的方向

    倪闽景
    1页

    教育数字化与未来学习

    雷朝滋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教育数字化可被视作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较高级阶段,其长远目标是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并解决"重建设、轻应用"和"两张皮"问题.教育数字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我们的教育需要实现从思想到内容和方法等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未来学习新样态,让教师成为智能时代的新教师,并积极探索智能时代的生成式课堂.数字化也应赋能评价改革,推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以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加美好的未来教育体系.

    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未来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评价改革

    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与策略

    李晓东许志磊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承载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现各学段的"循序渐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了解技术新发展,以开放态度接纳新技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好一体化资源,学会向相邻学段教师"借力";深入研究思政课一体化要求,为信息技术提供"根据地".

    信息技术思政课一体化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析

    李渊博曾艳梅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顺应数字时代变革,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是当前学界必须回应与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要搭建以大数据神经网络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获取平台,破除信息困境;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大数据信息抓取和存储技术,破除渠道困境;要有效发挥数字通信技术和脑科学技术优势,破除反馈困境;要利用好数字画像技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破除追踪困境.

    教育数字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思政课转型思政课一体化

    基于数字技术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行与思

    仇清泉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大部署,但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跨学段衔接不畅、教育主体传导阻滞、教学方式差异明显等问题,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则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因此,要构建全天候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全覆盖的中小学数字教育共同体以及全场域的数字化教学空间,加强全过程的数字素养渗透,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赋能,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数字素养

    依托智慧课堂的思政课一体化研训课例探究——以"延续文化血脉"为例

    赵亮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数字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教师应结合不同学段要求和学情特点,树立智慧教育理念,积极建设智慧课堂,以学定教;创设智慧学习环境,促进知识创生,提升课程育人成效;落实智慧评价,实现学生多元发展;促进学生开展智慧学习,培养智慧型人才,建设高质量思政课堂.

    智慧课堂思政课一体化研训课例信息技术

    技术助力下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施——以"科技改变世界"为例

    何毅娟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教师对各学段教学内容了解不畅、各学段教学研讨存在时空阻隔、各学段教学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教师可运用智慧教学平台深入了解各学段教学内容,使用在线会议平台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促进教师间的协作,提高资源获取和利用效率,从而有效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

    思政课一体化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教学实施

    聚焦创造力设计人工智能课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北京市翱翔计划专业拓展课程为例

    刘峡壁李海花贾志勇袁中果...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目前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是当前乃至未来科技的前沿与制高点,以及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通过人工智能课程培养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创造力恰逢其时.人工智能课程在培养创造力要素上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包括:启发创新意识与思维、促进跨学科知识整合、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在以培养科技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北京市翱翔计划项目中成效明显,对借助人工智能课程培养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力人工智能课程翱翔计划基础教育

    信息科技课程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张利波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人在复杂情境中掌握并应用的一系列与个体适应及社会性发展有关的核心能力.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数字时代,社会与情感能力体现人的根本需求、呼唤人的价值回归、彰显人的发展旨归.它对于信息科技课程的价值体现在:课程背景亟须关注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维度,课程性质依赖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向度,课程核心素养跟社会与情感能力高度契合,课程育人价值跟社会与情感能力内涵一致.在信息科技课程中推进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有改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融合虚拟现实、推动叙事教学、浸润技术美育等实践路径.

    社会与情感能力信息科技育人价值人的发展人工智能

    全程赋能: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桌面智能清洁机的设计与制作"为例

    王贤灿
    44-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