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文知识如何生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统编高中自读课文《再别康桥》的教学诊断为例

    熊纪涛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生成是众多语文教师感到烦扰和难解的课题.根据学理分析,设定一个研究假设: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应基于语文知识,为此,组织人员对《再别康桥》这篇课文开展观课、诊课和改课活动,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仅仅通过知识的直接传递而脱离学科实践以及缺失价值意义的知识传授,都难以生成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分析并明确了影响语文知识生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及机制,由此提炼出促进语文知识有效生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机制.

    语文知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生成机制阻碍机制

    "逻辑"课堂的另一种教法——以李圣宇《诗在有理无理间》课堂教学为例

    张永飞李圣宇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是比较难教的一个单元.语言表达必须遵循逻辑思维,这是基本规律.但在文学创作中,一些看似违反逻辑的表达,有时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李圣宇老师执教的比赛课《诗在有理无理间——借用逻辑知识助力诗歌创作》,把诗歌的"无理而妙"作为突破口,借用逻辑知识来提升诗歌的表达效果,体现了"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的创作理念,这是"逻辑"课堂的另一种教法.

    诗歌逻辑课堂教学另一种教法

    视域融合:从"证明结论"走向"意义生成"——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郭亭燕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结合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流程模式化和内容处理结论化的现状,从师生视域、师本视域、生本视域三个维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尊重学生视域,倾听多元声音;聚焦核心议题,构建对话机制;深入文本内核,挖掘教学价值;基于互文理念,重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情境,弥合视域鸿沟;随文巧妙提问,想象文本空间.从而为贯彻文言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路径.

    视域融合文言文教学意义生成

    以思维进阶为旨归的样本教学实践策略——以《小二黑结婚(节选)》教学为例

    罗斯涵朱前珍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荣生曾提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教材选文类型,其中的"样本"是将教材篇目作为学生训练语言技能的模本,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小二黑结婚(节选)》为例,教师在样本教学中要真正推动学生的思维进阶,就应扮演好课堂引导者的角色,构建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情境任务与弹性目标框架.

    样本教学《小二黑结婚》思维进阶弹性目标框架

    借象明理 缘事析理——宏大叙事下的议论文形象化表达

    于秀权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高考作文命题体现出宏大叙事的特点,重视理性和思辨,适宜写议论文,但写作中如果只顾抽象化的说理、概念化的论述,就会导致文章单调沉闷,枯燥乏味.必须高度重视议论文的形象化表达,借象寓理,以意象照亮全篇;缘事析理,用事实形成张力.从而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新高考作文宏大叙事形象化表达

    基于写作目的与支架的劝说文写作教学

    李甜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作教学应当强化"写作目的",变个人私语为目的性强的交际写作.以劝说文为例,为实现"劝说"目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包括情境支架、知识支架、构思支架.尤其是知识支架方面,可以从跨界资源中提炼出劝说的多种策略,并且根据劝说对象的三个特征维度来选用针对性策略.以显性、易懂、好用的写作支架,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写作目的写作支架劝说文劝说策略

    物象、意象、语象:记叙文写作中形象思维的培养路径——以《学会记事》为例

    郑晓玲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会记事是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中重要的一项.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学生作文呈现出事件单一、叙事平淡、情感虚假等问题.在记叙文写作中形象思维占主导,教师结合形象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物象、意象和语象),设计进阶式写作任务和过程性指导,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及记事作文水平的提升.

    形象思维记事作文写作任务

    整本书专题阅读的选题、实践与指向——《红楼梦》导读教学实录研习

    张安群汲安庆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安群老师的《红楼梦》导读教例,对整本书专题阅读教学颇富启示:选题应基于学生阅读之惑,且聚焦篇性揭秘,并与学术前沿保持密切思想呼应.在教学设计与探究过程中,应注意课眼、课脉与课气的统一,使教材层面知识、师生层面知识、文化语境层面知识共生共荣.在教学价值取向上,则应追求消遣性阅读、功能性阅读、发展性阅读的和谐统一,充分激活学养,为表现与创造蓄势蓄能.

    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篇性揭秘发展性阅读

    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的结构化学习任务设计

    夏婧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设计"多支架通读、多模态阅读、多角度讲读"释义层教学策略,"探技法品读、探建构赏读、探情感美读"解码层教学策略,"跨文本比读、跨学科评读、跨时空写读"评鉴层教学策略,架构"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的文学作品三层级结构化阅读学习设计路径.层级进阶,使学习更具全局性,实现学习的梯度化、知识的结构化、思维的高阶化.

    三层级阅读进阶文学作品结构化学习

    由《烛之武退秦师》窥见义利关系的三重真实

    庹潇予冉芮岑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这篇文章在记叙秦晋围郑以及烛之武巧舌如簧说退秦师的史实以外,在同一历史情境下,通过对秦穆公"说"、烛之武"许"和晋文公"不可"三处细节的刻画也暗含了不同人物的义利选择.因此,通过对人物身份处境与行为动机的分析,理解这三处细节,有助于揭示出隐伏在叙事之下的义利关系的三重内涵:以利为先、以义为先、义利两全.

    《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