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正确看待并科学应对统编语文教材舆情

    荣维东唐玖江姜美茹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学习强国等9个媒体平台,选取2016年以来广大网友等对统编语文教材的评论内容和官方媒体的有效回应443条,发现这些舆情呈现三个特征:负面评论数量多、分布广;主体广泛,水平差异大;主题集中,观点撕裂.本文指出,我们应正确看待统编语文教材舆情问题.为了科学应对统编语文教材舆情问题,本文提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专业立场,防止某些自媒体的民意绑架;教材编者要完善编写机制,提高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水平;专家学者要强化科学研究,有力支撑语文教材编写和舆情应对;语文教师要提升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普通公众要增强批判性思维,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统编语文教材舆情选文标准教材编写语文教育

    新语文宣言——写在《"新语文宣言"十一问》开栏时

    张悦群
    8-9页

    泰勒的目标表述,造成了什么消极影响?——"新语文宣言"十一问之一

    许东杰张悦群
    10-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在全国几乎所有教案的课堂目标都不具备可观察性、可检测性与可操作性,这种"三无"现象失却了目标应有的指导功用、监控功用与评价功用.追根溯源,还是现代课程之父泰勒的目标表述出了问题,即将诸多目标混为一谈,导致后人以整体教育教学目标取代课堂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学不仅应该用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课堂目标,而且应该取用可完成的教学任务来设置课时目标,方能变"三无目标"为"三有目标".

    泰勒原理课堂目标课堂教学三无目标三有目标

    语文观课评教的课堂话语分析

    成龙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工具.以课堂话语为分析对象,是语文观课评教的基本内容.基于教学一线观课评教之需,课堂话语分析以课堂话语分类为对象基础,以语用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科学理论、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等理论为知识基础,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反思为价值追求,以探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分析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度、掌握学生学科学习质量、考查学生思想观念培养等为分析要点.

    语文观课评教课堂话语专业素养学习质量

    基于语言概括的逻辑思维发展探究——以论述类文本阅读学习为例

    张旭
    19-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概括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实践场景和生长点,通过不断地概括和思考,学生可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认为学生逻辑思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三重特点:精准性与严密性、连贯性与系统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基于此,笔者进一步探索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三条教学路径,首先是在概念内涵明确中增强思维的精准性与严密性;其次是在文本事实梳理中提高思维的连贯性与系统性;最后是在思维方法组合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语言概括逻辑思维论述类文本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活动预习任务的形态及设计策略——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李生宝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活动的预习任务主要有驱动式任务和支架式任务两种形态.驱动式预习任务从单元主题活动任务的整体性、全局性着眼,具有统摄和引领作用;支架式预习任务是单元主题活动的一部分,对单元主题学习起到支架作用.预习任务的任务量、与单元主题的关联性、预习任务完成的时效性等因素共同影响单元主题活动的效率.

    单元主题活动预习任务驱动式支架式

    基于整合思维的阅读教学改进——以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和《昆明的雨》为例

    郭跃辉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两节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和《昆明的雨》为例,阐述整合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具体说来,教师要善于整合碎片知识,构建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要整合认知结构,构建以可视化为特征的学习结果;还要整合思维流程,变"引导式归纳"为"演绎式思考".

    整合思维大概念认知结构可视化思维流程

    以"专业"审视"非专业"——初中跨媒介阅读习惯的养成

    张连兴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媒介,而是扩大到以网络为基础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在培养初中生阅读习惯时,教师也需考虑到跨媒介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尽量发挥跨媒介阅读在习惯养成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稳固、易触发的阅读行为模式,化解跨媒介阅读对学生造成的信息冲击等不良影响.

    初中语文跨媒介阅读阅读习惯

    新时代与新高考背景下"阅读—表达"模型的构建

    李翠
    34-3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与新高考背景下,阅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借助有效阅读,培养学生信息甄别、知识迁移、辩证思考的能力,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有意义的尝试.从学生阅读困境出发提出的新的"阅读—表达"模型,揭示了从接收信息到表达信息的全过程,学生能够借以监测阅读障碍出现的位置,从而进行从阅读到表达全环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此模型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能精准"把脉",监测学生阅读过程的流畅性、深入性和秩序性,找出造成学生阅读思维狭隘的根本原因;可对接全科阅读,服务于高考各科目.

    新高考背景"阅读—表达"模型监测阅读诊断教学

    中学语文项目式作业设计背景、意义及特征分析——项目式学习与中学语文教学系列论文之三

    方小凤谢伟婷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作业设计意识,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教学,主张问题导向与任务导向,语文作业设计由此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学语文项目式作业设计有其积极意义,它回应减负增效的需要,能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孕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真实体验性、任务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多元性、知识整合性等特征.

    中学语文作业现状设计特征学习任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