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象学视域中的语文教育研究

    杨道麟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象学视域中的语文教育研究,就是以现象学理论为基点,通过"本质还原""先验还原""原真还原"等予以透视,旨在为语文教育提供新格局、新路径、新策略.现象学是二十世纪初由胡塞尔在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影响下创立并迅速流行且产生深刻而长久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不满于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仅对于所谓客观物质世界的考察,而是着眼于从人们所存在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里发现自身的意识世界,这就真正实现了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和颠覆性重塑.在语文教育研究中,有效地借鉴、吸纳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对于更好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大有裨益,是语文教育理论前沿中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象学语文教育"本质还原""先验还原""原真还原"

    高考情境化写作试题研析

    叶黎明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情境类型、情境真实性、情境在写作任务完成中的作用三个维度,主要对2019-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情境化写作试题中的情境展开分析,可以发现:社会情境和个人情境占绝大多数,职业情境和学习情境占比极少;事件(背景)真实性、情境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得到充分重视,但在话题(主题)的现实性、任务的真实性两方面有待加强;其中,创设的近半数情境与任务的融合度较低.结合学科特性,情境化写作试题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任务真实性细节的打磨、问题解决空间的拓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究.

    情境化写作试题情境类型真实性情境作用

    摭谈古典小说中的"度脱"模式

    何诗慧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度脱剧"本是元杂剧的一种,其回环兜锁、圆如转环的结构不仅形成了"度脱"模式,也为中外古典小说提供了创作范式.通过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与朝鲜汉文小说《九云梦》的三重比证,可析出二者的"度脱"框架,聚焦其中跨越两界三世的爱恨情欲,解码文字背后的文化厚度与域外因子,能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古典小说阅读体验.

    "度脱"模式《红楼梦》《九云梦》小说阅读

    投射于千古的诗境——《登高》中的等价现象分析

    管昌明胡勤源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登高》作为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历来深受文艺评论的青睐.溯本求源,教师可尝试从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聚合与构合关系说起,进而阐述雅各布森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而来的"投射说",并以此为方法论,科学解读《登高》中义项间的等价现象,最终整理出《登高》中"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的深层意蕴.

    《登高》杜甫雅各布森语言学诗学投射说

    试论程振理"活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许胜楠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振理继承和发展了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创新实践"活语文"教育,经历了从"活教学"到"活学习"的研究转变,探索了"活语文教学"和"活语文学习"策略."活语文"实践启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回归作品的本体特征、追求阅读的真实状态等方面下功夫.

    程振理"活语文"阅读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李丰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的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不断深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频次增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语文学科阅读实际,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结合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规律、考查趋势,深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建构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考试题

    运用SOLO理论教学《经典常谈》

    陈明珠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在不断尝试用新的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基于SOLO理论模式探讨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和价值分析,教师可以《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侧重教师意向、任务分析、教学过程、评价和矫治几个阶段来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该书内容,锻炼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SOLO分类理论《经典常谈》教学设计

    让名著照进现实 以现实深化思考——《乡土中国》阅读课激趣

    林晓兰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地搭建学生思索中国农村社会诸多面貌的桥梁,引导其探索费孝通笔下描绘的历史场域,是阅读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的重要方面.教学时,教师可以当下的主流社交软件创设情境,由学生在自主整合中把握真实的社会关系圈;通过具有参照性、交互性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从图像到文字,对接文本中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以现实社会的实际地域为参照,观照文本脉络,在中西差异的对比中探析《乡土中国》的现实性.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阅读激趣

    文言文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谢兰足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新高考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侧重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在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教师可从设计导向性的预习目标、抓住引领性的教学主题、创设情境性的教学环节、重视批判性的问题设计等方面展开,促进教学由低阶转向高阶,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言文教学预习目标教学主题创设情境批判性

    于矛盾处发掘文本深意

    肖舒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多元解读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掌握文本的矛盾类型是进行教学文本解读的关键.文本矛盾类型多样,教师在展开教学解读时可尝试抓住文本语言与情感的矛盾,引导学生体悟作品的思想内涵;聚焦文本前后矛盾,感受作品情感、叙述语调、内容上的深刻意蕴;结合文本语言文字上的矛盾,带领学生挖掘作者的深层情怀;抓住文不对题的矛盾,明确文本的体例构思;着眼不符合常理的矛盾,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文本矛盾这一阅读方法.

    文本解读文本语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