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想象思维如何有效介入作文选材——肖培东作文教学艺术谈

    张新清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材是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扰之一,选材能力可以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习得.帮学生唤醒想象思维,找到生活和作文的连接点,可以突破作文选材的难点.丰富象形想象思维让选材有向度,调动象征想象思维让选材有深度,拓宽推测想象思维让选材有广度,以上是想象思维介入作文选材的有效途径.

    肖培东想象思维作文教学选材

    思维进阶活动设计应彰显文本特质

    陆其勇缪春蓉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着文本特质促进思维进阶的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阅读.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具体探讨几点可实践操作的策略:活动设计要紧扣"这一篇"的文本特质;进阶活动要能调动思维活力;主题阅读要能激发逻辑思维;文本重构要能提升创造思维.

    阅读教学思维进阶文本特质活动设计

    《昆明的雨》"微"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究

    刘慧芬章世杰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大单元的单篇课文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关键在于科学定标,确定核心"微"概念,依标导航,选择学习"微"内容.在实施中,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驱动"微"任务;搭建"微"支架,铺设进阶路径;成果输出,学习评价"微"展示微路径.让单篇课文项目化学习既"轻巧"又"有效".

    单篇课文微项目化学习核心概念实施路径

    立足文言本位 贯穿诵读教法——《小石潭记》课例及观察

    刘洋肖培东
    47-51页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多"翻几个筋斗"

    梁振鹏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对《西游记》的阅读与教学中仍存在概念化、标签化、单一化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既定的概念、摘下固化的标签,在阅读中读出神魔小说的本来趣味,读出神魔人物的凡人真性,读出神魔世界的辩证深思.

    《西游记》阅读教学回归文本

    鲁迅《社戏》的叙事艺术与潜在主题

    徐阿兵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叙事学视角结合既往解读方式之长,有助于深入探析《社戏》的叙事技艺.《社戏》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我"共同打造的一台意蕴丰富的"好戏".《社戏》的潜在主题是孤独和寂寞中的回忆,以及对回忆本身的反思.小说创造了一个理智而不失柔情的隐含作者形象.

    《社戏》叙事学潜在主题隐含作者

    《桃花源记》:纪实其外,寓意其中

    昌晶晶李彬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花源记》的思想核心是儒道并用的文化立场.作品的"纪实"处有陶渊明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交往,有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射,也有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表现出避世隐逸倾向;作品的"寓意"处是作者对入世生活的热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情怀.

    《桃花源记》纪实寓意儒道并用

    遗世独立 旷世孤独——也说《湖心亭看雪》

    钱军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小品文,全文简洁的文字,不仅描绘了绝世美景,更是依托空濛阔大的画面来写家国大历史,人生大孤独,文字背后包孕着作者遗世独立、旷世孤独的形象,值得反复细读和咀嚼.

    《湖心亭看雪》家国历史遗世独立旷世孤独

    融合结构肌质 填补语境缝隙——《老王》中的"愧怍"再解读

    李能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经典课文《老王》被不当解读的情形,结合"新批评"理论,关注结构肌质,填补语境缝隙,从文字本身入手,深入解读文本之文、文本之脉、文本之质,以真正理解杨绛的"愧怍".

    《老王》文本解读新批评结构肌质语境缝隙

    基于推理逻辑 开展思辨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探微

    程龙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以推理的方式介绍科学理论,是科技小品文的典范之作.但是,因缺少明确的文体教学策略,其教学价值被限制.基于事理说明文的文本价值,巧用推理杠杆,设计短文两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从生活情境切入,了解推理常识;开展补白逻辑活动,整体感知文本;提供思辨逻辑支架,探究推理局限;思维导图任务驱动,科学认知推理价值,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思维能力.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推理逻辑思辨阅读事理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