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考议论文写作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基于中国知网2020-2024年相关文献分析

    汪飞荣维东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考议论文写作越来越受到中学教师及大学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分析中国知网2020-2024年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者集中在议论文的思维训练、写作技巧、教学策略以及试题命制方面进行研究,鲜有关注写作评价、写作训练体系建构等方面.通过文献分析还能够发现,议论文与思辨作文等概念含混不清,议论文功能性写作在"泛文采化"中进一步消解等问题.而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廓清.

    高考议论文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期刊文献

    高考语文命题技术分析及对校本命题的启示——以2023-2024年语文新高考全国Ⅱ卷为例

    钱金涛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高考语文命题技术角度出发,对选材技术、考题与教材的关联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设问技术等新型检测手段进行研判与提炼,可对一线校本试题命制产生较大的启示意义.

    高考语文命题技术分析及启示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样态与超然突破

    马千惠唐旭
    11-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依据"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构建教材体系.教师教学中,用好教材,可以核心任务为引,形成单篇与多篇的双向流动,叠加单元教学资源,以"群"为形式,"学"为本质,在多文本的广度中"求同",在大主题的深度中"求异",从而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联结、思维的训练与提升,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要用好教材,还可从"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学科融合"等方面入手,力求实现单篇与群文的教学突破,为构建深度学习、终身学习、跨学科学习图景寻求实践路径.

    深度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学科融合

    从"分散"到"聚焦"——谈语文主观题精准审题能力的提升

    徐翀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考语文试题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增强,其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主观题审题能力,是高三总复习教学的重心之一.教师应强化学生的题干分解、关键词提取意识,提升其题文关联、知识整合能力,有效帮助高三学生提高精准审题能力.

    语文主观题审题能力分散聚焦

    摭谈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路径——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为例

    周琰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单元教学效率的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教学时可围绕《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来选择有效的阅读议题和学习任务,进而形成"选择文本,确定议题""任务驱动,集体建构""形成共识,实践拓展"的操作路径,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议题任务驱动共识

    《春望》《望岳》比较阅读教学

    马文娟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春望》《望岳》的比较阅读,可分析两首诗歌所"望"之景的不同,再由景到情,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的异同,带领学生从不同时期的诗歌中多方面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其人、理解其诗.教师还可辅以反复诵读、知人论世等教法,为学生搭建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支架.

    比较阅读《春望》《望岳》

    在思辨中突围——以《孔乙己》阅读教学为例

    余闯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思辨性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对于《孔乙己》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和路径的选择,教师须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发散思维;借助文章前后内容的对比,促使学生分析与论证,延伸思维;关注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反思,在阅读分析中融入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化思维.

    思辨性阅读阅读教学《孔乙己》教学路径

    运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怀疑与学问》

    陈晓乐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在教学《怀疑与学问》时,可从论点、论据、表达三个维度,融合批判性思维培养"三阶"路径,引导学生领会文本论点,在质疑、分析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内化思维标准、论证文本思路,在融通、创新中训练批判性思维;涵养思维品质、进行创意表达,在运用中强化批判性思维.三个维度、三种路径,相互贯通,让学生的思维能更准确、更清晰、更有逻辑,成为理性的思考者.

    批判性思维怀疑与学问"三阶"教学

    《阿Q正传》《边城》联读教学设计与点评

    王建高阿超
    30-32页

    依托课后习题拓展写作教学路径

    陈美玲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包含着"读""说""写"的训练,三者相互联系,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在写作中促进深度阅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课后习题设计"读"的教学活动,以读促写;创设情境化的写作任务,融写于教;有效利用课后习题积累素材,将"读写评改"融为一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其写作能力.

    课后习题初中写作"读""写""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