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寻生命的微光——《儒林外史》专题探究教学设计与评析

    平兰芳王家伦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林外史》的深刻性不仅表现在对制度文化层面的批判,而且体现在对士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反思与探寻.文章探究了此小说意旨表达方面的双重奏:从作者对于否定性精神现象的反思与批判和在肯定性精神现象的探寻与建构方面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把握整本书的特点,深刻感悟《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提升阅读认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专题研究精神文化《儒林外史》批判性

    以单篇为支架撬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

    徐栋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均突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从课内单篇寻找阅读支架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较少.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例,从精读单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入手,寻找阅读支架撬动整本书阅读,从而发挥单篇对整本阅读的有效促进作用.

    单篇教学阅读支架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中拓展资料应用的实践

    杜兴花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知识的拓展必不可少.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料中开阔眼界,增加阅读量,不断感知和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实践中将拓展知识与文本解读巧妙的结合,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又让课堂更加厚重.用造字法来解读重点字词突破教学难点;引入具体可感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又易于学生理解文意;引用史料,便于学生感知人物,为学生理解文本搭建了有文化韵味的桥梁;把名言警句巧用到过渡语中,增强了课堂语文味,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拓展资料文本解读教学实践

    文本互联:单元教学的适切抓手——以《短文二篇》教学为例

    于钟民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就需要在相同或更短的教学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文本互联"就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由"文本间性"理论引发的"文本互联"方法对开展语文单元教学有很好的启示.文本互联的操作策略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将不同的课文进行联读;二是围绕语文要素进行联动;三是应将单元读写进行联结.

    文本互联单元教学文本联读语文要素联动读写联结

    影视资源在《水浒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张军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部分学生"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完成《水浒传》初读以后,兴味索然,不愿意再读.在《水浒传》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引入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多角度地评析人物,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持续深入地读下去.

    影视资源《水浒传》阅读教学

    解读《背影》背后的"元话语"

    顾正群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影》文约义丰,含蓄蕴藉,可从学生、朱自清、大众文化三重视角研读文本,从"我"视线中的"背影"、朱自清泪光中的"背影"、大众文化视野中的"背影"三个层次开展循证教学.沉浸语言之美,洞悉"背影"意象之魂;感悟人生诸相,梳理"背影"意脉之络;钩沉文化之源,揭示"背影"意蕴之本,引领学生探寻《背影》背后的"元话语"秘境.

    《背影》循证意象意脉意蕴元话语

    《社戏》"戏前波折"的叙事艺术探微

    龚建新
    53-5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戏》中鲁迅通过快慢相间的叙事节奏,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情绪变化;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人物话语方式,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叙事中频繁运用否定词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语言层次,更在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上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些叙事策略共同构成了《社戏》"戏前波折"部分的独特魅力,彰显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社戏》叙事节奏人物话语否定词

    悦读疗愈心灵 读创润泽精神——整本书阅读"心理·精神"双成长育人课型探索

    尹庆华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革教学方式,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抚慰心灵和精神疗愈功能,基于核心素养建构艺术力、表达力、思想力,创新力四种"心理·精神"双成长的育人微课型内涵与实施路径,创新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收获读书的快乐的同时,通过创造性读创活动,实现核心素养转化,获得心理与精神的双重成长.

    素养立意整本书阅读悦读课型情感智能

    三探矛盾,让学习深入发生——《桃花源记》教学突破

    叶倩倩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学《桃花源记》,以学生已有的阅读疑惑"桃花源为什么是一个既家常平凡又神奇难觅的地方呢"作为起始点,驱动学生重溯文本,对比诗文,深入桃源,探寻其内在更为深切的矛盾点;再以分析矛盾点为跳板,驱动学生搜集《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深入理解桃源背后的向往与痛苦.逐步推进,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桃花源记》自主探究矛盾对比阅读心灵世界

    单元视角下的《壶口瀑布》"示例课"教学探析

    郭胜道杜长春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以单元教读课《壶口瀑布》为设计对象,从架构单元核心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梳理单课子任务、融合信息化资源优化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细化单元核心任务在示例课中的应用策略,形成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提高语文素养.

    《壶口瀑布》任务驱动单元教学信息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