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维六层理论的剧本解读——走进《枣儿》一文

    孙苗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层级解读理论,构建指向文本取向、对话取向、读者取向的剧本解读三维度六层级体系,以《枣儿》为例开展实践,实现剧本解读的系统化与深入化,以期为剧本阅读教学提供基本框架与路径,助推剧本阅读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三维六层层级解读剧本阅读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戏剧单元教学——"我就是演员"设计与实践

    马慧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是以戏剧为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在了解九年级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以项目化学习"我就是演员"推进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戏剧的相关知识、解决疑难,实现剧本阅读的自主探究,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戏剧单元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

    让父爱成为流动的音符——《背影》教学新尝试

    王印栋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代表作,教学此文,可以设计四个学习任务:明确《背影》写了什么;分析文章是怎么写的;探究作者为何要这样写;辨析这是一封怎样的信.通过四个任务的层层推进,有计划、有梯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背影》学习任务一封信

    让阅读全样态呈现——《愚公移山》教学的发生学分析

    叶旭金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愚公移山》天然具备语义研究的开放性与教学选择的多样性,根据语文发生学,可以从"自然学"阅读、"起源学"阅读、"阐释学"阅读三个视角来全样态呈现《愚公移山》的阅读教学行为,既观照到学生的认知差异,也能更为有效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

    《愚公移山》语文发生学阅读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谈七下第五单元的教学

    杨显慧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单元教学是语文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支点,也是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创设学习情境,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的主要形式.以七下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为例,关注三条途径,即"聚焦共性""任务驱动""目标评价",以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劝学(节选)》的言文合一性探析

    简振雷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文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寻找、发现并尽可能确认每篇古诗文的"文",寻找、发现并尽可能确认每篇古诗文中彰显其"文"的"思想个性之言与艺术个性之言",为实现"言文合一""古今对接""中外相融"的"文化贯通"寻找到合理途径.

    《劝学》关键之言关键之文言文合一

    相识之难:周朴园与鲁侍萍这三十年

    李超英朱伟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它在人物刻画与戏剧矛盾设置上尤显功力.以当下立场聚焦"周朴园与鲁侍萍这三十年",提炼出"相识之难"——各自逃遁,难于相遇;步步引导,难在相认;谎言露相,难起相识;情恨俱灭,难弥相知.以此加强对戏剧文本的深入解读,让人物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可观可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并在理解与引申中体悟:戏剧是人学,演绎的是众生浮沉.

    《雷雨》相识之难人物刻画

    空间叙事学视域下的祥林嫂

    苏志文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即人学",而人存在的基础是身体.研究小说有一个基础性的切入角度——研究小说人物的身体.通过"空间叙事学"视域观照可以发现,《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的身体与当时的社会权力运作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小说中的男性一直在运用暴力、政治、文化、宗教等来对祥林嫂的身体进行圈限、隔离、规训和割裂.鲁迅是在以祥林嫂的身体为隐喻,揭露一定的社会历史,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身体空间圈限规训祥林嫂

    精读《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何恒军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中的心理描写堪称一绝,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巧用高频词、照应词和刻画人物形象的言谈举止等细节,精读书中主要人物、梦境和幻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透这本书,从而理解众人物丰盈的内心世界.

    《红楼梦》精读心理描写主要人物梦境幻境

    让文章摆脱套作之嫌——从一次模考作文的相似性说起

    钟友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场作文套作情况屡见不鲜,模式化套作不利于写作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以一次模考作文为例,总结出摆脱文章套作的五条路径:淡化"模块组合",创设写作情境;突围陈旧的思想,不使用"公众语言";打破僵化的形式,灵活使用材料;激发创作的灵感,提升写作质感;增强输出驱动力,提升写作价值感.

    写作教学套作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