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土资源融入教学"四化"策略

    蒋健郑倩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效的有效方式。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多注重课堂教学,而忽略了活动体验和学生评价。把乡土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不仅要增"知",还要激"情"、生"意"和导"行"。教师要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通过构建情境化教学、体验化活动、项目化作业、过程化评价,形成乡土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四化"策略。

    乡土资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情境化命题的优势分析与进阶建议

    朱美丽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命题技术是课程评价创新的重要源泉,而课程评价创新是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情境化命题具有跨学科特征,彰显重实践功效,内隐需解决的问题,为问题解决提供范式,需通过落实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生活、讲好中国故事、注重思维考查等策略促成该命题技术高质量发展。

    情境化命题表征优势进阶建议

    严正声明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63页

    用学科思维推动教学评价改革

    周红梅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思维方法与学科教学评价之间存在天然的逻辑关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一个重大理念革新是"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以上纲领性文件中蕴含着生活思维、辩证思维、前瞻思维、综合思维的相关要求。把握这些要求,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和教学评价改革。

    学科思维教学评价改革生活思维辩证思维前瞻思维综合思维

    "心意思政"情境化作业设计——以"劳动成就今天"为例

    夏芳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担负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程知识、强化知识训练、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质量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不能脱离具体情境。情境化作业是新课标背景下孕育而出的崭新作业设计形式,有助于学生通过情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让作业变得有意境、有意趣、有意义,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塑造心灵的作用。

    心意思政情境化作业目标情境评价

    读懂中考试题中的课程语言

    睢锦利孟庆彪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课程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试题命制实质上是一种教育价值判断,一系列命题活动是以学科教育目标为价值准则展开的,体现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和学科育人价值追求。切实发挥学业水平考试的育人价值,引领课堂教学和育人方式、评价方式变革,要求教师读懂试题中蕴含的课程语言。

    立德树人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把握育人导向 明确命题趋向

    李道强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第27题第(3)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融入试题,在综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以评促学、以评育人,通过对接学业质量描述的要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从而引导学生在答题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考试题素养立意以评促教创新人才

    "道德两难法"运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冯伟娥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两难法"运用价值两难问题让学生直面真实的道德困境,产生认知失衡,通过师生双向交流和价值思辨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在运用"道德两难法"时,教师要准确定位角色,做好两难问题的设计者、思辨能力的培养者、道德修养的促进者。

    道德两难教师角色道德修养道德发展

    代入: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秦二彬张锋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从言语代入、行为代入、情感代入、角色代入和文化代入五个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言语代入的专业化、生活化和时代化,行为代入的正理、正心、正行,情感代入的共情、同感、激情,以及角色代入的有我、真我、忘我之境,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入,有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课亲和力言语行为情感角色

    指向协同共进的校本教研共同体建设

    谭兰华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决定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关键。校本教研共同体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作用平台,有助于实现教师的高频互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指向协同共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教研共同体建设,须强化意义建构、凝聚育人共识、激发成长内驱。

    校本教研共同体意义建构育人共识成长内驱